對於國內殲-11B型戰機機體壽命沒有耗盡的局面,中國對這批殲-11B型戰機進行了升級。由此中國做了一件俄羅斯做不到的事情,那就是讓殲11B戰機全用上了有源相控陣雷達。
升級版殲-11B用上有源相控陣雷達
殲-11型戰機是中國根據俄羅斯蘇-27戰機仿制而來的一款戰機。
原本中國和俄羅斯的合約是規定中國生產大約200架的殲-11A型戰機,但中國生產到100來架的時候認為殲-11A型戰機太落後了,於是對其進行了改進,得到了殲-11B型戰機。
從殲-11B開始,中國殲-11B型戰機和原版的蘇-27戰機拉開了差距。
殲-11B戰機
之後俄羅斯在蘇-27的基礎上生產出了蘇-30和蘇-35戰機,這兩款戰機加強了機體強度,提升了內油量和掛載能力,從蘇-27的空優機變成了多用途戰機。
並且蘇-30和蘇-35用上了更先進的航電系統和雷達,空戰能力也提升了一大截。
殲-11B和蘇-30、蘇-35對比,空戰能力遜色於對方,還沒有多用途作戰能力。
但是當中國將殲-11B戰機改造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改進版殲11-B采用有源相控陣雷達,航電系統也會用上中國這些年來發展的成果 。
改進版殲-11B戰機
相對比之下,蘇-30和蘇-35在航電系統上肯定是沒法和改進版殲-11B比的,雷達方面更比不過。
蘇-35戰機用的雪豹E雷達是一款無源相控陣雷達,探測精度和廣域探測距離上,完全沒法和改進版殲-11B用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相比。
在空戰中,改進版殲-11B有更強的感知能力,能比蘇-35更快的發現對手。
在「發現即摧毀」的現代空戰體系下,改進版殲-11B在遠距離作戰時優勢相當明顯。
當然改進版殲-11B也不是沒有問題。當前改進版殲-11B最大的問題,是它能否納入中國空軍體系這一點存疑。
改進版殲-11B戰機
現代空戰都是體系化空戰,多種戰機在一個空軍體系下進行協調。
如果有一款戰機沒法和其它戰機進行配合,那它就只能在空戰中單打獨鬥。
要將一款戰機納入空軍體系需要先進的數據鏈系統,這需要對戰機上所有電子器材進行改進和整合。
殲-11B作為一款在殲-11A基礎上改進而來,早年設計也沒考慮到後續搭載先進數據鏈,納入現代空軍體系的戰機,讓它能納入空軍體系的成本太高了。
改進版殲-11B戰機
雖然當前沒有足夠資訊能證明改進版殲-11B戰機無法納入解放軍空軍體系,但考慮到它的數量以及改造成本,它不能納入空軍體系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這一點成立,那改進版殲-11B就是一款雷達系統和航電系統先進,但只能單打獨鬥的戰機。
不過不管如何, 改進版殲-11B相較於俄羅斯蘇-35戰機的先進性毋庸置疑, 這也證明了中國在雷達領域的發展。
改進版殲-11B戰機
中國將有源相控陣雷達打成白菜價
事實上現在中國是全球唯一一個將有源相控陣雷達打成「白菜價」的國家, 在其它國家只能使用少量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時候,中國居然把這玩意開放民用了。
比如說2022年的時候,就有中國民間拿有源相控陣雷達去打野豬的訊息傳出來。
要知道現在美國可是還有很多的早期版本F-16、F-15戰機用的無源相控陣雷達甚至是都卜勒雷達,落後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好幾代。
F-16戰機
甚至就連美國新一代的裝備,上面裝的有源相控陣雷達也比較少。
像中國福建艦航母下水時,大家就發現它裝了32面有源相控陣雷達天線陣列,遠高於美國最新的福特級航母。
中國在使用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時候極度「奢侈」,能上雷達的地方就要上,以加強武器的探測能力。
而中國之所以能在有源相控陣雷達上如此的「鋪張浪費」,核心原因是中國的 氮化鎵加工、利用技術發達。
氮化鎵是生產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核心原材料,它的價格決定了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成本。
有源相控陣雷達
中國有全球規模最大的氮化鎵加工產業鏈,以及市場,所以中國加工氮化鎵的成本極低。
這也就導致了中國生產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成本極低,以至於打野豬都能用上有源相控陣雷達。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其它領域中。比如說炮彈使用的發射藥需要用硝化棉來生產,而生產硝化棉所需的棉短絨和相關化學制劑,中國是全球最大供應國。
這導致西方在生產炮彈的時候,發現他們此前制裁新疆棉花後,沒法獲取足夠的硝化棉了,導致整個北約的炮彈產能提不上去。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工業國,其它國家的軍工生產或多或少都要和中國打交道。
同理, 因為中國是最大工業國,所以中國的一切軍工生產都有大規模生產後的成本優勢。
改造舊武器成本高於造新武器
不過因為中國工業生產的成本原因,中國在改造舊有武器時也將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 改造舊武器的成本可能遠高於直接生產新武器。
像美國各種戰機和軍艦的升級計劃,但中國就沒有什麽升級計劃。
例如中國海軍此前改進「全蒸七子」,改造時間是新造一艘驅逐艦時間的2倍左右,成本也不算低。
海軍「全蒸七子」之一
所以中國當前的舊武器都面臨著一個很尷尬的處境。 中國造新武器的速度太快了,成本也太低了,舊武器好像完全沒有改造的必要。
殲-11B能進行改造,最大的原因是這款戰機有很多還有10多年,甚至超過20年的機體壽命。
如果直接讓這些殲-11B退伍,那屬於極大浪費。
不過早期生產的殲-11A型戰機,以及殲-10B等型號的戰機,也基本因為成本問題沒有改造價值了。
參考資料:
【1】環球網·【樞密院十號:笑不活了!烏克蘭炮彈不夠用,是挨了西方「抵制新疆棉」的回旋鏢】
【2】澎湃新聞·【相控陣雷達防治野豬引熱議,僅重15kg,可同時監控100個目標,網友:已經這麽白菜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