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兩款國產六代機的試飛,讓國產重型第五代戰鬥機殲-20和新銳的中型第五代戰鬥機殲-35,成了不少「喜新厭舊」之人眼中的「牛夫人」,但放眼全球,在世界各國的航空戰力中,「殲-20+殲-35」這對五代機組合,仍代表著當下人類制空作戰類裝備的頂級水平。 在關註和追捧國產第六代戰鬥機的同時,也應承認現有的第五代戰鬥機仍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支撐起中國的國土防空體系 。在這方面,一個尤為重要的指標就是此類先進隱身機的年產量。如今看來,中國或已在此領域進入了100%的「暴兵狀態」。
中航成飛釋出的報告
從中航成飛於近日公布的官方報告來看,其稱自身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中,「 高質素完成年度科研生產任務,超額完成軍機轉場任務,連續6年達成‘2323’均衡生產高級目標 」。這裏提到的「軍機轉場任務」,指的應該是走下生產線並完成廠方試飛的戰鬥機,轉場交付部隊。
新下線並即將交付部隊的殲-20
既然是「超額完成」,那說明成飛在去年實際交付部隊的戰機數量,要多於此前設定的年度生產目標 。至於「2323」,通常是指在一年的四個季度中,第一季度的戰機產量為20架,第二季度產量為30架,第三季度產量為20架,第四季度產量為30架。以這種張弛有序的方式,實作生產線和工人持續且良好的工作狀態。
殲-10C戰鬥機已轉由中航貴飛生產
值得註意的是,之前有訊息稱,中航成飛已將原屬於自己的殲-10系列戰機的產能,轉移給了中航貴飛,前者早已不再負責生產四代半戰鬥機殲-10C。而在去年的第15屆珠海航展上,中航貴飛也展出了由其生產裝配的殲-10C戰鬥機。 這樣想來,一個可能性很大的事情就在於,中航成飛在去年以「2323」模式生產的不少於100架戰鬥機,或均為國內現役最先進的第五代重型隱身機殲-20,即這款戰機的年產量終於來到了三位數的高水平 。
外界對成飛的六代機的推測
不僅如此,正因將殲-10系列戰鬥機的生產任務轉移給了中航貴飛,使得中航成飛在提高殲-20產能的同時,還能撥出足夠的精力和資源去開發第六代戰鬥機,實作了極其理想的發展勢頭,這無疑是十分可喜的一件事。於是,一個有意思的猜想就來了: 與中航成飛同為國內戰鬥機研發和生產「巨頭」的中航沈飛,是否也實作了類似的發展呢 ?
出自中航沈飛之手的殲-15T艦載機
我們知道,目前中航沈飛正肩負著以下幾項任務,即為解放軍空軍生產殲-16重型四代半戰鬥機和殲-16D電子戰機;為解放軍海軍航空兵部隊生產殲-15T和殲-15D等重型艦載機;對國產新型中型五代機殲-35系列實作產能鋪開,以滿足空軍和海軍的裝備需求;推進屬於自己的第六代戰鬥機的研發和試飛工作;以及可能負責對部份早期型殲-11系列戰鬥機的升級,如以換裝有源相控雷達的方式,將殲-11B和殲-11BH等,升級為殲-11BG和殲-11BHG。
在航展上進行表演的殲-35A戰鬥機
那麽,中航沈飛是否有望如中航成飛那樣,將涉及殲-11系列、殲-15系列和殲-16系列戰機的改進升級和持續量產等任務,交由中航旗下的其他單位,轉而將資源集中投入到對殲-35系列隱身戰機的量產和第六代戰鬥機的研發之中呢?這種可能性顯然並不為0。 如果中航沈飛也能做到這一點,那殲-35系列戰鬥機的產能激增和六代機的研發進度加快,必然都將獲得更好的保證 。
中航沈飛的六代機進行試飛
想象一下,中航沈飛和中航成飛,若這「一北一南」的國內兩大戰鬥機研制「巨頭」均能實作相關工作狀態,那殲-20和殲-35這兩款第五代戰鬥機的年產量之和,就將有很大的把握突破200架大關,讓中國成為隱身戰機年產量最大的國家,遠超目前每年量產約130架F-35系列隱身戰機的美國。與此同時,沈飛和成飛各自的六代機專案,也將持續加以推進 。也就是說,中國將在有人駕駛隱身戰鬥機領域,讓4款型號均迎來高速推進和發展。如此「熱火朝天」的一幕,無疑是頗為令人期待的。
兩款國產六代機試飛
接下來,就讓我們靜待「國產隱身戰機盛世」的到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