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2月2日,美國二戰名將、剛從總統大選中勝出的艾森豪威爾飛抵冰天雪地的北韓半島,在南韓逗留了幾天。艾森豪威爾此行的目的是為了「早日體面地結束韓戰」。
當時抗美援朝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已經一年半了,著名的上甘嶺戰役結束才一周。
上甘嶺戰役起於美第8集團軍司令範佛裏特破壞和談發動的「金化攻勢」,代號「攤牌行動」,這場持續40多天的大戰以美軍的敗退告終,範佛裏特顏面掃地,受盡了國內媒體的指責和嘲諷。據美軍戰史記載,範佛裏特沮喪地承認,「(1952年)10月14日的金化攻勢,損傷了美國對外的威望」。
上甘嶺戰役還在進行時,意識到扭轉北韓戰局無望的「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又在醞釀規模更大的「8-52」作戰方案,要求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批準再次增兵,向平壤至元山港發動兩棲進攻,並且從空中和海上把戰爭擴大到中國本土。
克拉克認為擴大戰爭規模能夠迫使中朝方面在談判中讓步。在給參謀長聯席會議的一封信中,克拉克還提出,為了取得戰爭勝利,美國應該「認真考慮消除使用原子彈的限制」,「核武器的使用將是必不可少的」。
正如美國學者貝文·亞歷山大在【北韓:我們第一次戰敗】一書中所說,「克拉克在步麥克阿瑟的後塵」。克拉克已經瘋狂,但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的頭頭們腦子還算清醒,一致反對擴大戰爭規模,競選總統獲勝的艾森豪威爾也不傻,不支持克拉克。
可是艾森豪威爾想「體面地結束戰爭」,當然希望美國取得軍事勝利,增加談判籌碼。在南韓會見美軍幾名高級將領後,艾森豪威爾同意了克拉克的部份條件,比如擴充北韓軍隊等,回國就任總統後還叫囂在北韓實施登陸作戰。
於是,艾森豪威爾回國不久,美軍又在北韓發起了一場戰鬥,代號「斯麥克行動(operation smack)」。這是克拉克提出的「空中地面協同作戰實驗」,企圖奪取誌願軍的一處前沿陣地,如果成功,就用同樣的方式繼續向北推進。
美軍在上甘嶺栽了跟頭之後,有人認為誌願軍的前沿陣地日益穩固,無處下手。但很多高級將領固執地認為美軍還能向前推。範佛裏特更是迫不及待地想打一場勝仗挽回面子,按照「空中地面協同作戰」計劃,進攻目標選在了丁字山,不過這場戰鬥範佛裏特再次被打臉了。
丁字山位於北韓中部鐵原西北十幾公裏的芝山洞南側,往北是城山、芝山,往南經205高地和190.8高地相連,整個形狀像一個「丁」字,美軍稱之為「T形山」。190.8高地在美軍手裏,誌願軍控制著城山、芝山一帶和205高地,雙方前沿陣地的距離只有幾百米。
誌願軍丁字山陣地突入了美軍防線,嚴重制約著美軍地面部隊的活動,因此美軍的第一個作戰目標就是小小的205高地。擔任丁字山地區防禦任務的是誌願軍23軍201團1營。23軍入朝才幾個月,201團1營於1953年1月9日接管丁字山防區,防守205高地的是1連1排。
我軍戰史記載,從1953年1月12日到20日,美軍天天炮轟丁字山,一個炮兵營向丁字山打了1萬發105毫米炮彈。24日出動飛機轟炸,投下13.6萬磅(約61噸)炸彈和14枚凝固汽油彈。
25日,美軍對丁字山的進攻正式開始。上百架次的飛機輪番轟炸3小時後,126門重型火炮進行炮火覆蓋,然後美軍十幾輛坦克和乘坐裝甲車的步兵迫近了205高地。美軍第7師第2步兵營奉命攻占205高地,營長菲利普派出了一個連。
美軍對205高地誌在必得,還特意邀請了12名記者,每人發了一份制作精美的作戰方案,讓他們拿著望遠鏡觀戰。
得益於堅固的坑道工事,丁字山被狂轟濫炸多日,誌願軍傷亡很小。205高地的坑道基本完好,誌願軍1排還是滿員。不過205高地坡度比較平緩,也低於近處的美軍陣地,防守不易。如果該陣地失守,相鄰陣地的側翼就會受到威脅。1排做好了堅守的準備。
當天中午,美軍步兵在坦克的掩護下向205高地發起沖鋒。誌願軍離開坑道進入戰壕,等敵人快到山頂時才開火。美軍第一批上去的1個排很快傷亡殆盡,另外兩個排也加入了戰鬥。我軍檔案對戰鬥過程一筆帶過,美軍戰史的描述比較詳細。
據【韓戰中的美國陸軍】記載,美軍步兵向205高地沖鋒受阻,誌願軍的輕武器火力不強,但近距離開火給美軍造成了很大殺傷,尤其是手榴彈威脅最大。美軍為躲避機槍火力,躲在山坡上的凹地裏,上不去,下不來,誌願軍投擲的手榴彈像長了眼睛一樣精準地落入美軍的藏身處炸開。
美軍兩個火焰噴射小隊上去支援,第一個噴火兵還沒找好位置就被誌願軍的步槍子彈擊斃,第二個噴火兵向前方的戰壕噴了幾秒鐘火焰,又被手榴彈炸死。
美軍十幾輛坦克兵分兩路,一組在正面進攻,另一組在側面,切斷205高地與誌願軍臨近陣地的聯系。坦克炮的威力也很大,但山頭上煙霧和灰塵彌漫,遮住了坦克手的視線,坦克炮亂打一氣,「收效甚微」。
每隔半小時,幾架美軍飛機就在丁字山上投下炸彈,可是徒勞無功,美軍戰史裏說,「這對他們(誌願軍)的戰鬥幾乎沒有產生什麽影響」。戰至下午5時許,美軍步兵連傷亡慘重,被迫撤出戰鬥。
當天,美軍飛機在丁字山投下了22.4萬磅炸彈,炮兵和坦克打了17萬發炮彈,始終攻不下誌願軍1個排堅守的205高地。我軍戰史記載,誌願軍1排以傷亡11人的代價,斃傷美軍150余人。美軍戰史則說,其步兵傷亡77人。
按照美軍的戰時編制,一個師有1.8萬人到2萬人。【韓戰中的美國陸軍】提到,1950年8月,美軍仁川登陸前,麥克阿瑟為加強陸軍第7師的兵力,調來了駐紮在沖繩的第29步兵團第3營,有1600人。
美軍一個營通常是4個連,那麽參加丁字山戰鬥的步兵連應該有兩三百人,誌願軍記載的應該沒錯。不管怎樣,美軍為奪取205高地,下的本錢可不小,還是以慘敗收場。
事後美軍總結原因,認為空中轟炸和炮擊對誌願軍的戰壕和防空洞幾乎無效,而美軍步兵進攻時間耽擱了十幾分鐘,失去了最佳時機。前一條說得說得沒錯,後一條顯然是自欺欺人,就算你步兵沒耽擱時間,也打不下205高地。
美軍戰史裏有這樣一段話,「總的來說,斯麥克行動是一場慘敗,這是一次代價高昂的教訓……」由於美軍邀請了記者觀摩丁字山戰鬥,結果打成這樣,免不了又被國內媒體一頓冷嘲熱諷,美國國會還為此派出了調查組去北韓。
丁字山之戰被美軍視為恥辱,最尷尬的還是克拉克和範佛裏特,這場戰鬥結束半個月後,1953年2月10日,範佛裏特卸任美第8集團軍司令,黯然退休回國。從時間點上看,範佛裏特的退休和他指揮的丁字山之戰不無關系。
接任範佛裏特職務的是美國陸軍助理參謀長馬克思韋爾·泰勒。泰勒一上任就去前線視察了情況,對克拉克說,以後除非得到大規模進攻的命令,否則他將安於現狀,決不再冒險向前沿的小山頭發起任何進攻。從那時起到戰爭結束,美軍確實再也沒有發動過類似規模的進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