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美三任總統犯同一個錯,美軍要同時打三場戰爭,結果對中國有利

2024-07-18軍情

外媒報道稱,當前美國正受到來自三個主要戰略方向的戰爭威脅,而近十余年來的政策執行使得美國難以有效面對這種局面。

因此,美國必須重新組織、調整其外交戰略,以應對區域局勢的持續惡化,若美國不能在這三個方向上均衡發展,其在國際舞台上的領導地位勢必難以為繼。

【美國在南韓的軍事演習】

近日,美國權威媒體【外交事務】發表文章指出,美國目前處於一個空前的戰略窘境。這迫使美國必須在亞洲、歐洲和中東這三大戰略方向上做好充分的戰備,否則其全球領先地位將難以保持。

文章指出,美國國防戰略的誤導主要源於過去16年間,由奧巴馬、杜林普和拜登三位總統的領導。軍隊規模明顯縮減,軍事裝備和作戰系統的發展更多傾向於面對實力懸殊的非對稱戰爭,而不是相似規模的國家之間的常規戰爭。

【美軍在中東執行治安任務】

這一政策直接導致雖然美國仍然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但其戰爭潛力相比冷戰時期已大幅下降。30年或20年前的美國還能夠「至少同時贏得兩場外部沖突或戰爭」,但如今這種說法已不再被多數國家接受。

這嚴重動搖了美國在當前國際格局中的主導地位,尤其是在歐洲的俄烏沖突、中東地區的巴以沖突、伊以沖突及胡塞武裝封鎖紅海等軍事事件發生後,各國對美國的信任大幅減少。

【描繪美國在俄烏沖突中受益的諷刺畫】

例如,據法新社參照英國一家民調機構的數據顯示,在數千名歐洲受訪者中,只有6%的人認為美國在未來十年能夠繼續保障歐洲的安全,還有大約31%的人認為歐洲應該建立自己的防禦力量,而不是繼續依賴美國,被其對外戰略所束縛。

這足以表明,一些歐洲國家的公眾已不再將美國視為冷戰時期的「保護者」,而這種變化很可能與美國處理俄烏沖突的方式有關。美國未能阻止沖突的爆發,也未能迅速結束這場戰爭。這導致歐洲承擔了本可避免的重大損失,民眾的不滿情緒理所當然。

【胡塞武裝在紅海截獲商船】

同樣,在中東方向,美國在巴以沖突中的表現也讓沙特、阿聯酋等海灣國家感到失望,這些長期的盟友關系現出裂痕。阿聯酋甚至開始主動擴大與中國的交流合作,增強中東地區對中國的影響力。

更不用說,與已爆發的中東和歐洲沖突相比,亞太地區潛在的沖突對美國構成的威脅更大。

一旦亞太地區的沖突爆發,它將直接影響中美兩國在未來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其影響將遠超目前所有沖突的總和。若華盛頓的領導層無法應對這一挑戰,美國的國際地位也將隨著沖突的爆發而不復存在。

【解放軍發射東風導彈】

與此同時,【外交事務】還強調,美國今天不能在這三個戰略方向中僅選擇一個進行重點投資,而忽視其他兩個方向的問題。美國的國際地位是建立在其全球盟友國家和利益網絡的基礎上的,單一方向的資源投入雖能帶來問題的解決,但也可能使其他戰略方向的布局受到削弱。

比如說,當美國將主要資源投向亞太地區以遏制中國時,烏克蘭和以色列得到的支持必將減少,這將使兩國的局勢日益不利。

因此,【外交事務】文章表示,美國需要調整其國防戰略,恢復冷戰時期在多個戰線同時進行軍事行動的能力,做好在三個戰略方向上同時作戰的準備。否則,美國的國際地位無法保障,其支撐的國際體系也將崩潰。

然而,問題在於,冷戰時期的美國國防戰略是建立在當時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工業國的基礎上的,冷戰後的放松使美國失去了這一基礎。加之【外交事務】所述,過去三任總統對美國國防戰略的誤導影響,使得今天的華盛頓領導層即便有意調整戰略,也缺乏執行力。

【美國去工業化的影響】

不過,即便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美國的規模足以使其在衰落中依然對我們及其他國家構成重大威脅,而其失去現有國際地位所帶來的影響也不會立即顯現。

因此,對我們和中國來說,雖然美國目前面臨的困境對我們有利,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在未來的國際博弈中面臨的壓力會大幅減輕。我們仍需做好相應準備,應對可能來自美國的孤註一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