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噴射式戰鬥機的競技場上,能夠獨立研發的國家比比皆是。然而,若要研制最高端、最復雜和最昂貴的雙發重型戰鬥機,目前看來,只有中國、美國和俄羅斯三個國家能夠擔此重任。其他一些傳統或新興的戰鬥機工業強國,要麽喪失了研發雙發重型戰鬥機的能力,要麽還沒有實際可用的成品列裝部隊。因此,中美俄三國堪稱全球戰鬥機工業的第一梯隊。
然而,同為第一梯隊的國家,俄羅斯卻顯示出掉隊的跡象。據俄羅斯塔斯社報道,俄羅斯國家航空系統研究所的科研負責人、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葉夫根尼費多索夫表示,俄軍可能在 2050 年前擁有自己的第 6 代戰鬥機。相較於中國和美國已進入實質性階段的第 6 代戰鬥機研發工作,俄羅斯似乎仍在探討階段。這意味著,俄羅斯的第 6 代戰鬥機研發行程可能會滯後約 20 年。
為何俄羅斯對下一代戰鬥機的時間規劃如此保守呢?其實,早在第 5 代戰鬥機的賽道上,俄羅斯就已經顯得力不從心。盡管蘇-57 在體量上與中國的殲-20 和美國的 F-22 相當,但其整體效能一直備受爭議,尤其是在隱身能力方面。此外,蘇-57 的裝備數量遠遠落後於殲-20 和 F-22,直到 2028 年才能交付 76 架,這顯示出俄羅斯在第 5 代戰鬥機的供應鏈方面存在問題。
在此背景下,俄羅斯的第 6 代戰鬥機研發可能面臨更大的挑戰。隨著中國和美國在技術上的不斷突破,俄羅斯在更加精密、復雜且昂貴的六代機方面可能會進一步落後。這可能導致未來雙發重型第 6 代戰鬥機的競爭中,只有中美兩國並駕齊驅,而俄羅斯可能會被推向次一流甚至二流的地位。
如果這種情況成真,那麽曾經被視為軍工業強國的俄羅斯將逐漸失去其光環,甚至可能跌落神壇。因此,俄羅斯需要認真審視其戰鬥機工業的現狀,並采取更果斷的行動,以確保不會在競爭中被甩在後頭。否則,其在全球軍事舞台上的地位可能會受到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