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日本防衛廳統合幕僚監部釋出公告,公告稱解放軍海軍「遼寧」號航母在過去的7天內,總共進行了超過410架次艦載機起落訓練,雖然總體起降架次遠不能和美軍航母相比,但是考慮到遼寧號航母總共載機數量也就三十多架,這意味著我軍航母艦載機的單機出勤率甚至已經超過了美軍。
由於從冷戰時代開始,日本就是美國「第一島鏈」戰略的核心支柱,所以從冷戰時代開始,中俄兩國海軍的任何行動,日本海自都會做出反應,如今中國航母每次穿越島鏈進入太平洋,日本都會派遣艦艇進行24小時跟蹤盯梢,並且會觀察中國海軍艦載機的活動情況。根據本次日本海自的統計,從9月20日到9月26日的7天時間中,遼寧號航母總共完成了至少410架次的艦載機起降訓練,其中殲-15約250架次、直升機約160架次。由於遼寧號航母滿載狀態只能搭載24架殲-15戰鬥機,所以這意味著我們的海軍艦載機每架飛機每天平均要出動1.5個架次。
艦載機的日平均出動率是衡量航母戰鬥力的重要數據。因為航母的戰鬥力都體現在艦載機上,所以艦載機的出動效率直接反應航母的戰鬥力,道理其實很簡單:同樣一艘載機約40架的航母,如果每架艦載機每天只出動一個架次,那麽40架艦載機一天就可以出動40架次;而如果每架艦載機每天可以出動兩個架次,那麽40架艦載機一天就可以出動80架次,打擊能力直接翻倍。如今中國航母因為噸位相對較小,因此載機數量較少,如果想要達到更大的作戰效能,就必須設法提升艦載機的出勤率,用出勤率來彌補戰鬥機數量的不足。
不過艦載機的出動並不是簡單的把飛機放飛,再回收,而是從甲板下的機庫開始,就要對艦載機進行檢測,然後用升降機提升到甲板上,在進行加油和掛彈,同時還要對發動機和電氣器材進行檢查,檢查合格後,再排隊等待起飛,放飛飛機後一般1~1.5小時就要組織回收戰鬥機,在戰鬥機安全降落後,或者是牽引到指定位置,等待加油掛彈後再次出動,或者用升降機將其收入甲板下層安置。一架艦載機從機庫被提升到甲板上,到降落在甲板上成功回收,這個過程一般需要4~5個小時,即便是遼寧艦這樣的6萬噸級中型航母,也搭載有24架殲-1戰鬥機,每一架飛機都需要這樣操作,可見航母的航空部門人員都多辛苦。
可以說,航母甲板的大小、人員數量、飛機停機位的分布、甲板排程、彈藥燃油供應包括艦載機起飛前和降落後的檢查等等方面,都直接影響航母艦載機的出勤率。2016年年底到2017年年初,俄軍唯一航母「庫茲涅佐夫」號帶領俄艦組成編隊前往地中海,為陷入苦戰的敘利亞撐腰打氣,然而在2個月的地中海部署期間,俄軍所有艦載機(含艦載直升機)總共只出動了約420架次,平均每天大概7架次;而與俄軍同期部署在地中海的美軍航母艦載機日平均出動超過60架次,雙方實力對比由此可見一斑。
如今遼寧號航母搭載的殲-15戰鬥機能夠在7天內出動250個架次,這相當於每天大概35架次,這已經超過了美軍航母在正常部署狀態下,每架飛機每天1個架次的出勤率要求。總之,雖然我們的航母還沒有美軍先進,但是解放軍的官兵素質絕對遠遠超過美軍,而我們的武器裝備在戰士們手中,自然也會發揮出遠遠超過我們想象力的戰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