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頓涅茨克的戰場上,局勢正變得越來越緊張。烏克蘭軍隊為了守住庫爾斯克的勝利果實,不得不從頓涅茨克和哈爾科夫南部前線抽調兵力,結果就像是用一塊布去補另一塊破洞,這邊剛剛勉強遮住,那邊卻又露出了更大的缺口。
隨著烏軍防線的迅速瓦解,俄軍就像是一群獵豹發現了獵物的弱點,迅速占領了頓涅茨克三號礦區。緊接著,他們展開了對烏格勒達軍事要塞的攻勢,采取了雙管齊下的戰術,試圖從兩個方向突破這最後一道防線。
現在,負責守衛烏格勒達的烏克蘭第72和第58旅的勇士們發現自己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被緊緊包圍在市區內,就像是一艘被困在漩渦中心的小船,想要脫身卻難上加難。這些勇敢的士兵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他們依舊堅守陣地,誓死保衛這片土地。
如果烏克蘭軍隊在這次戰鬥中失去了烏格勒達要塞,那將是一場比失去巴哈穆特和阿瓦迪夫卡還要嚴重的戰略挫敗。想象一下,烏格勒達就像是烏克蘭防線上的最後一道堅固的門,一旦這扇門被開啟,整個國家將毫無遮擋地暴露在敵人的面前,防禦難度將達到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前所未有的高度。
更糟糕的是,西方國家對烏克蘭的裝備支援似乎也遇到了瓶頸,供應速度減慢甚至停滯不前。這意味著前線的烏軍士兵們將不得不在廣闊的平原上面對俄羅斯裝甲部隊的猛烈攻勢,而手中卻沒有足夠的「盾牌」來抵擋這些鋼鐵巨獸。在這種情況下,烏克蘭不僅面臨著巨大的防禦壓力,還將不可避免地承受難以想象的人員傷亡。
烏格勒達不僅是地理上的關鍵點,更是烏克蘭抵抗意誌的象征。
守住它,意味著還有希望;失去它,則可能標誌著局勢的重大轉折。
烏克蘭指揮官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透露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新抵達前線的烏克蘭新兵在最初幾天內的傷亡率竟然高達50%到70%。這些新兵就像是剛從溫室裏被拉出來的花朵,突然被扔進了狂風暴雨中。他們不僅缺乏必要的戰鬥技巧,甚至連最基本的戰鬥動力都顯得不足。
一群平均年齡45歲、身體狀況和耐力都不如年輕士兵的新兵們,剛剛學會如何握槍,就被推上了戰場。當第一圈炮火襲來時,許多人立刻陷入了恐慌,手忙腳亂地不知道該如何是好。這種情況下,即使是再先進的武器也無濟於事,因為這些新兵根本不知道如何正確使用它們。
更讓人擔憂的是,烏克蘭軍隊的訓練體系依然沿用著蘇聯時期的模式,而負責指導訓練的教官們往往自己也沒有經歷過實戰。這就像是讓一個從未上過戰場的教練去訓練一支足球隊,結果可想而知。這種缺乏實戰經驗的訓練方式直接導致了烏克蘭軍隊在前線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這些新兵們在戰場上面臨著雙重困境:一方面,他們自身的準備遠遠不夠;另一方面,他們的訓練體系也亟需改革。如果這種情況不改變,烏克蘭軍隊將很難在這場殘酷的沖突中取得優勢。
烏克蘭力求透過引進西方先進的空軍裝備來扭轉戰場局勢,北約國家不斷向烏克蘭軍隊推廣「F-16能夠改變戰局」的想法,並願意無條件提供F-16戰鬥機以及飛行員和地面維護人員培訓。據西方媒體報道,烏克蘭空軍已經得到12架F-16戰鬥機,可以全部用於東部和北部戰場。對此,俄軍偵察衛星對烏克蘭西部的機場進行24小時監控。
9月27日,俄軍偵察衛星發現重要目標,俄空軍隨即發動「匕首」高超音速導彈攻擊舊康斯坦丁季諾夫機場,導致4架F-16被毀。據報道,此次襲擊還導致九名北約空軍軍官喪生,他們當時正從拉姆施泰恩經基希訥烏前往烏克蘭,並身處儲存「風暴陰影」和SCALP導彈的倉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