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困惑:中國先進武器裝備日益增多,反觀美國,數量卻在減少。尤其考慮到中國曾經的技術落後,如今這種差距反轉,著實令人費解。
珠海航展十一月展出殲-35A隱形戰機,預示著中國尖端武器的強勢崛起。展會上,紅旗-19地空導彈系統、彈射型殲-15T艦載機、電子戰版殲-15D以及「虎鯨號」三體無人戰船同樣驚艷亮相,這只是展會成果的一部份。
年末,中國公開展示第六代戰機、空警-3000預警機和神雕無人預警機,這些曾被嚴格保密的尖端武器裝備如今高調亮相,大張旗鼓地向世界展示。
中國尖端武器層出不窮,令美國媒體大為震驚,不少美國媒體如今已將報道重心轉向中國武器,幾乎成了中國武器的專業評論平台。
美國媒體鮮少報道本國先進武器,原因並非有意為之,而是可報道的武器實在寥寥無幾。近幾年美國空軍重點專案,例如B-21轟炸機、下一代空中優勢戰鬥機、AGM-183高超音速導彈以及AIM-260遠端空空導彈,除B-21外,其余專案進展緩慢,皆因研發成本飆升和技術瓶頸難以突破。因此,美國空軍目前確實缺乏拿得出手的先進武器。
美國海軍雄心勃勃,為二十一世紀海上霸權打造了福特級航母、朱姆禾特級驅逐艦、獨立級和自由級瀕海戰鬥艦,以及維珍尼亞級和哥倫比亞級核潛艇,然而這些先進武器卻遭遇瓶頸:福特號航母歷經十余年,電磁彈射器問題依然未能徹底解決。
美國海軍75億美元的朱姆禾特級驅逐艦專案夭折,原計劃建造32艘,最終僅完成3艘,且這三艘艦艇尚未完工,雷達、電子器材及武器系統都缺失。與此同時,海軍耗資巨大的瀕海戰鬥艦專案也遭遇滑鐵盧,大量艦艇建成後即報廢,成為「工業垃圾」。
美國空海軍武器受挫,只是其尖端武器研發困境的縮影,導致如今只能依賴冷戰時期裝備維持表面實力,近十幾年來幾乎沒有拿出任何令人矚目的新式武器。
中美軍事實力懸殊,根源在於兩國工業制造和綜合國力的差異。美國擁有先進技術構想,卻缺乏將構想轉化為現實產品的工業能力,而中國則在制造領域占據優勢,這反映了中美實力此消彼長的態勢。美國先進的技術理念只能停留在圖紙上,無法實作量產,形成實際戰鬥力。
中國實力雄厚,龐大制造業支撐下,我們不僅能將美國的設計圖變成實際產品,還能大幅降低成本,讓高科技產品變得觸手可及。例如,過去極其昂貴的相控陣雷達如今已實作量產,價格親民。 電磁彈射器,先前只用於核動力航母的尖端技術,也已進入普及階段,價格更接地氣。
西太平洋力量對比悄然改變,美國在該區域的處境已不如從前,主動收縮戰略是明智之舉,否則被迫撤離將更加難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