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華格納」故事後續:俄羅斯的「非洲軍團」

2024-10-17軍情

如果盤點俄羅斯在海外的軍事存在,尤其是在獨聯體範圍外的軍事存在,估計很多人會立刻想到駐敘利亞的俄軍。在敘利亞內戰期間,俄羅斯出動戰機和一批地面部隊前往敘利亞幫助巴沙爾穩定了政局,隨後便出現了一支「駐敘」俄軍。值得註意的是,在非洲,俄羅斯還有一支「非洲軍團」的存在。今年俄軍在發動哈爾科夫地面攻勢,試圖打造一個「安全區」時,美國【商業內幕】網站曾披露:為了這次攻勢,俄軍從非洲調來了「非洲軍團」。

「華格納」的故事並未結束,尤其是在非洲的故事,俄羅斯在非洲組建了「非洲軍團」

談起俄羅斯的「非洲軍團」,估計很多人都感到很陌生,實際上他的前身是普裏戈任的「華格納」,去年普裏戈任死後,俄羅斯把「華格納」在非洲的勢力以及俄羅斯在非洲的其他軍事力量存在進行合並,從而組建了「非洲軍團」。看起來這更像是「華格納」故事的後續。

(一)「華格納」與後續的「非洲軍團」

日前卡塔爾半島電視台曾發表了一篇文章,詳細介紹了俄羅斯在非洲大陸的上的「幽靈」:「非洲軍團」。原文是這麽說的:多年前,俄羅斯安全公司「華格納」不過是非洲的一群「幽靈」戰士,關於他們的存在、分布和角色的資訊似乎模棱兩可、相互矛盾。但近兩年的地緣政治變化表明,該組織的影響力顯著擴大,成為俄羅斯重新在非洲大陸發揮重要影響力的「橋頭堡」。

2024年7月下旬,該組織的數十名成員在馬里與阿爾及利亞邊境附近與圖阿雷格武裝分子的戰鬥中身亡,此前該組織在莫桑比克的戰鬥中也出現了一些傷亡,這兩場戰鬥揭示了該組織在非洲的蔓延程度及其日益增強的影響力,同時也引起了西方的警惕和懷疑。

隨後該組織證實:7月22日至27日,他們確實有數名成員在與馬里軍隊並肩作戰時被殺,而馬里政府則否認其領土上存在「華格納」分子,並表示他們只是協助當地部隊的俄羅斯專家和訓練員。

值得註意的是,布基納法索和尼日爾也確認了俄羅斯軍事教官和專家的存在,並表示這些人主要幫助訓練他們的部隊,以應對當地的武裝團體,但他們同樣也不承認「華格納」集團戰士在他們領土上的存在。

不過讓西方警惕的一點是有關「華格納」在尼日爾存在的訊息則是在該國發生軍事政變不久後出現的,而這場政變也導致法國的勢力被逐漸驅逐。因此西方現在很擔心俄羅斯正在填補法國所遺留的勢力真空。而在此前,俄羅斯也透過「華格納」填補了西方在中非共和國、莫桑比克所遺留的勢力真空。

「華格納」的實際管理人是普裏戈任,去年在一場飛機事故中直接喪生

半島電視台在文章中寫道:無論是「華格納」還是後續的「非洲軍團」,他們都是普裏戈任的遺產,只不過是從「民團」走向了「軍團」。

政府部署和使用私營保安公司並非俄羅斯獨有,「華格納」也不是唯一一家在非洲開展業務的公司。這些與國防部或政府簽訂合約的公司經常被用於非官方或秘密軍事任務、國家和政府希望保持秘密的行動,或者在不允許直接和公開軍事幹預的領域。美國黑水公司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公司之一,他由商人、前美國海軍軍官艾歷·普林斯於1997年創立,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他已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其他地方為美國國防部執行了許多軍事任務。

至於說俄羅斯的「華格納」,該集團被列為獨立軍事單位。有觀察家認為,它不僅僅是一家安全公司,因為它在開放和擴大俄羅斯影響力領域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發揮了重要作用,超越了安全和軍事領域,擴充套件到政治和經濟領域,這一點在非洲大陸的表現最為突出。

根據公開資料,「華格納」安全集團於2014年由俄羅斯軍官德米泰利·烏特金創立,以烏特金熱愛的德國作曲家李察·華格納的名字命名。但實際上,真正管理、領導「華格納」的是俄羅斯商人、普京的前廚師葉夫根尼·普裏戈任。

美國【洛杉磯時報】曾指出,該公司在阿根廷註冊,因為私營軍事公司在俄羅斯是非法的,但它在聖彼得堡有一個巨大的總部。該組織的活動始於戰爭期間的敘利亞,然後是蘇丹、利比亞、烏克蘭,後來又出現在一些非洲國家。報道指出,該組織在2014年開始時約有1000名成員,2017年人數增加到6000人,2023年將增加到約20000人,由於缺乏俄羅斯方面的官方數據,以及該組織工作的特殊性質,所以它的工作內容始終處於高度保密狀態。

「華格納」的成名戰是在烏克蘭,尤其是去年的巴哈穆特戰役,那可真是血戰

嚴格意義上講,「華格納」的成名主要是在烏克蘭戰場上。從烏軍2022年9月反攻哈爾科夫、2022年11月俄軍從赫爾松撤軍後,俄軍的士氣遭遇了一定的創傷,而且此後大半年俄軍一直處於防守、對峙的僵局,戰場上已很少再有攻城略地。而就是在這一時間段,在俄軍全面防守的背景下,「華格納」扛起了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進攻的大旗,猛攻烏軍鎮守的巴哈穆特。雖然也是打了大半年才拿下了這一城鎮,但與俄軍正規部隊「守地」的情況相比,「華格納」的確很突出,這也給了普裏戈任不久後會因權力鬥爭而發動兵變,直趨莫斯科的底氣。

2023年6月,「華格納」從前方回師俄羅斯國內,發動兵變,這直接讓「華格納」這一名字登上國際媒體輿論的頭版頭條,後來在盧卡申科的調解下,兵變戛然而止,按照調解協定,普裏戈任和他的「華格納」要去白俄羅斯。不過很快又傳來了普裏戈任同克里姆林宮和解,並在克里姆林宮向普京重新效忠的訊息。

2023年8月23日,普裏戈任、他的助手德米泰利·烏特金以及該組織的大多數其他領導人在一次神秘的飛機失事中喪生。「華格納」再次成了國際社會熱議的頭版頭條,不過這可能是最後一次,因為「華格納」的領導層在這次的事故中幾乎被「團滅」。

不過該組織並未消失,而是在重組後繼續活動,俄羅斯軍事情報局前局長安德烈·阿維揚諾夫接管了該組織大部份外部任務的管理。

過去「華格納」在非洲的擴張其實非常成功,它也非正式地支持俄羅斯在非洲的影響力。但隨著「華格納」兵變、普裏戈任的身亡以及未來任務的多樣化,俄羅斯開始在「華格納」的基礎上重組在非洲的軍事力量。

2023年12月,俄羅斯國防部證實,組建「非洲軍團」的步驟實際上已經開始,該軍團的組建將於2024年在利比亞、布基納法索、馬里、中非和尼日爾五個非洲國家完成。「非洲軍團」的目標是容納20000名成員,組建後,「華格納」集團的命運如何,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數據,很可能會全部納入「非洲軍團」,並使後者在軍事和經濟層面上逐步繼承其在非洲大陸的任務和活動。後來俄羅斯國防部稱,「非洲軍團」直屬俄羅斯政府管轄,並受俄羅斯副防長尤努斯別克·葉夫庫羅夫監管。

「華格納」並未消失,俄羅斯在非洲以「華格納」為班底組建了「非洲軍團」

(二)「華格納」在非洲

很多專家認為,利比亞是「華格納」集團2017年底進入非洲的第一個門戶,他支持利比亞東部的哈利法·哈夫塔爾。西方研究中心稱,該組織在支持哈夫塔爾及其部隊的「尊嚴之戰」(2014至2017年班加西和德爾納戰役)以及他在2019年和2020年期間試圖攻擊的黎波裏的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非洲軍事平台於2024年4月24日釋出的一份有關非洲安全和軍事事務的報告指出,俄羅斯貨機載著數十名俄羅斯士兵抵達利比亞布拉克·沙提基地,裝備和武器則透過「伊萬·格林」號和「亞歷山大·奧特拉科夫斯基」號登陸艦抵達托布魯克港。

報道稱,利比亞的班加西因其與地中海沿岸的聯系而被選為「非洲軍團」的總部或協調中心,而且其戰略位置保證了軍事補給線以及軍團成員跨越南部邊境前往其他非洲國家的行動。

2020年以來,薩赫勒和撒哈拉一些國家發生了一系列軍事政變,改變了該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這些軍事政變使「華格納」集團找到了新的工作平台,並得到了這些國家的官方認可和支持,這些國家與俄羅斯簽署了軍事和政治協定,提供培訓和技術後勤支持。

據估計,「華格納」如今在那裏仍發揮著重要的安全和軍事作用,並在所謂的「非洲軍團」內履行自己職責。

2022年8月,馬里軍政府迫使法國軍隊撤離,隨後開始與俄羅斯密切軍事合作,包括派遣武器、訓練員和數百名「華格納」人員與馬里軍隊並肩作戰,透過控制圖阿雷格分離主義分子在基達爾市的主要據點,馬里軍隊在打擊圖阿雷格分離主義分子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2023年7月26日,阿蔔杜拉赫曼·奇亞尼將軍在尼日爾領導政變,推翻總統穆罕默德·巴祖姆,成為軍政府領導人,從而擺脫了前殖民者法國和美國的影響,最終法國軍隊於2023年12月22日離開尼日爾,美國軍隊於2024年7月5日永久離開阿加德茲空軍基地。

「華格納」在非洲的行動很成功,他為俄羅斯拓展了在非洲的影響力

與馬里一樣,尼日爾也與俄羅斯締結了軍事合作協定,2024年4月,俄羅斯軍事教練機和防空系統抵達首都尼阿美,「非洲軍團」也透過社交平台確認自己抵達了尼日爾。

過去英美方面透過情報分析觀察:目前「華格納」和他所在的「非洲軍團」在利比亞、蘇丹、尼日爾、中非共和黨、安哥拉、馬達加斯加、幾內亞柯那克里、幾內亞比紹、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津巴布韋等非洲國家有軍事存在。

「華格納」畢竟屬於僱用軍,幫助這些國家都是要收錢的,這些非洲國家原本就落後,經濟發展也特別差,有時拿不出錢可能會拿本國的礦產資源抵給「華格納」。例如在中非共和國,「華格納」透過保護該國總統而獲得了開發金礦的權力。

「華格納」的存在改變了俄羅斯在非洲的地緣態勢。從1991年後,俄羅斯實力不濟被迫結束非洲,後來當俄羅斯想重返非洲時發現自己手中的籌碼有限,他沒有龐大的經濟體量做支撐,2023年俄羅斯在非洲的經濟投資僅僅占外國對整個非洲大陸投資的1%,2023年前11個月的貿易往來增長了45%,達到228億美元,但與美國、中國、歐洲在非洲的經濟投資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過去俄羅斯對非洲國家有吸重力的也僅僅是武器和糧食。

但有了「華格納」的存在,俄羅斯在非洲的影響力可謂拓展了很多,同樣由於「華格納」的行動,俄羅斯在外交層面也收獲了很多。舉一個最直接的例子:在俄烏沖突中,大多數非洲國家頂住了美國的壓力並沒有站在烏克蘭這一邊。

總而言之,俄羅斯低調利用「華格納」集團重塑其在非洲的影響力。在其領導人普裏戈任叛亂後,他也成功地控制了「華格納」,然後對其進行了重組,使其在非洲大陸的位置、活動和地理分布沒有遭受重大損失。

「華格納」讓俄羅斯在非洲擴大了影響力,圖為示威者在尼日爾首都一座紀念碑前升起俄羅斯國旗

(三)「後華格納時代」的「非洲軍團」

盡管當下「非洲軍團」接替了「華格納」在非洲的業務,但在「後華格納時代」,他所面臨的挑戰也不少,例如由於難以部署正規軍、分布範圍廣,難以建設一支擁有大量誌願軍的「非洲軍團」;需要應對美國、法國在非洲的挑戰。

卡塔爾半島電視台寫道:前幾年,「華格納」集團的非正式工作確保了俄羅斯在暗處行動,有時以最小程度的否認責任取得了成果,但「非洲軍團」正準備公開亮出俄羅斯的底牌,這將給「華格納」獨立提供的工作機制、關系、幹預和預算的控制帶來風險和問題。

即使「非洲軍團」能夠透過在薩赫勒多個國家的存在實作階段性突破,但華盛頓或巴黎很難放棄他們的傳統勢力範圍和財富中心。

俄羅斯依靠「非洲軍團」或「華格納」在非洲擴張影響力說到底還是軍事的投入,但如果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上吃緊,這就需要迫使投入更多的人力和武器。在人力方面,普京不希望進行總動員,因為這會引發俄羅斯社會的動蕩,選民們也必然會不滿,透過高薪招募誌願兵雖然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但訓練畢竟需要時間,此時俄羅斯恐怕會抽調「非洲軍團」前往烏克蘭。至於說武器,如果烏克蘭戰場吃緊,俄羅斯會毫不猶豫地將武器全部投放烏克蘭,此時提供給非洲國家的武器可能會有下降。

未來俄羅斯的「非洲軍團」恐怕要面臨不小的挑戰

因此未來俄羅斯的「非洲軍團」及其下屬的「華格納」在非洲恐怕都要遇到不少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