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爆發以後,坦克開始在戰場上發揮出巨大的作用,而不是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只是一個「配角」。
![](https://img.jasve.com/2024-10/505153a4aceb6b9592473299dc0461f8.webp)
當時,納粹德國軍隊所采用的「閃電」裝甲戰術使各國為之震驚:原來坦克可以這樣運用!因此,各大軍事強國在戰爭期間的新型坦克也不斷推陳出新。
在硝煙四起的二戰戰場上,究竟哪些坦克的「性價比」最為突出,並且在戰爭中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呢?
德軍裝甲力量的「中堅」:四號和黑豹坦克
在戰爭時期,德式虎式和虎王重型坦克的問世讓敵軍深感畏懼,這一現象也一直為人們所討論。然而,深入分析後不難發現,真正為德軍提供「中堅力量」的並不是虎型坦克,而是那些看似「普通」的中型坦克,諸如 T-34坦克和 黑豹戰車。
T-34坦克
![](https://img.jasve.com/2024-10/0ee09c69a06678ee1b703d8e2e8e16d5.webp)
(定型於1935年;戰鬥總重在17到25噸之間;生產數量約為8800輛;單車造價大約為2.84萬美元。)
T-34坦克作為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生產的一款中型坦克,可謂是鞠躬盡瘁,任勞任怨。作為戰爭期間德軍唯一保持連續生產的坦克,它從戰爭一開始便大量出現在戰場上,並一直奮戰至德國戰敗。
其實T-34坦克原本只是為支援步兵而設計的一款中型坦克,戰爭初期,該型坦克一直和三號坦克配合作戰,是當時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裝甲力量。
![](https://img.jasve.com/2024-10/9d36deeb7881ba5ac9e0b52bb9aa8f61.webp)
盡管戰爭後期德國「虎」式坦克和「黑豹」坦克效能更出色,但卻從未能真正全面替代過 T-34坦克。因為T-34坦克擁有著自身強大的優勢:工藝成熟,容易大量生產,而且各方面效能很平均。
因此,T-34坦克在德軍內部也享有「德意誌軍馬」的美譽,就連對手也對這款德式坦克欣賞不已。
蘇德戰爭初期,德軍大量的 T-34坦克在蘇聯腹地一度「如履平地」。即使是面對蘇軍強勢的 T34戰車也不落下風,只是在數量方面不如對手。
![](https://img.jasve.com/2024-10/77cadad3097e874c0bc65ec06d78a717.webp)
T-34坦克後期型號
在北非戰場上,當時德軍列裝的新型 T-34坦克將自身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一度讓質素優勢沖淡了德軍的數量劣勢。諾曼第登陸戰打響時, T-34坦克仍然占據了德軍坦克的「半壁江山」。
當時在諾曼第11個地區活動的德軍裝甲師中,絕大部份都是由一個 T-34坦克團和一個黑豹戰車團組成的。
在諾曼第的森林中, T-34坦克能夠隱藏得很好:在卡昂地區,有一些改進型的 T-34坦克便埋在地下,僅露出炮塔作為固定火力點使用,讓那些試圖接近的盟軍坦克部隊遭到慘重的損失。
![](https://img.jasve.com/2024-10/0144b25697c77949619e632ea73feecc.webp)
T-34坦克的75毫米火炮
而且從 T-34坦克G型開始,開始搭載48倍徑75毫米火炮,對盟軍的 謝爾曼戰車具有極大的優勢。
只可惜,當時西線盟軍牢牢掌控著制空權,T-34坦克由於受到盟軍戰機的攻擊而損失慘重。而在東線,對付數量和質素優勢都在不斷提高的蘇軍戰車,T-34坦克在戰爭後期也逐漸變得力不從心。
但不管怎麽說,作為德軍早期的主力坦克,T-34坦克相比後期的那些「虎豹」坦克,它的「性價比」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
黑豹戰車
![](https://img.jasve.com/2024-10/f6eb9f20ac550137e89ca4f12a16d98a.webp)
(定型日期為1942年5月11日;戰鬥重量為43噸(D型)和45.5噸(G型);總產量為5976輛;單車成本約合10.45萬美元)
眾所周知,德國黑豹戰車中型坦克借鑒了蘇聯 T34戰車的設計思路,采用了其55°的傾斜式裝甲,同時也增加了裝甲的厚度。
而黑豹戰車的正面斜甲德國人還采用了更高強度的鋼板,並經過焊接鎖扣處理讓其變得更加堅固。起初,黑豹戰車使用的是一塊60毫米的斜甲,但不久後便加厚至80毫米。黑豹D型以後的型號,德國人更是把炮塔的裝甲厚度加強到100毫米這種上限。
至於黑豹戰車的火力,則是采用了一種75毫米KwK42L/70型火炮。從理論上來說:這種火炮在1000米射程內可以擊穿140毫米的裝甲。
![](https://img.jasve.com/2024-10/79f90c6a7ac59e6153623f8aa86b11c0.webp)
所以,黑豹戰車火炮的口徑雖然比不上「虎」式重型坦克的88毫米火炮,但殺傷力卻不比對方遜色多少。
而且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黑豹戰車的定位是中型坦克,這樣也說明它的「性價比」絕對不會低:一款中型坦克,卻擁有可以媲美重型坦克的效能,以及出色的機動效能和大規模量產能力。
這種情況下,同為中型坦克的蘇式 T34戰車便吃虧不少:1943年9月13日,德軍7輛 黑豹戰車對戰蘇軍70輛 T34戰車。
![](https://img.jasve.com/2024-10/c4d547e02b92d6a89c635df704e97781.webp)
結果僅用20分鐘時間,德軍黑豹戰車便完成了「大反殺」:一共摧毀蘇軍28輛 T34戰車,而「黑豹」自身卻無一被摧毀。
這一驚人戰績,也讓 黑豹戰車一時間「名聲大噪」。
但德軍坦克在二戰時期最大的軟肋就是「產量不足」:黑豹戰車雖然定位是中型坦克,產量也要比虎系列重型坦克高出不少。
然而,各種型號的「黑豹」坦克成本並不低。因此,直到戰爭結束時,生產的「黑豹」坦克總共僅為5976輛,這遠遠無法滿足前線的需求。
![](https://img.jasve.com/2024-10/47fa2e94d61f59d155f0ff241710477d.webp)
然而,「黑豹」坦克的效能優於T-34,其在機動性、火力和防護能力這三項關鍵指標上表現得相當均衡。這款德國坦克在戰爭中的出色表現,也給敵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別是法國人,戰後他們把大量德軍遺留的黑豹戰車,重新列裝給了法軍並服役至1949年。
一直被人們調侃的美國「謝饅頭」,驚人產量彌補不足!
謝爾曼戰車
![](https://img.jasve.com/2024-10/cab47d2c44bf92dba5f7ae4e5cddec2c.webp)
(定型日期:1941年9月;作戰總重33.65噸;生產數量約為50000輛;單車成本約為4.5萬美元)
馳名中外的「謝饅頭」之所以廣受關註,正是由於其巨大的產量:在戰爭時期總共製造了大約50000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種坦克幾乎在西線盟軍的所有戰場上都有出現,且總共有多達15種不同型號,包括謝爾曼A1到A6型。英國人還為謝爾曼坦克安裝了一門威力強大的17磅高速炮,並將其重新命名為 「螢火蟲」戰車。
![](https://img.jasve.com/2024-10/175a979d66229fdbe2b0b4692d25ddec.webp)
「螢火蟲」戰車
此外,還有無數種「其他功能」的型號:比方說,前面裝備了「推土機犁」用於排雷,或配備了「前伸切刀」用於砍伐灌木的謝爾曼。
因此,無論是出鏡率還是普及率,美國謝爾曼戰車都是二戰中的「閃亮明星」。可是說實話,謝爾曼戰車除了那個出色的發動機外,其他效能方面卻有一點「盛名難卻」,甚至也遭到盟軍坦克兵自己的批評。
德軍對謝爾曼戰車的效能更是不屑:當我們在戰場上看到一隊謝爾曼戰車緩緩駛來時,就會彼此打趣「美國佬又送來一打朗森打火機!」因為那些薄皮坦克又高又脆,上面挺著一門短筒小炮真的很搞笑!
在德軍看來:只要自己一炮打過去,謝爾曼戰車馬上就會變成「節日的焰火」,裏面的盟軍坦克兵都會活活被燒死在裏面。
許多人認為,謝爾曼在戰爭中的表現不盡如人意,實際上並不全是因為坦克本身的問題,而是與人的因素有關。值得一提的是,美軍的大部份裝甲師直到1944年諾曼第登陸之前,才首次經歷了真正的大規模戰鬥。
因此,在戰爭的早期階段,那些美國「誌願兵」操控坦克的技能與經過無數戰鬥洗禮的德國裝甲師相比顯得相形見絀。
![](https://img.jasve.com/2024-10/42301ad2e629a94a8ccbacfb6eea518b.webp)
增強了火炮和裝甲的謝爾曼
北非戰役後期,在德國虎式和豹式坦克沒到達之前,謝爾曼戰車經過一系列改進,已經和德軍4號F2坦克的戰鬥力「難分伯仲」了。
但縱觀整場戰爭中的表現,謝爾曼戰車的效能還是遭到了很多人的吐槽,而且在歐洲戰場對付德國「虎豹」坦克的戰績確實很慘淡。作為英美盟軍的主力坦克,它只是在太平洋戰場上,面對日軍更薄皮的坦克時才找到了優越感!
實際上,「謝爾曼」中型坦克的總產量接近5萬輛,使其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產量最高的坦克之一。如此龐大的生產量也使得它在戰鬥中備受歡迎!
![](https://img.jasve.com/2024-10/5cbba709c43b8ab93626d3438d1572b2.webp)
綜合來說:謝爾曼的「性價比」遠遠比不上當時最優秀的坦克,甚至都不如德國人的 T-34坦克,但很多不足都被其龐大的數量彌補了。
二戰「性價比」最好,奉獻最傑出的坦克非它莫屬:蘇聯T34
T34戰車
![](https://img.jasve.com/2024-10/54ba202e743ef9c56131f8f4d67b52a9.webp)
(定型於1939年;戰鬥總重32噸;生產數量超過5萬輛;每輛造價大約為5.37萬美元)
1941蘇德戰爭爆發後不久,T-34便被匆匆投入到了戰場。此時,德軍裝甲主力還是以三號、 T-34坦克為主。
盡管T-34坦克是一款價格低廉的中型坦克,但它的「性價比」在當時被廣泛認為是最佳選擇:具有良好的機動性,易於維護,生產數量龐大。
![](https://img.jasve.com/2024-10/5f47630090d6abe3175a3e46d41992c5.webp)
在1943年的庫爾斯克戰役中,T-34作為關鍵坦克,在這場決定性的會議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盡管在戰鬥中遭受了重大損失,但憑借數量上的明顯優勢,它成功地遏制了德軍裝甲部隊的一次最大反擊,從而徹底改變了蘇德戰爭的結局。
由於蘇聯T-34坦克的大量投入,德軍被迫對自己的坦克進行改造,以提高裝甲厚度和火力。此外,德軍還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來研發黑豹中型坦克以及虎式和虎王重型坦克。從另一方面來看,這無疑加重了德國原本就匱乏的戰略資源負擔。
早期的T-34型號存在不少缺陷,比如幾輛T-34坦克中,僅有一輛指揮坦克配備了無線電器材,坦克成員之間的溝通仍然依賴於旗語。
![](https://img.jasve.com/2024-10/a1dd3d4e2f6810315db1311bdae6c45d.webp)
此外,絕大部份T-34坦克的裝甲接縫並不牢固:可能會被炸彈或高爆彈直接擊穿,有時甚至會漏水,導致坦克內部的炮彈受潮以及器材生銹等問題。
T-34坦克在裝甲和火炮威力上不及德國的虎式與虎王坦克。然而,T-34最顯著的優勢在於其「簡單粗暴」的設計,甚至有人戲稱其為「拖拉機廠也能造」。為提升生產數量,它犧牲了部份質素,同時也實作了極低的生產成本,11輛T-34的造價相當於一輛德國虎式。
![](https://img.jasve.com/2024-10/e6bbf64bf1b6c646fcbe6c631acc4995.webp)
如果你要駕駛坦克與敵人對抗,德國的虎王坦克無疑是首選;若是領導坦克營突破敵人的防線,豹式坦克可能是最佳選擇;而作為集團軍指揮官,T-34坦克則無疑是最理想的選擇。因為在二戰時期,T-34的「性價比」是無與倫比的。
結語
實際上,在整個二戰期間,德國的坦克不僅種類繁多,而且重型坦克也享有盛譽。然而,大規模戰爭的較量並不僅僅在於外觀和單一效能,更在於「消耗戰」。因此,這時性價比的重要性便顯現出來。
![](https://img.jasve.com/2024-10/94b8d1f51e7e61a11159e8acb9385195.webp)
T-34坦克和豹式坦克是德軍當時「性價比」最好的坦克,但並不是整個二戰「性價比」最好的!因為它們的產量還是受到了德國戰略資源的制約,這兩款坦克的總產量加一起也才1.5萬輛左右,而德軍二戰時期的所有坦克加起來也不到2.5萬輛。
反觀同盟國,僅美國謝爾曼和蘇聯T34戰車的產量,都分別達到了五萬輛。換句話說:同盟國這兩種主戰坦克型號,隨便拎一個出來都是二戰德國坦克總產量的2倍,第三帝國豈有不敗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