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的秋天,東北的田野一片金黃。一個退伍老兵,牽著驢車, 車上裝滿了自家收割的黃豆,慢悠悠地趕往村裏的糧站。
老兵姓李,他年輕時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為新中國的成立貢獻了自己的青春。退伍後,他回到家鄉,過上了平靜的農民生活。
這天,李老來到七台河紅旗大隊,準備用黃豆換取一些豆油。糧站的夥計熱情地接待了他,麻利地給他的黃豆稱重,然後開始打豆油。當夥計拿起印章蓋在油票上時,李老的目光突然停留在印章上。
印章上的名字,讓他楞住了。他揉了揉眼睛,仔細辨認著,生怕自己看錯了。
沒錯,這個名字,他太熟悉了 ,他連忙打電話到部隊,軍長聽聞後,甚至連夜趕了過來。
退伍士兵站在一旁,呆呆看著那印章上的字: 「井玉琢」 。
這個名字對他來說實在太熟悉不過了,仿佛被刻在了心裏。
「井玉琢?他不是早在松骨嶺戰鬥中犧牲了嗎?怎麽現在還會出現在這裏?」士兵心裏掀起了波濤洶湧的回憶。
1950年,松骨嶺的那場慘烈戰鬥中,井玉琢壯烈犧牲的事跡曾被他們全連銘記在心,還被魏巍寫進了【誰是最可愛的人】裏。怎麽可能,他居然還活著?!
滿腦子的疑問讓這位退伍士兵立即做出了決定。他趕緊回到家中,拿起電話,撥通了部隊的號碼。電話那頭接到這個訊息後,第38軍軍長劉海清大校親自接過電話。
「你說的是真的?井玉琢還活著?」劉軍長吃驚地問。
退伍士兵語氣中帶著不確定,但他堅信自己沒有看錯:「軍長,我看到了那人的臉,滿是傷疤。還有印章上的名字,就是井玉琢。」
劉海清頓時一楞,想起當年那場戰鬥的殘酷,井玉琢在松骨嶺上的犧牲,震撼著所有人的心。然而,這個訊息讓他無論如何也不能坐視不管。
「不管如何,得確認清楚!」他迅速命令秘書備車,連夜趕往七台河。
緊急探訪
幾天後,劉海清帶領隨行人員終於抵達了七台河紅旗大隊。在大隊長的引領下,劉海清心急如焚地趕到田地間,尋找這位神秘的「社員」。當他們抵達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滿臉燒傷疤痕的中年男人,手裏握著鋤頭,正在默默勞作。
此時,一位隨同而來的38軍幹部定睛一看,突然驚呼:「天哪,這真的是井玉琢!」
那中年男子聽到聲音,緩緩轉過身來,看到面前站著穿著軍裝的劉海清軍長,表情淡然,仿佛早已習慣了平靜的生活。然而,這份平靜在看到劉海清後卻被打破了。
「井玉琢同誌,你怎麽不跟我們聯系啊!我們以為你已經犧牲了。」劉海清軍長激動地說道,眼中充滿了震驚與不解。
井玉琢輕輕嘆了口氣:「首長,我當時身負重傷,燒得不成人樣,是人民軍救了我。後來,我被送到後方養傷,身體恢復後,因為與部隊失去了聯系,我也沒有想著再回去。回到家鄉,我就這樣一直務農,過了這麽多年。」
「活烈士」的故事
原來,井玉琢並沒有像大家以為的那樣,在松骨嶺戰鬥中犧牲。他的確受到了重傷,身體多處燒傷,尤其是臉部和雙手最為嚴重。
好在,在關鍵時刻,他被途經的人民軍所救,送往後方治療。因為戰爭動蕩,他與部隊斷了聯系,也從此隱姓埋名,回到家鄉七台河開始務農。
「我本以為自己能默默無聞地過一輩子,沒想到還是被你們找到了。」井玉琢笑著說道,語氣中透露著幾分無奈與坦然。
劉海清聽完井玉琢的講述後,眼淚瞬間模糊了雙眼:「井玉琢同誌,我們虧欠你太多了!這些年讓你當了‘活烈士’,這麽多的苦全都自己扛著,太對不起你了!」
劉海清想要帶他回部隊,讓他重新享受戰鬥英雄應得的榮譽。然而,井玉琢卻搖了搖頭,笑著說道:「首長,這些年我在這裏生活得挺好,種地、養家,也不辛苦。我不想再給部隊添麻煩了,這裏有我的親人和朋友,還是讓我留在這吧。」
不願回歸的英雄
盡管劉海清一再懇求,井玉琢始終堅持自己的決定。他說自己已經習慣了這樣樸素的生活,不願再回到部隊的日子。
「首長,我的戰友們都犧牲了,我活下來,已經是萬幸。這些年,能夠平平安安地在田間種地,我已經滿足了。」井玉琢笑著說道,仿佛回到平凡的生活才是他真正的歸宿。
臨別時,劉海清抱住井玉琢,激動地說道:「你放心,我一定會向上級匯報,讓地方政府妥善照顧你,不會再讓你吃苦了。」說完,劉海清立刻向當地的省、縣、鄉三級政府施壓,要求他們為井玉琢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
英雄的晚年
在劉海清軍長的安排下,井玉琢得到了地方政府的照顧。當地政府為他蓋了一間磚瓦房,並給予了他足夠的生活保障。
此後,井玉琢在家鄉繼續過著簡樸的農民生活。雖然他選擇遠離了部隊和戰場,但那份屬於英雄的榮光,卻從未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