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俄羅斯高超彈點醒了中國:中美若戰,想贏,1000枚高超彈飽和打擊

2024-07-27軍情

我們平時所說的高超聲速武器,通常是指平均飛行速度大於5馬赫,攜帶有彈頭的飛行器。

高超聲速武器具有難辨識、難判斷、難攔截等特性,可有效縮短己方OODA(指觀察-判斷-決策-行動)殺傷鏈的迴圈速度,明顯壓縮敵方的反應時間,非常適合用在開戰之初的「踹門」行動。

高超聲速武器的概念雖然早已出現,但直到最近幾年才陸續裝備各國部隊。

在目前全球各軍事大國中,中俄兩國在該領域居於領先優勢,美國、北韓等國則緊隨其後。

俄羅斯作為該領域的領跑者之一, 共擁有「匕首」、「先鋒」和「鋯石」等多款高超聲速武器。

俄羅斯的高超聲速武器發展十分全面,既有彈道導彈,也有巡航導彈;既有陸基發射的,也有空基和海基發射的;既能實施常規打擊,也能實施核打擊。

俄烏沖突爆發後,俄軍對烏軍目標多次使用高超聲速武器,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戰果。

俄軍首次使用高超聲速武器是在戰爭爆發不久的2022年3月。

當時,俄空天軍的一架米格-31K戰鬥機發射了一枚「匕首」高超聲速導彈(以下簡稱高超彈)摧毀了位於烏克蘭西南部的烏軍大型地下軍火庫,極大地削弱了烏軍在該地區的後勤保障能力。

「匕首」高超彈正式編號為KH-47。

該導彈為陸基「伊斯坎德爾」戰術彈道導彈的空射改進型,采用雷達、紅外復合制導,圓概率偏差在十米以內,最大射程為2000公裏,最高飛行速度超過10馬赫。

不過,「匕首」屬於較為「原始」的助推滑翔型高超彈, 技術上相對較為「保守」,若是要達到高超聲速的話,必須利用載機的加速度才行

除了「匕首」外,俄軍的另一款高超聲速武器—— 「鋯石」巡航導彈也被投入到了實戰中。

2024年2月初,俄軍使用「鋯石」高超彈對烏克蘭首都基輔進行了攻擊, 這是俄軍在這場沖突中首次使用該型武器。

「鋯石」巡航導彈的正式編號為3M22。該導彈是俄軍裝備的首款海基高超聲速武器,可從水面艦艇和潛艇上發射,最大飛行速度為9馬赫,射程達1000公裏,采用主動雷達或紅外制導。

與脫胎於戰術彈道導彈的「匕首」相比,全新設計的「鋯石」巡航導彈顯然要先進的多。

「鋯石」巡航導彈采用了技術難度較大,但效能上更為卓越的吸氣式超燃沖壓發動機。

這種發動機可以直接利用空氣中的氧氣,而不需要攜帶氧化劑,並可實作飛行全程動力可控,大大提升了突防的成功率。

總的來看,俄軍投入使用的高超彈數量不算太多,主要以「匕首」為主,「鋯石」則負責打擊一些高價值目標,使用效果也相對更好一些。

俄軍高超彈的戰場表現自然也引起了另一個高超聲速武器大國—— 中國的關註。

中國與俄羅斯在高超聲速武器領域各有千秋。

其中俄方在使用經驗方面占優, 中國則在產能方面更勝一籌。

如今,中俄兩國均面臨著美國的戰略威脅。

根據一些專家的估計,如果中美兩國發生戰爭,中國需要至少1000枚高超彈對美國進行飽和打擊。

那麽,這1000枚高超彈到底夠用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是要先探討一下攻防雙方究竟是一個什麽水平?

從技術層面來講,如今的高超彈主要有三大技術方向,即雙錐體飛行器、滑翔體飛行器和吸氣式高超聲速飛行器。 這三個技術方向在效能上各有優劣,彼此並非是替代關系。

中國的高超聲速武器,對外公開的型號不多,目前外界已知的只有東風-17和鷹擊-21。

東風-17是一款飛行速度超過10馬赫的高超彈,在2019年10月1日的國慶70周年閱兵式上首次公開亮相。

東風-17最具辨識度的便是其三角形的扁平彈頭。

該導彈采用乘波滑翔體氣動布局,在重返近地空間後,可利用彈頭前緣激波產生的升力,實作上下起伏的「打水漂」式機動,從而大大提升突防概率。

據悉,東風-17的打擊精度在10米左右, 這對一款射程在2500公裏左右的彈道導彈來說,已經非常優秀了。

與外形「兇悍」的東風-17相比,鷹擊-21則顯得稍微「普通」了一些。

鷹擊-21是一款高超聲速反艦彈道導彈,整體構型與俄羅斯的「匕首」有些相似,主要憑借雙錐體軸對稱設計強化末段機動能力,在效能上較東風-17稍遜一籌。

據悉,解放軍裝備鷹擊-21的原因還是由於「形勢所迫」。

相對於較為「高端」的東風-17,鷹擊-21成本低廉,適合在短期內大批次快速裝備部隊。

由於該導彈主要為空射版本, 因此也可以利用載機的大航程進一步提升其最大射程。

與美俄兩國相比, 中國的高超聲速武器成熟度有余,先進性不足。

武器庫中缺乏「鋯石」那樣技術先進的吸氣式高超彈。

不過,隨著近年來國產吸氣式超燃沖壓發動機的逐步成熟,這一領域的空白應該很快就能被填補。

面對中國的高超彈威脅,美方一邊加快自己的高超聲速武器研發和部署進度,一邊也在提升針對高超聲速武器的攔截能力。

要對高超聲速武器實施攔截, 首先要做的便是探測預警。

由於高超彈再入大氣層時,會與空氣產生摩擦,從而出現明顯的紅外特征。

對此,美軍針對性地開發出了「高超聲速和彈道跟蹤天基傳感器」等搭載了高靈敏度紅外傳感器的探測系統,以便在全球範圍內對高超彈實施預警和跟蹤。

在航跡預測方面,由於高超彈具備大範圍機動能力,很難對其航跡做出預判。

為此,美國導彈防禦局和太空發展局專門研發一種航跡合成演算法,以便有效預測高超彈的航跡和落點。

據傳,在俄烏沖突期間,處於測試階段的該系統就對俄軍「匕首」的軌跡進行了有效跟蹤。

不過,即便有了有效預警與航跡預測, 沒有效能卓越的攔截彈也無濟於事。

在對高超聲速武器實施攔截時,攔截彈的速度必須達到目標彈的兩倍以上,也就是說最好能超過20馬赫。

而在美軍現有的武器庫中,理論上能對高超聲速武器實施有效攔截的只有海基的標準-6導彈,而其最大飛行速度還不到4馬赫。

因此, 研發出新型的高速攔截彈,對於美軍來說將是迫在眉睫的任務。

據悉,美國正在著手對標準-6和宙斯盾系統進行改進,以提升其對高超彈的攔截能力。

此外,美國的諾斯羅普·格魯曼、洛克希德·馬丁等公司還在參與一個名為 「滑翔階段攔截器」的專案。

有報道稱,日本也將參與到美國的高超聲速武器攔截專案中。整個攔截系統預計於2030年左右完成研發。

除此之外,想要反制中國的高超聲速武器, 對其發射平台實施直接打擊也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美國空軍的F-35戰鬥機,以及B-2、B-21隱身轟炸機均有深入中國腹地,獵殺東風-17發射車的能力。

而鷹擊-21的載機轟-6N由於效能較為「落伍」,也很容易遭到敵方攔截。

據悉,美軍已經開始裝備標準-6導彈的空射型AIM-174。

這款射程超過400公裏的超遠端空對空導彈一旦大批次服役,將對轟-6N這種非隱身機構成嚴重威脅。

由此可見,雖然中國在高超聲速武器的技術上暫時領先於美國,但美國人也不會坐以待斃。 一旦雙方打起來,中國的高超彈肯定是越多越好。

中國的高超彈庫存究竟有多少尚不得而知,但憑借中國強大的工業產能,到戰前湊個幾千,甚至上萬枚還是有可能的。

如果用1000枚高超彈對美國的軍事目標實施飽和攻擊,其後果會是什麽呢?

由於這裏涉及到的因素和變量較多,如作戰時間、作戰環境、作戰方式等,我們只能根據一些假設條件做一個粗略的估算。

假設中美沖突的主要戰場是西太平洋地區, 中國的主要目標是美國的航母戰鬥群和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基地。

那麽,我們以高超彈百分之五十的命中率計算,一個小型地面目標需要命中1枚高超彈才能被摧毀,一艘航母或軍事基地需要命中10枚高超彈才能被摧毀。

那麽,1000枚高超彈大概能勉強應對5艘航母和10座軍事基地。

但這裏也有一個前提,就是要確保這1000枚高超彈能夠順利發射出去,最好能同時發射,形成飽和攻擊,讓美軍的攔截系統應接不暇。

要做到這一點,我方高超彈的發射平台一定要註意隱蔽性,在發起攻擊時,各部隊之間也要互相配合,密切協同,爭取在與強敵的對抗中搶占主動。

在具體實施層面,我方可以吸取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上的經驗,在進行高超彈飽和攻擊的同時,發射一批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和巡飛彈/自殺式無人機予以配合,以此來進一步分散美軍的防空力量。

而在高超彈的航路選擇上,我們也可以根據俄軍使用過的技巧,盡可能利用美軍防空雷達覆蓋角度較小,全方位搜尋時間較長等軟肋,從不同方向發起攻擊,以降低被攔截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