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國際局勢瞬息萬變的背景下,軍事裝備的發展和更新換代顯得尤為重要。
最近,大家應該看到了一段振奮人心的影片,展示了中國新型電子戰機——殲-15DH在航母「山東」艦上進行起降作業的情景。
這一訊息一出,立刻引起了不少網友的熱議。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個殲-15DH,它的「H」字尾意味著什麽?也許代表著「滑躍」,這也暗示著未來還有可能出現的彈射型電子戰機殲-15DT。
那麽問題來了,既然新型戰機已經問世,為什麽還是繼續使用舊款的俄制AL-31F發動機,而不換上國產的「太行」發動機呢?深入思考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聯想到一些老話:「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在這個復雜的軍事環境下,保障和維護戰機的效率是尤為重要的。
從「能否快速出動」到「保障的及時性」,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
而殲-15DH的存在,不僅將為中國海軍擴充套件更多的戰鬥選項,也考驗著我們對其維護工作的思考。
簡單來說,殲-15DH電戰機和艦載的殲-15所使用的AL-31F發動機形成的統一,能有效簡化後勤保障工作。
對於這款源自蘇聯的AL-31F發動機,其的確是中國海空軍和相關軍工院所多年來的「老朋友」。
自1976年開始研發以來,它的各項效能得到了多次驗證,如推重比7.1、最大加力推力122.6千牛等。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維護高效,無疑是我們現階段所望的。
畢竟,艦載機的保障環境比陸基飛機更為復雜,框架可謂是「小而多」、「快而頻」,這背後的難度顯而易見。
首先,艦載機的保障空間狹小,怎麽在有限的甲板上高效運轉?再者,艦上飛行的作業要求時間緊迫、任務繁雜,面對多個機型的保障任務。
可想而知,若是將「太行」發動機加進去,那麽勢必會造成後勤保障力量的翻倍增長,那種情況下,不僅維護人員將會疲於奔命,戰備能力可能受到影響。
同時我們也應看到,之前的AL-31F進口量逐年減小的趨勢,反映出中國在軍工領域的技術進步,以及對國產化的逐步重視。
在小涵道比加力式渦扇發動機的研發上,我們已經取得了經驗的積累。
甚至於在近期的珠海航展上,最新款的殲-15T彈射型艦載機已經開始使用國產的「太行」系列發動機,這證明國產發動機的效能開始逐步接近甚至超越老舊型號。
從各個角度來看,選擇與其他戰機使用同一型號的發動機,一方面可以極大降低維護成本,減少零部件種類和數量,提升維修效率。
此外,隨著維護的難度減小,戰備狀態顯著提升,戰鬥機可以更快地進行輪換出擊。
對於殲-15DH的采用AL-31F發動機,不難發現:這是對大環境、對整體作戰能力的全盤考量。
而且從今後的裝備動態來看,光從外部變化上來看,我們也可以組建起多樣化的戰機陣容。
顯然,殲-15DH的型號定位,讓我們更清晰地意識到在海上戰鬥環境中,電戰角色的重要性。
當然,隨著國產「太行」發動機的逐步成熟,未來我們也可以預見,殲-15系列戰機終將逐步實作完全國產化,甚至在未來遇到俄制發動機老化、維護難度增大等問題時,國產發動機將獲得廣泛套用。
再說到這裏,讓我不禁想起一句話:「不謀萬事,不足以謀一事。」所以,就算在一時看似合適的選擇背後,實際上無不反映出各方謹慎考量的決策過程。
既然未來殲-15DT會有「太行」發動機的支持,想必在國家整體軍力建設的策略中,我們的目標早已不是單一的發力點!未來幾年的發展將是值得關註的重點。
不難判定,隨著國際形勢的風雲變幻,中國航母戰鬥群的組合將會更加多樣、能力更強。
各類別戰機能夠形成良好的配合,互為依托,發揮團體的整體效能。
或許不久之後,當新一代的殲-15DT在福建艦上飛行時,我們將看到一個全新的航母打擊力量的崛起!最後,我想請大家分享一下你們對殲-15DH和未來戰機的發展有什麽看法呢?一架戰機的背後,是多少決策和未來戰略的深思熟慮,你覺得在未來的現代化戰爭中,怎樣的武器組合最為理想?給大家留一個話題,期待更多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