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基輔獨立報】報道,烏克蘭軍隊指揮官瑟爾斯基 28 日在社交媒體上宣布,烏克蘭軍隊已從頓涅茨克州的三個村莊撤退。這三個村莊位於波克羅夫斯克地區。瑟爾斯基稱,此次撤退是一次戰術性撤退,與戰場上炮彈緊缺的現狀無關。根據相關統計,目前俄軍和烏軍的炮彈比例已經達到了 1:10,即俄軍發射 10 枚炮彈,烏軍還擊只有 1 發。因此,有觀點認為,這次撤退是由於美國的逼迫,因為沒有炮彈,仗就沒法打了。
戰場上的局勢反映出北約內部的分歧。美國領導下的北約看似團結,實則一盤散沙。在溝通戰場部署、援助和武器彈藥等問題時,北約組織框架下的溝通並不順暢,而是頻繁使用以政治和經濟目的為主的七大工業國組織。這充分顯示了北約集團內部的分裂。
在北約內部,美國只想躲在背後大發戰爭財。德國作為二戰戰敗國,在烏克蘭問題上能夠發揮領導作用的只有法國。而法國的真正目的是利用烏克蘭實作自己成為歐洲霸主的百年夢想。因此,法國開始頻繁提及歸還在兩次鴉片戰爭期間掠奪的中國文物,試圖拉攏中國,幫助其實作未來中美歐三巨頭的夢想。因此,法國一直以來在烏克蘭問題上表現積極,要去戰場上幫助烏克蘭,現在看來只是一個幌子,這是在演戲給美國人看。
美國的援助法案中提到要用凍結俄羅斯的 3000 億美元來支付這 950 億美元的對外援助,其中屬於烏克蘭的 610 億美元中,大部份支付給了美國的軍火商以及烏克蘭附近美軍基地的費用,烏克蘭實際能到手的只有七八十億美元。這個援助法案的可笑之處在於,它打著援助的幌子,實際上是想把歐盟手中屬於俄羅斯的 3000 億外匯一點點地搶劫到美國手中。
從這 600 多億美元的援助費用使用情況來看,烏克蘭已經被拋棄了。之前烏克蘭還能拿到不少援助資金,現在不但炮彈拿不到,資金也拿不到了。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恐怕俄烏戰爭打不了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