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戰戰場上,中越兩國軍隊都大量裝備了火箭筒。
我軍裝備的火箭筒絕大多數是69式火箭筒,也被叫做「新40火」,以與稱作「老40火」的56式火箭筒區分開來。
![](https://img.jasve.com/2024-12/e741d6225e61b0e7583d6628d2830800.webp)
我軍戰士手中的69式火箭筒
另外一種很少有人知道,是少量裝備部隊試用的70式火箭筒。
![](https://img.jasve.com/2024-12/cd7fc6be46407c34752ec8353b030214.webp)
武警戰士使用70式火箭筒進行訓練
而越軍也裝備了兩種火箭筒:
一種是中國當年援助給越南的仿制蘇聯RPG-2的56式火箭筒,越軍叫做B-40。
![](https://img.jasve.com/2024-12/a8d67f48aebc5ef74080b5f51ef85e1c.webp)
越軍在組織訓練,火箭筒手拿著的就是56式火箭筒
另外一種是大量裝備的69式火箭筒和蘇聯原裝RPG-7,越南叫做B-41。
戰場上,我軍的69式和70式火箭筒主要用來射擊越軍機槍火力點和工事,因為越軍就沒出動多少裝甲車輛供我們打。
而越軍手上的火箭筒讓我軍裝甲兵大吃苦頭,我軍受損的坦克裝甲車輛大多栽在69式和RPG-7火箭筒手上。
按照裝甲兵戰史記載:我軍東西兩個方向參戰裝甲兵部隊7個團另2個營(實際參戰6個團另1個營),共計坦克(697輛)、自行火炮(18輛)、裝甲車(80輛)、牽引車(28輛)等履帶式車輛823輛。另外有1個坦克修理營、1個修理連隨行加強技術支援。
戰鬥中我軍坦克共計戰損了609輛次(註意,是「輛次」,不是輛),絕大部份都經過戰場搶修後修復,最終有44輛坦克和裝甲車無法搶救或被越軍徹底擊毀。
另外,越軍還用40火箭筒射擊我軍個人,1984年收復老山的主攻營營長臧雷後來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說過:
在作戰中敵軍竟使用40火箭筒、82無後坐力炮和高射機槍打個人!而且是普遍現象。你知道人被40火箭彈穿胸而過(因為人體是軟組織,火箭彈上的觸發引信不爆炸)和被高射機槍擊中後形成的茶杯口大小的傷口而死亡的景象對官兵的心理,對首次上戰場的人的心理,特別是對剛入伍的新戰士的心理會造成多大的沖擊嗎!
![](https://img.jasve.com/2024-12/4158182580e1028f7743c0d826829059.webp)
解放軍戰士用70式火箭筒瞄準目標準備發射
在對越自衛還擊戰戰場上,這罕見的70式火箭筒並不怎麽受解放軍官兵待見,因為有效射程才200米,比69式火箭筒的300米還少了100米。
不過最可惜的是,當年70式火箭筒投產後隨即開始了62mm跳炸鋼珠殺傷榴彈的研制,但進展緩慢,拖了十來年才在80年代初定型。70式火箭筒配用的跳炸鋼珠殺傷彈射程可達1000m。這一改進使70式個人火箭筒除了反坦克功能外,還可用跳炸鋼珠殺傷步兵。
70式在越南戰場上的實戰反應不好,所以大部份退役,少量在服役。配套研制的62mm跳炸鋼珠殺傷榴彈定型後只作為技術儲備並未生產。
真正風靡中東和非洲的是下面這個中國對外出口中最受歡迎的火箭彈彈種-69式鋼珠跳炸殺傷彈!
![](https://img.jasve.com/2024-12/4b9f7166c5bfccf661894561b4bd2f93.webp)
該彈最大直徑76毫米,彈藥重量2.67千克,內裝900顆鋼珠,有效射程大於1500米。配有反拋裝置和碰炸延時引信,鋼珠殺傷彈著地碰目標後跳起1-1.5m左右空炸,密集殺傷半徑達到20m,一發跳炸鋼珠殺傷彈的效果堪比一發122毫米榴彈!
真是太可惜了,中國研制跳炸鋼珠殺傷彈的時間很早,但70式火箭筒配用的62毫米鋼珠殺傷彈沒有投入生產,69式火箭筒配用的鋼珠殺傷彈一直到1988年才定型,甚至沒能在兩山輪戰中大顯身手。
要知道,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時,我軍步兵班戰時能加強到每班裝備1具69式火箭筒的程度,如果那時配發了跳炸鋼珠殺傷彈,班長就有了1500米內大規模殺傷越軍的利器,幾乎相當於一個班長隨時能指揮122毫米榴彈炮打擊眼前的目標,這是何等的火力!
可惜,那時候中國軍工科研部門起了個大早,立項早研發方向也對頭,無奈底子薄弱又遇上十年動亂,結果趕了個晚集,害得如此有用的利器沒能用在越南戰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