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中國成功進行了東風31AG洲際導彈的試射。該導彈從海南島西部某基地發射,攜帶訓練用的彈頭,精確擊中了南太平洋指定海域,展示了中國強大的核打擊能力。
在同一天,法國宣布將於2024年第三季度進行空軍演習,主題為戰略核打擊。隨後,法國空軍在大西洋沿岸的海域開始了相關試驗。我們這邊剛完成實驗,法國那邊便迅速展開行動,讓人感受到一種「迫不及待」的態勢,可以猜測他們認為「中國能做到,我也可以」。
實際上,在過去兩年中,因國際局勢的變化,五個常任理事國都開展了核打擊試驗。然而,中國的試射最為順利,因此引起了全球關註。導彈測試容易出現失誤,這樣的成功自然而然具有威懾力,但若不幸失敗,不僅無法實作預期的威懾效果,還有可能淪為國際笑談,美俄這兩個核大國在這一領域也曾經歷過失敗。
關於法國為何在中國試射後迅速開展演習,這其實並不難理解。目前,世界上核武器實力最強的兩國是美國和俄羅斯。至於哪一個排名更高,由於核打擊能力評估方法的不同,目前依然存在爭議。
而緊隨其後的第三大核國家便是法國。面對中美俄等國紛紛進行發射實驗,法國當然不能落伍,也需要展現一下自身的「力量」,以保持國際舞台上的存在感。
有些人可能會感到疑惑,為什麽法國被視為第三大核國家?而中國呢?由於中國從未公開其核彈頭的數量,在核武器方面的資訊相對匱乏,因此通常不參與核武國家的排名。西方媒體也只能透過一些戰備情況進行模糊估算,這很難作為可靠評判標準。
提到法國,在中國未參與排名的背景下,法國確實能夠穩居第三大核國家的位置。除了美俄之外,其他具備核武器的國家無法和法國抗衡。雖然英國同樣擁有核武器,但他們早已放棄了國防自主,將自己與美國緊密結合,對美國的核保護高度依賴,因此並不能成為法國的對手。
此外,印度、巴基斯坦和北韓也聲稱擁有核武器,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它們的核儲備遠不及法國。畢竟,【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規定只有五個常任理事國能合法擁有核武器,這三國本質上屬於「非法擁核」,不過得到了某些大國的默許,但終究仍然受到限制。
為什麽法國能夠堅持國防自主,並且成為全球第三大核武國家呢?這與戰爭後法國的國家定位和戰略息息相關。英國在蘇伊士危機後選擇放棄維持作為世界強國的努力,而法國仍然將自身視為世界大國,他們渴望成為美蘇之外的「第三極」,也希望擁有自己的勢力範圍。
戰後,英國顯然無法遏制殖民地接連獨立的趨勢,只能在這些國家獨立之前盡量爭取一些利益。而法國則繼續頑強捍衛其殖民地的完整性,發動了多場戰爭。
盡管法國的殖民地大部份已經獲得獨立,但它們仍然受到法國的深刻影響,特別是西非和中非的一些國家,至今依舊被視為法國的勢力範圍。不僅軍隊中常能看到法方人員,就連這些國家流通的貨幣也與法國緊密相連,如西非法郎和中非法郎。
與樂於成為美國附庸的英國人相比,法國人則顯得更加自豪,他們不願意輕易地依賴於美國。從北約的發展歷史來看,法國一直在這個組織中扮演著一種「異類」的角色,經常與美國意見相左。
美國敦促北約成員國共同抵禦蘇聯,而法國卻選擇與蘇聯簽訂友好條約。美國希望西方國家聯合對新中國實施封鎖,但唯有法國主動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成為首個與其建交的西方大國。在剛果內戰問題上,美國想要插手,卻遭到法國的反對。對於美國入侵伊拉克,法國表示批評。同樣,對於美國支持以色列的問題,法國也提出了質疑。此外,法國還曾一度結束北約,這無疑讓美國感到非常困擾。
要保持這樣的影響力,自然少不了一些底牌,核武器就是法國掌握的一張關鍵底牌。盡管法國後續加入了北約,但這張核武底牌從未被棄置。不像主動減少核武數量的英國,法國始終堅持維護獨立的核武庫,並在陸、海、空三個領域不斷提升自己的打擊能力。例如,這次進行的反映空基核力量的試驗,就是對其能力的一次檢驗。
確實,北約的其他成員國尚未敢如此對抗美國。考慮到法國此前對美國造成的麻煩,如果沒有核武器作為「保護傘」,恐怕早就會受到美國的入侵。馬克龍之前曾提到北約已經處於「腦死亡」狀態,而在今年6月,他再次提出了「以核護歐」的歐洲防務戰略,顯然是打算與美國進行正面交鋒。
什麽是「以核護歐」?在俄烏沖突爆發後,歐盟國家普遍感受到威脅,隨之美國插手試圖將這些國家納入其核保護傘,從而對歐盟施加控制。但法國對此作出堅決反駁,認為歐盟無需向美國傾斜,也不必畏懼俄羅斯,而應當建立自身的核力量,以實作自我防衛。
目前英國已經脫離歐盟,具備核力量的歐盟國家中僅剩法國。顯然,法國希望超越美國,成為歐盟安全的核心。如今,推動歐盟發展的主要是法德兩國,但由於德國政策的制約,其無法全面推進軍事裝備,更不能發展核武器,因此主導歐盟防務的重要任務就落在了法國身上。
一旦法國成為歐盟防務的領導者,它就能與美國展開更激烈的勢力爭奪。這很可能是法國舉行此次演習的原因之一,旨在表明其「底牌」依然存在,對於美國並不感到畏懼。
去年,法國進行了一次海基核試驗,發射了M51.3彈道導彈,該導彈從法國布列塔尼附近的核潛艇上發射,目標是位於委內瑞拉以北的大西洋區域。如今,再次進行空基核試驗,這大概是為了展示其綜合打擊能力。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法國此次的核打擊試驗並不理想。雖然沒有出現重大失誤,但空基核試驗的打擊範圍明顯遜色於海基核試驗,其演習區域僅局限於法國本土周圍。這不禁讓人懷疑空基核能力是否是法國的一大「弱點」,如果真是如此,那麽法國的核威懾能力將會顯著下降。
近年來,法國經濟低迷,加之國內對核政策的質疑聲日益增多,有人認為法國沒有必要繼續維持龐大的核武庫,完全可以依賴美國。因此,要想真正成為一個世界大國,對法國來說仍然面臨較大挑戰。
無論如何,能有更多國家反對美國的霸權總是件好事。如果法國真的能夠在不依賴美國的情況下主導歐洲,那必然會與美國產生矛盾,這樣我們就會獲得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