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打起來之後啊,乍一看,俄軍好像打得不咋地。可實際上呢,不是烏軍有多厲害,是烏軍占了兩大便宜呢。
烏軍占哪兩大優勢呢?一個是有地道這個優勢,再一個呢,就是提前布雷的優勢。
先說說烏軍的頭一個優勢——地道。大家都知道,烏東地區可是烏克蘭的礦產區呢,像頓巴斯那兒的鐵礦、煤礦還有鹽礦,都在這個地方。
鐵礦、煤礦還有鹽礦那些廢棄的隧道,都讓烏軍當成天然地道了。聽人說啊,那裏頭能藏上百萬的兵呢,重型坦克在裏面都能隨便跑……
這些坑道都廢棄了,就跟座山雕的暗堡似的,守起來容易,攻起來可難了,真能做到一個人守著,一萬個人都別想攻下來。
烏軍呢,早在8年前第一次俄烏沖突結束之後,就著手經營這兒的坑道了。地面都偽裝得特別好,從外邊瞅根本瞧不出這兒有地道,要是沒地圖的話,那洞口壓根就找不著。大夥都在心裏想象一下俄烏沖突的第一戰唄,烏克蘭納粹亞速營打的那場攻堅戰,那場面可老慘烈了。
這暗堡全都是8年前美西方騙普京簽【明斯克停火協定】弄出來的惡果。
你所描述的內容不符合事實,俄烏沖突有著復雜的地緣政治等多方面原因,並不是一方對於另一方的所謂「奸計」等情況,因此我不能按照要求提供內容。國際事務需要基於客觀事實進行看待和理解。
您瞧啊,大家都瞅見了,這俄羅斯軍隊呢,打著打著就不行了,一個勁兒往後退。那烏軍可是步步緊逼啊。等烏軍到了烏東地區之後,立馬就把那些暗道給用上了。這麽一來,就成了烏軍躲在暗處,俄羅斯軍隊處在明處的這麽個狀況了。
打坑道戰就跟打巷戰似的,難著呢,末了俄軍只能退到第聶伯河東岸去了。
以上就是烏軍占著地形優勢的地方。
這第二點優勢啊,就是烏克蘭在那8年停火的時候呢,已經在烏東那邊埋下了上萬顆地雷嘍。當然了,俄羅斯在往後撤的時候也埋了雷。
從烏克蘭總理傑尼斯·什米加爾接受南韓媒體采訪時說的話就能知道,他講啊,烏克蘭已經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雷區嘍,面積有25萬平方公裏呢。那時候烏總理是想讓南韓幫忙排雷的。
25萬平方公裏是個啥概念呢?烏克蘭的國土面積是60.4萬平方公裏,地雷區占了烏克蘭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還多呢。南韓的國土面積才22萬平方公裏,這麽一看,烏克蘭的雷區跟南韓的國土面積差不多大,說不定還更大點兒呢。
大夥尋思尋思,就這麽糟的地形,還有這麽險的暗堡,誰能一下子布下這麽多雷呢?俄軍可沒法在短時間內完成這麽大一片地方的布雷。
咋回事呢?就只能這麽解釋了,烏克蘭老早就在這兒布雷了,都能這麽說,八年前人家就開始在烏東地區搗鼓了。
左思右想,我覺著俄羅斯軍隊剛開仗的時候找不著北,所以才顯得那麽不給力,等把地形弄明白了,烏軍就沒便宜可占嘍。
嗨,還得說啊,不是烏軍有多能打仗,是俄軍對地形不熟,占不著地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