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夥都清楚,二戰那會還沒彈射座椅呢(除了末期的德國空軍,後面會詳細說)。那會兒的戰鬥機飛行員得先把座艙蓋開啟,再爬到機翼上跳傘。一定得爬到機翼上往後面跳,要不就會被機翼給掛住。要是覺得飛機不行了,把窗子開啟自己往外爬,眼一閉就往下跳,那感覺啊,跟跳樓沒啥兩樣。
在某部電影裏我還瞧見一種跳傘方式,這可不是那種因為要丟棄飛機才跳傘的情況。那是一架雙座飛機,後座的人打算跳傘,先把窗戶推開,然後前座的駕駛員操控飛機來了個超炫的翻滾,讓飛機顛倒過來,這下子,後座的人就跟飛機拉的屎似的掉下去了。
二戰那時候的飛機,飛得低,速度也慢,逃生就兩個辦法,一個是跳傘,一個是迫降。跳傘的飛行員活下來的機率不咋高,到現在這情況也沒啥改變。那時候,不管是戰鬥機,還是運輸機啥的,都沒普遍配備彈射座椅呢。要是飛機被打中了或者出機械故障了,需要跳傘的時候,就得飛行員自己從座艙爬出去,再自己跳傘。
那時候飛機的相對速度不算特別高,所以這個辦法是有一些成功可能性的,不過這可不意味著每個人都能平安無事。想要活下來,那是有不少前提條件的:
在二戰中,要是飛行員的戰鬥機被擊中了,首先得自己沒受傷,其次得能順利開啟駕駛艙艙蓋,再就是得帶著降落傘(日本人基本都不帶),還得有勁兒自己從艙門爬出去,而且關鍵時刻座艙沒準會出故障,到救命的時候艙蓋打不開也不是沒可能。
跳出去後不會讓自己的飛機給撞到,降落傘能順利開啟,除了日本,各國飛行員在敵方不射殺飛行員這方面還算行。要是能做到這些,那這名飛行員或許就能活下來,要是做不到,那結果大家也能想到。
有個二戰的跳傘飛行員在樹上掛了七十多年,被徒步的人發現時,屍體都長滿青苔和藤蔓了。這是二戰時澳洲的一名飛行員,估計跳傘時落到叢林裏了。都過去七十多年了,這名沒名兒的戰士一直就那麽掛著。就算你跳傘落到地上了,那也有好多死亡風險呢,畢竟你也不知道自己會落在哪兒。那飛行員能活下來的機率有多大,大家心裏應該也清楚了。
那二戰快結束的時候,德國的Do335箭式戰鬥機是裝了彈射座椅的,這Do335或許是二戰裏飛得最快的活塞式飛機呢。它靠兩台馬力很大的發動機帶動兩個螺旋槳,一個往前拉,一個往後推。不過在戰爭快結束的那會兒,只來得及造出28架,所以沒起到啥作用。
Do335特別之處在於座艙裏裝了那時還不多見的彈射逃生座椅,靠壓縮空氣驅動,不過用之前得手動把座艙蓋開啟。為防止可能給飛行員帶來傷害,彈射前能先引爆設在上垂尾和後螺旋槳那兒的爆炸螺栓,把這些危險部件扔掉,同樣,緊急情況下要是想用機腹迫降,也可以先把下垂尾扔掉。
等噴射式飛機廣泛使用後,就沒法像以前那樣開啟座艙蓋然後爬出去跳傘啦,為啥呢?因為這飛機速度都超過800公裏每小時了,迎著這麽強的氣流,飛行員想開啟座艙跳傘可太難了。「就算飛行員硬能爬出座艙,也會被高速氣流刮到飛機尾翼上,那得摔個稀碎,所以呢,彈射座椅就應運而生了,這也讓飛行員省心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