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以色列為何憤怒?美媒影片核實:至少20枚導彈擊中存放F-35的機庫

2024-10-07軍情

在全球的目光聚焦下,俄羅斯以一國之力對抗北約 32 個國家和烏克蘭,依然成功占領阿夫迪夫卡。這一壯舉在數千年的戰爭史上堪稱驚人, 1 32 ,在交戰 720 多天後還能攻城拔寨,幾乎是前無古人的壯舉,可能也是後無來者。

烏克蘭失守阿夫迪夫卡,這一事件意味著烏克蘭精心打造的三個
「軍事堡壘城市」:馬林卡、巴哈穆特和阿夫迪夫卡,全部淪陷。面對擁有
32
個北約國家全面軍援的烏克蘭,至今無法收復烏東
4
州和克里米亞,甚至繼續失守戰略重鎮,引發了不少疑問。烏克蘭究竟為什麽會陷入這一連串的失敗,筆者將從多個角度解讀其中的深層原因,包括軍事策略、內部份歧和外部戰略因素。

俄軍在戰爭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改進戰術,二次車臣戰爭的經驗被有效結合並創新運用。阿夫迪夫卡戰役中,俄軍顛覆了傳統的 「炮火轟炸掩護步兵進攻」模式,采用了「步兵佯攻牽制和空天軍精確轟炸」相結合的戰術。俄空天軍大量使用 FAB500 FAB1500 滑翔炸彈,透過精確的衛星導航系統,達成了高效打擊。與「伊斯坎德爾」導彈等同的彈頭威力,可以從上而下消滅目標,大大削弱了烏軍的防禦工事。這些滑翔炸彈成本低廉,足以讓俄軍大量配備,而烏軍防空系統無力阻擋這種遠端精確攻擊。

在俄軍步兵佯攻和空天軍精確轟炸之後,大口徑火炮的補刀使烏軍更是難以招架。蘇聯軍隊遺留下來的火炮主義,使俄軍在這一領域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充足的炮彈供應,包括從伊朗及其他盟友處獲取,確保了俄軍可以持續進行火力覆蓋。與烏軍相比,北約對烏克蘭的
155
毫米榴彈炮彈支援始終不足,這致使烏軍在關鍵時刻無法依靠火炮提供有效的反擊。

在這種復雜的戰場環境中,烏軍無人機的作用也大打折扣。盡管有北約國家的支持,但面對俄軍的自殺無人機和其他低成本無人機,烏軍難以形成有效壓制。這些無人機不僅具有偵察、轟炸功能,還能透過低成本改裝提升戰場作戰效率。這種難局加劇了烏軍的困境,使其在戰略重鎮的守衛中屢屢失利。

指揮上的分歧和矛盾也成為烏克蘭的一大問題。澤連斯基與前任總司令紮盧日內之間的嚴重分歧,不僅損害了烏軍的統帥能力,也削弱了軍心士氣。紮盧日內主張保存實力,澤連斯基則堅持死守戰略要地,這種矛盾導致了指揮上的混亂。澤連斯基冒著極大風險撤職紮盧日內,表明其與軍方內部的嚴重對立。

新任總司令瑟爾斯基在指揮上延續了蘇聯式的施戰方法,但未能帶來實質性改變。阿夫迪夫卡戰役中,烏軍再次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精銳部隊也在進戰初期遭到重創。缺乏對俄軍策略的有效應對,導致烏軍不斷在正面戰場上重蹈覆轍,最終淪陷。這不僅意味著失地,更預示著烏軍在戰略轉型上的困境。

在國際層面,美國對烏克蘭的戰略支持顯然存在極大限度。盡管提供了大量資金和武器,但實際上並沒有完全滿足烏克蘭的戰場需求。美國的援助更多在於維持烏克蘭的抵抗而非幫助其迅速獲勝。從未提供的 F-16 戰機,到數量有限的 M1A1 坦克和遠端火箭炮,顯示出美國在支持力度上的保留。這種保留不僅是基於對俄羅斯的長期戰略考慮,也由於美國自身的國內政治博弈。

烏克蘭在面對美國和北約的援助時,還存在著依賴性和被動性。由於自身無法獨立生產關鍵軍備,烏克蘭不得不依靠外部援助。這種局限性讓澤連斯基政府在國際博弈中處於不利地位。盡管澤連斯基嘗試透過強硬立場向美國施壓,但實際上改變不了烏克蘭在戰爭中的被動局面。

烏克蘭的軍事失敗不僅僅是策略和戰術層面的失誤,更深層次的原因還在於其內部的政治和指揮體系問題。澤連斯基與軍方高層的矛盾削弱了統一指揮的能力,而新任總司令的換帥並未帶來根本性改變。美國的援助政策和戰略考量,使烏克蘭在這場持久戰中逐漸喪失優勢。從紮盧日內的被撤職到瑟爾斯基的上任,從美烏關系中的矛盾到北約援助的限度,這場戰爭不僅是軍事的較量,更是政治的博弈和戰略的角逐。

總之,烏克蘭在面對強大對手俄羅斯及其背後的復雜國際局勢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盡管獲得北約的援助,但無法改變根本性的戰略劣勢。烏克蘭內部的指揮體系和政治博弈,進一步加劇了戰場上的困難。面對俄羅斯在戰術和火力上的優勢,烏克蘭的軍事堡壘一個個失守,逐漸陷入更深的困境。從軍事策略到國際博弈,從內部指揮到外部援助,每一個環節都成為烏克蘭難以扭轉局勢的關鍵因素。這不僅是一場地域之爭,更是一場綜合實力和戰略智慧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