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國人(尤其是老一輩)一直有個誤區,認為西方人一日三餐是漢堡薯條牛奶,大米是東亞人(中國)才吃的食物。
各種肥仔快樂
確實,米飯是中國碳水嘉年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份,親近米飯的中國人也開發出了各種花式吃飯方法。只是其中一些地方性較強,不到當地並不容易吃到。但這並不意味著外國人就不會吃米飯了。面對一顆顆晶瑩飽滿的米粒,從東亞到西歐人們的創造力都是無窮的。
米也是有非常多種類的
從北方的飯包到南方的包飯
東三省是中國的產米和吃米大省。這片廣袤的黑土地中產出的米以清、透、亮聞名全國,煮熟後的米更是以飯粒油亮,香味濃郁圈了一大批粉。這麽優秀的米讓東北人不甘心只吃白米飯,最終發明了飯包。
顧名思義,飯包就是把飯(和菜)包起來吃,用什麽包?用菜葉包。菜葉要大要新鮮,首選大生菜葉。當然葉大、菜幫短的白菜葉、椰菜葉也可以。
神秘的飯包
如何制作一款(看上去)正宗的東北飯包?
首先要把米飯煮出來,這裏的米最好用地道的東北粳米,但米飯煮得或硬或黏全憑個人喜好。除米飯外,飯包的內容物還常常包括薯仔泥,這玩意兒鹹香軟綿,入口即化又不易流汁,可以很好地和米飯融在一起。
甚至把有人菜葉弄碎混合
吃這種卷起來的食物,醬是萬萬少不了的。就飯包以自制的辣椒醬為上佳:青或紅的小尖椒切碎,和蔥姜蒜一起兌進油鍋爆香,把東北大醬倒進去,加適量水燒開,等一兩分鐘撈出晾幹即可。
食材準備完畢後,開始打包。菜葉鋪開,適量米飯壓扁鋪在中間,然後加上薯仔泥、辣椒醬、辣椒燜子等,還可根據個人口味加入蒜片、洋蔥片、香菜甚至香腸、肉幹等肉食,最後卷起來就可以吃了。卷的方法隨意,可以先兜住底部再卷兩邊,也可以直接從左卷到右,當成煎餅卷大蔥來吃。
展開後賣相可能不給太好
東北的這款飯包似乎有「菜葉卷一切」的豪氣,內容更像是硬漢,而西南等地有一款米飯,如仙女般美麗——五色糯米飯。
五色飯是雲南廣西等地的布依族、壯族、苗族等族的特色美食,顏值高口感好。過年過節,五色糯米飯在這些民族的餐桌上是必不可少的。
確實好看
五色糯米飯一般是紅、紫、黑、白、黃幾種顏色組成,制作過程復雜,戰線拉得也長。每年秋後,布依族人會挑選優質糯米儲存備用;次年春節後,趁天暖去野外采摘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從根、莖、葉、花瓣中提取天然紅黃藍三種顏色,再混合出紫色或黑色,用做給米飯變色的原料。
染料水製作完畢後,要把事先備好的糯米放入浸泡,待糯米完全變色後將其淘洗並撈出,在甑子中蒸熟後即可食用。寄托吉祥如意、五谷豐登的寓意,逢年過節大小喜事都要拿出來待客。
同樣以食物寄托祝福的,還有海南的「笠飯」。笠飯是用野菠蘿葉或椰子葉編織成枕頭、元寶、小雞等形狀,裏面裝上飯,從外形上看頗具藝術感,看上去跟粽子有幾分相似,但做法不同。
做笠飯首先需要采割野菠蘿葉,又粗又長的那種。將葉子邊上的毛刺處理掉之後,把野菠蘿葉編織成不同形狀。但無論編織成何種形狀,最後編「笠殼」的時候要留一個收口,把白米經過椰汁、蝦米、黃姜、蒜頭等炒香後填入笠殼裏,再把笠口收口放入鍋裏煮。煮沸後再煮40分鐘就撈出來瀝幹。
最常見的形狀
此時整個笠飯團外形飽滿油亮,散發陣陣清香,與鹹鴨蛋或榨菜簡直是絕配。
除了好吃,笠飯也充滿了寓意。枕頭狀寓意一切順利、高枕無憂,元寶狀寓意恭喜發財、財源滾滾,小雞狀意味著歡樂,深受孩子喜歡。節日或大事,自己吃或互贈親友,祝福和好運都被編進笠裏了。
除以上者三款奇特的米飯,中國還有新疆抓飯、揚州炒飯,竹筒飯等等出名或小眾的米飯吃法。一個主食能被中國人民吃出這麽多花樣,不得不佩服各地人民的美食才思。
拌一拌 竹筒飯
亞洲淡香與濃香各有特色
在日本這個連語言都跟我們有諸多糾葛的國家,有種米飯吃法在我心中就是「未經煮的米粥」——茶漬飯(茶泡飯)。
一幅很養生的樣子
在日本戰國時期,武士們為了迅速提神充饑,常常將茶澆在白米飯上,囫圇吞下去後趕上前線。在戰後物資匱乏的日本,民眾也常吃這種飯。但隨著生活逐漸富裕,茶漬飯非但沒有消失,反而經過代代改良以及影視劇的推廣,成為歷史悠久的特色料理。
如今的茶漬飯通常是用吃剩的冷飯,加上各種調味料後沖入熱茶湯而食的家常料理。
其實也挺好看的
茶泡飯使用的「茶」,最早、最普遍的就是煎茶,即日本綠茶,除此之外還有抹茶、玄米茶、紅茶等日本茶。調味料則是精鹽、鰹魚粉、海苔絲、青芥末等,除此之外還會隨意搭配梅子、鮭魚、鯛魚、旗魚等食材做成梅子茶漬飯、鯛魚茶漬飯等。
不過如果你覺得茶香過於清淡沒味道,還是去奇葩料理大國聞聞來自米飯的「異香」吧。
料理大國的料理
印度香飯Biryani的名稱源於波斯語Berya,意指炒、燒烤,傳統的Biryani是用密封的瓦罐把各種肉類、香料和米飯烤制而成,但不同地區的烹煮方式都不一樣,甚至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進行調配。
在海得拉巴,人們會將肉剁碎後和裝飾有藏紅花的米飯混合在一起,用小豆蔻、丁香、肉桂和番紅花調味後密封,再用印度傳統蒸制法蒸熟。出鍋後的米飯味道辛香濃郁,口感濕潤。而在金奈,香飯會和辣椒一起加熱,最後加上西紅柿或番茄醬讓飯變得酸溜溜。在加爾各答,人們會把加了香料煮熟後的飯上鋪上薯仔,最後在頂上放個水煮蛋。
吃香飯 加顆蛋
煮香飯,最正宗的米要用巴斯瑪蒂長米(Basmati),也叫印度長米。這種米米粒細長,外觀透明,主要種植集中於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交界處,長期獲得喜馬拉雅山泉水的灌溉,品質特優。
印度香飯的魅力和所有印度食物一樣,在於將各種食材的美集結到一起,再一次性通通釋放開來。味道夠濃、香氣十足,讓人心甘情願地大口吃飯。
海得拉巴香飯
硬硬的米有硬硬的吃法
到了歐亞大陸西側,歐洲人和中東人吃米和東亞人日常吃米可能就不是一回事了,我們的米是主食,他們的米食更像是菜肴。
受國人好評最多的歐洲米飯,可能要數意大利調味飯(Risotto,意式燴飯)了。意式燴飯的特色是用高湯把米粒煮得帶有鮮奶油般的濃郁質地,高湯的基底通常為肉、魚或者蔬菜,也會依口味不同加入鮮奶油、酒或者洋蔥等。
蘑菇燴飯
意大利燴飯起源於盛產稻米的意大利北部,當地的稻米中支鏈澱粉含量高,烹飪時不容易糊軟。對於中國人來說,正宗的意式燴飯其實口感夾生,不太好吃,不過這正是它的特色。意大利人則認為做出這樣的飯技巧性十足,除了用當地的特色大米,還要在烹飪過程中不斷地攪拌米粒,讓米粒釋放自身澱粉,營造出勾芡般的效果。
說了意式燴飯,也不能不提西班牙海鮮飯。西班牙海鮮飯並不是一個單獨的種類,而是屬於範圍更大的西班牙「大鍋燴飯」(Paella)的一個分支。Paella這個詞誕生於燴飯的故鄉瓦倫西亞,最早指代的是器皿——做燴飯時用到的那種大號平底鍋。
海鮮飯
燴飯是還是以瓦倫西亞傳統的最為正宗。烹飪瓦倫西亞燴飯的所需食材非常簡單,除米飯外往往只有雞肉或兔肉、西紅柿、豆角和調味料。至於後來的海鮮飯版本,是部份靠海居民為了圖方便,用海鮮代替了肉類才做出來的。
制作燴飯的重點在於米飯,燴飯的米飯只是薄薄的一層且非常講究米粒的口感,如果米飯做成中國人適應的軟糯,就是相當失敗了——只有保留著硬芯的米粒,口感略帶咬勁、底下會有一層非常香脆的鍋巴,才是正宗燴飯的質感。
其實我一人能吃一鍋
第一次吃不適應的話,恭喜你,吃的可能是正宗的。
燴飯在傳入其他地區後又衍生出不同版本,裏面的食材也因人、地而異,不過鹽、藏紅花和大蒜總是不變的調料。
與西班牙海鮮飯相比,土耳其貽貝飯無論是看起來還是聽起來都更加「海鮮」。
畢竟外面是「貝殼」
貽貝飯(Midye Dolmasi)是土耳其街頭常見的小食,普及程度類似於中國的煎餅果子。這種小吃做起來很簡單:把煮熟的香草米飯灌入煮熟的黑貝。但吃時候需要擠上檸檬汁去腥,吸收了海鮮味道的米飯又接受了檸檬汁的「洗禮」,味道瞬間變得奇妙。
走在土耳其夏天的街頭,你常會聽到這樣的叫賣:Midya Dolma!Midya Dolma!Midya Dolma!(釀貽貝!釀貽貝!釀貽貝!),這就是招呼你去吃貝殼飯呢。一走近小攤示意要吃,攤商就會先把貽貝平攤,掀開上面的殼,再用上殼敲一下飯、擠點檸檬汁,你就可以開吃啦。
排隊買貝殼飯
隔著螢幕聞到香氣
這個神奇的街頭美味個頭不大,但令人越吃越想吃,有嗑瓜子一般停不下來的魔性效果。
看著世界各地這些各具特色但(似乎)同樣好吃的米食,胃袋不知道為什麽又空了。沒錢周遊世界去品嘗的話,就選一款好大米,回歸本真,吃大米飯喝白米粥吧!畢竟萬變不離其宗,有大米吃就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