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預告片和主創陣容,一度期待值拉滿,直呼穩了,結果一開播,啪啪打臉。等了一兩年,就這?
只能說,【雪中悍刀行】和【慶余年】的編劇雖然同是王倦,但兩部劇的差距還是挺大的,令人大感失望。
論笑點,我覺得劇裏的所有笑點,都在預告片裏了,看預告片覺得好笑的點,看劇時甚至笑不出來。總體而言,笑點不足,尬點不少。
開頭部份關於徐驍的介紹,正劇味兒太足了,我當時就想,這段介紹,完全可以透過在酒樓茶肆借說書先生之口來說啊。後來才知道,這是徐鳳年跟老農吹牛逼講的,其實這樣編排也未嘗不可。但問題是旁白字正腔圓,和後面的情節就銜接上而言,頗為生硬。
當然,第一集,最大的尬點和槽點還是張天愛的打戲,哦,呸,是南宮仆射的打戲。她從起飛落地的時候問題就很大,飛得太輕飄了,假。當然,這只是小問題,問題更大的是武打動作居然基本全部用慢鏡頭,這就失去了武打動作的連貫和酣暢,看不出這個「高手」的武功高強,空有鏡頭的美感,卻失去了江湖的實感,顯得南宮仆射全是花拳繡腿。
尤其是最後絕殺這波人的時候,一個滑步進入人群,這夥人居然站著不動給她打。而且導演依然采用的慢鏡頭,慢到我都想上手替她打了,心想,你這麽慢,早讓人給劈死了。接著她滑步出了人群,刀光劍影閃現,所有人飛起老高,重重落地。
我這才明白導演是多麽的貼心,這是怕我們看不懂南宮仆射的招式,所以用慢鏡頭展現她的一招一式呢。這也太貼心了,但我想問,我照著學,能產生一樣的效果嗎?
武打動作太虛了,給人的感覺就是張天愛擺了擺pose,然後所有人都倒下了。我知道這部小說有玄幻的成分,大家的武功都高到離譜,但是也不至於虛成這樣啊!武打招式實一點,過招快起快落才會有真實感,讓人感受到武打者的功夫高強,感受到江湖險惡,人命如草芥。武打過程全是慢鏡頭,只會讓人覺得很虛假,這哪兒是生死搏殺啊,這簡直是在跳舞嘛!
所以,如果打戲100分,這部劇裏的打戲,只有10分。
這部劇有不少打戲,如果全部都這樣,那真沒什麽看頭了。
然後是人物,我覺得老黃這個人物,塑造得不好,在原著裏,他是一個缺了一顆門牙的老頭,看起來平平無奇,但是其實是個高手,在徐鳳年出門有歷的過程中,他雖然看起來像是跟班,但也承擔保鏢的責任。在劇中,第一集的很多戲份都是靠他和徐鳳年來撐著的,可是兩個人的互動並不那麽有料,有時候甚至有點尬。劇情設定上也並沒有凸顯出老黃的特性,比如在偷紅薯開溜時,老黃施展點輕功,一眨眼跑得沒影,留許鳳年獨自應對老農,然後在面對追殺時,他看似倉皇,被追著砍,但每次都能揪著徐鳳年躲過一些即將砍到的刀劍,豈不是既彰顯了他武功,又表現了他的深藏不露?而在楚國的殘部追到時,還沒動手就又跟南宮仆射談條件,不好。如果他們和楚軍交手,被打得落花流水,危險重重,這時候南宮仆射及時伸出援手再談條件,就緊張有趣多了。
第二集中,徐鳳年說老黃把徐鳳年從南宮仆射身邊帶走,就是為了讓他獨自面對楚軍舊部,這是他爹安排的,為了磨練他。獨自面對楚軍舊部,還沒開打呢,南宮仆射又來了。所以這是磨礪啥了?磨礪了個寂寞啊!所以帶他走,就完全成了廢戲,前後呼應得也就不巧妙了。
老黃這個人物,如果塑造成老頑童那樣,很頑皮,可能和徐鳳年的互動就有趣得多。這個角色的選角也不大好,太憨厚,說話太一板一眼,表演上也沒完全放開,所以人物形象塑造得很平平。如果把老黃塑造得比徐鳳年還貪生怕死,再好吃一點,好色一點,那這個人物形象就更鮮活了。就像【慶余年】裏,王小年這個人物很討喜,就是他貪財,但也仗義。
所以我總感覺,編劇王倦在這部劇上,並沒有發揮出在【慶余年】的水平,劇情設定力有不逮。除了以上舉例的,還有在小酒肆的一場戲,楚軍殘部追到小酒肆幹啥呢?這都北涼地界了,這不是送人頭麽?而且,當他們看到北涼軍的到來,就突然把舉起的刀放下,也挺奇怪,如果要殺人,看到幫手來了,趕緊動手拼死殺了才對,反正都是一死,何不放手一搏呢?既然總要投降,那不如不來,或者早點逃命呢。
如果要凸顯北涼軍的威懾力,大可以在北涼鐵騎響起陣陣馬蹄時,楚軍看到地面震動,就嚇得魂飛魄散,四散逃跑來得效果明顯。這才叫聞風喪膽啊。
其實第二集比第一集要好點,笑料稍微更多一點,不過也有諸多問題,比如徐鳳年追打他爹徐驍,就像鬧著玩似的,不真實,要追著滿院子跑,比如扔鞋砸中了徐驍,才真實,才顯得他混不吝。同時,讓更多下人看到他追打老爹,才能把他的紈絝之名傳出去啊。
徐鳳年和徐驍一起去審那個刺殺自己的人,也改得不好。過早展現他是故意偽裝成紈絝了,他把自己偽裝成一個紈絝,不僅是要騙世人,也要騙徐驍的。一直到徐驍生出退位之心,他才開始給徐驍分憂。徐驍一直很了解自己的兒子,所以,徐鳳年的偽裝其實他早已看破不說破。徐鳳年直接在老爹面前撕下偽裝,這就讓父子關系變得簡單,失去了父子表面有嫌隙,父不父,子不子,但實際上心意相通,彼此理解,又為彼此著想這種復雜和溫情。是失敗的改編。
另外,在場景的選取上,我覺得有問題。北涼是西北之地,接壤北莽,按理說植被不應該那麽濃密才對,取景地感覺在江南。而陵州城也太小氣了,這可是北涼的中心之地,沒有雄渾的城墻和繁華的街市說不過去呀。
道具安排其實也有問題。褚祿山出場的時候,一路走,一路用紙巾擦汗,誇張了吧。那時候哪兒來的紙巾呢?如果是用絲綢擦汗,這玩意兒邊擦邊扔,倒是能體現褚祿山的豪奢,但問題是那質感,不像絲綢。而且褚祿山選角不夠胖,而且是騎著馬,街上的行人又都穿那麽厚,究竟是怎麽出汗的呢?如果是他跑著進徐驍府去時邊跑邊擦汗,倒是能合理地表現見徐鳳年的急迫之心。邊騎馬邊擦汗,人又不太胖,誇張了那麽一點。說來說去,又成了劇情設計的問題了。唉……
不過第二集也有可取的地方,比如徐鳳年、徐驍、老黃喝酒吃肉那場生活戲,就挺有意思的,看著很好笑。
此外,徐龍象這個角色,又朱朝陽的扮演者扮演,有點過於機靈了,他其實憨憨傻傻的,只聽哥哥的話,在他爹面前都不怎麽講理。但目前這個角色也沒這種感覺。
目前就看了兩集,總體感覺是,不及預期,有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之感。
也許是我的期望值太高了吧,但這樣一個大IP,有這樣的主創團隊,花了這麽長的時間,卻做成了這樣,還是令人失望的。目前為止,我倒是沒有徹底棄劇的想法,再看幾集看看,如果武打鏡頭還是那麽慢,劇情還是那麽平庸,甚至前後搭不上,道具還是那麽不走心,我就棄劇了。尤其是武打場面,如果拉垮的話,那這部劇基本沒法看了,因為整部劇有很多打戲,有很多兩軍對壘的戲,打戲失敗了,江湖感就沒了,世界觀就崩塌了,徐鳳年這個人物就成了紙片人了。
唉,這年頭,好導演和好劇,還是挺難得的。再大的IP,真正見到成品之前,還是不要抱太高期待的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