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化學為什麽是理科?

2020-04-27知識

化學 起點 太高了,高中階段還不可能學習真正的化學。也因為起點太高, 目前沒有完備的理論 ,極大程度依賴於實驗。

為什麽這麽說呢?你也知道數學(雖然數學不是理科)、物理是多麽流弊的東西了,而化學是從這種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東西,你若想學真的化學,至少先學完數學和物理吧。從目前的教育來看,中學連無機元素化學入門的標準都沒達到。

其實我懂題主的意思,所謂理科,是要有一套完整的理論或者規律,要用抽象思維,能解決未知的自然科學問題。比如你有很明確的自由落體是勻加速運動的直感,當學到一定水平後,你不動筆就能就判斷物理過程的大致結果。而整個高中化學,都是說一不二,一個又一個化學事實的堆砌,這就好比是從10m自由落體和從50m自由落體要當做兩個公式來記憶一樣。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也包括化學研究物件過於復雜,在學習理論知識之前,需要認識大量的名詞和概念,如元素周期表及其相關概念,化學物質名稱和命名方式等等,這些東西不具有任何理科特點,但是如果不知道鈉鉀銣銫鈁為何物,也無法進一步理解化學。

————————迷之分隔符————————

下面回到正題吧,我給題主系統地科普一下 現在化學的實貌 。(對高考考生選專業也許有參考作用)

和物理、生物一樣,化學也是一級學科,一級學科怎麽來的?教科書上總說些古希臘德謨克利特的原子理論、還有燃素論什麽的,企圖炫耀自己不值一提而又淵遠流長的黑歷史,我認為這不靠譜,這些陳年往事不能充分體現現代化學的特征,而實際上前者叫哲學,後者叫煉金術。

化學的起源在大約距今100年前,正好是物理學取得突破進展的時候,其中玻爾的原子理論才是化學的基礎,其後對此有許多修正,最出名的修正是量子力學(很遺憾,在高中連提都不提,其他就免談了)。到此為止是純物理基礎,然而還不足以形成化學(很多物理學鼓吹者對化學的理解就到此為止),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早期的化學理論家都是物理和化學雙修。

別想了,這些個早期化學基礎理論高中都沒講過,光是價鍵在高中就講得不明不白,讓人以為價鍵理論是那幾個老頭怎麽編出來的。價鍵理論的基礎就是波函數,沒錯,就是由虐貓狂人薛定諤提出的那個。一般在化學中用到的是定態薛定諤方程式,不含時間參數:

HΨ=ΕΨ

就這麽一個「簡單」的式子,經過各路物理大神之手,完成了對單個氫原子的電子雲的研究(現在原子物理學和量子物理學應該都有涉及)。此後物理學進展接近零,因為數學家都解不開氫原子以外的薛定諤方程式了,在這種情況下,所謂的化學家出現了。

經過諾貝爾化學獎得主Linus Pauling的分析,提出了 原子軌域理論 (AO),四面體型甲烷分子就是這個時候得到最初的解釋,波函數發生sp3混成使得電子雲的朝向如同四面體。(同樣是從物理學分家的電子科學技術,完全發展出另外一套面目,和化學頗有相似之處,兩者都研究電子,而電子科學基本只關註導體半導體,因此微電子科學在微觀層面發生的變化又需要回到量子力學來解決)

廣義的價鍵理論還包括 分子軌域理論 (MO),看到這裏肯定犯迷糊了,用薛定諤方程式怎麽建立了AO和MO兩套不同的理論,有什麽不同?要知道,在處理多體問題時,有數不盡的處理方法,不限於AO和MO。說起這些計算方法,包括較新的密度泛函方法,都只能算作近似處理。

舉個簡單的例子,AO用原子的電子軌域成鍵來描述分子(先解方程式再形成分子),而MO用原子線性組合來描述分子的薛定諤方程式(先形成分子再解方程式)。這兩個理論對實際的預測顯然有所不同,然而在大量的實驗之後,人們發現不同理論適用於不同的方面(如對於簡單的氧氣分子O2,AO理論往往非常好用,但是對於其順磁性,只有MO才能很好地解釋),也就是說彼此不能通用且存在矛盾,但結果兩者都沿用至今,這在數學、物理中肯定是不可能發生的。而實際上真正用到這些理論的情況不多,因為計算量巨大。好在現在有不少商業計算軟件可以利用,但是要註意,計算結果永遠不能代替實驗結果,否則就本末倒置了。

從氣體狀態方程式、氣體動理論和統計熱力學與熱力學開始,發展出了化學熱力學和化學動力學。熱力學關註的是平衡或最終狀態,主要研究能量、溫度和熵,動力學關註的是過程,比如反應速度和反應歷程,它的套用不局限於化學反應,利用碳14(衰變)測年代時就是根據這些理論。此外電化學等在交叉學科中套用廣泛,許多非化學專業都有幾根電極吧,電子pH計就是電化學的成果。

化學的地位真是很尷尬,質子以下尺度都是物理學的研究範疇,而高分子、和超分子(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所在領域)領域有很多學科同台競技,到頭來可能只能研究分子。好在晶體學似乎沒人搶,我就講個故事,大概60年前,上面提到的那位Linus Pauling在研究DNA的結構,他得到的最終結論是DNA是三螺旋,而隔壁的沃森和克歷克拿DNA做了個X光晶體繞射實驗,最終得到的結論是DNA是雙螺旋。順便一提三螺旋的DNA是存在的,四螺旋也是有的。

如果是高考考生,大概會好奇化學和化工的差別,化工是化學工程的略稱,其關註點不在於化學反應本身,而在於實作高效的工業化生產。現在化工也叫過程工程,因為化工原理可用於各種類別的生產過程,當然包括食品藥品生產,它的理論基礎是三傳一反,即質素、動量、能量傳遞過程和化學反應過程,具體來說,從瑣碎的液體黏度與壓力的影響,到原料輸入和產品輸出平衡,都是化工的研究範疇,工業化生產器材可據此設計和制造。

————————————————————

化學,一般分為有機、無機、物化、分析四個二級學科。上述內容都屬於物理化學。

無機化學 是中學的熱點,一個元素周期律,大量的方程式式,在大學都不要求背誦。如今的熱點只有無機材料和催化了吧。在中學,對催化的掌握為零,而在大學,催化是隨處可見的,並可以用上述物理化學知識解釋。畢竟化學反應就是 電子的反應

許多過渡金屬的催化活性直接取決於它們的電子結構,例項有大家熟知的血紅蛋白,當亞鐵離子與亞基絡合後,能改變整個蛋白質的電子構型,提升對氧氣和羰基(一氧化碳)的結合能力。鎳原子的空軌域容納氫分子的電子,使氫原子間作用力減弱,能夠發生加成反應,而其他的過渡金屬具有不同的軌域排布,不能達到相同效果。光催化更是目前研究的熱點,所謂光催化反應是以激發態的反應物完成的反應,甚至可以逆轉電極電勢,使水分解為氧氣,當然同時產生氫氣。

有機化學 是很多學科的基礎,如生物、醫藥、高分子等等。有機化學有自成一體的理論(距第一性原理頗有距離),一切反應都是電子流動,無需記憶反應式,反應過程可由反應速度和能量控制。石墨和聚乙炔為何能導電,高中所學的酯水解為何要加入酸或堿,苯環的特殊穩定性和反應活性位點,立體異構的選擇性,都能被解釋清楚(導電性在物理學有能帶理論解釋,不過只能描述金屬、半導體等物質)。

然而它的局限性也很大,在合成方法學的研究中,把原料的一個甲基變成乙基都可能對反應結果產生重大影響,這種影響無法用理論準確預測,目前唯一的研究手段是實驗驗證。所以有機化學常被戲稱為經驗學科。這些無法預測的東西很好理解,如同給你一個不規則剛性物體,問你能否穿過一個孔,你當然要試一試,去測量計算的反而才奇怪。

有機的劣勢在於毒性,有機物的毒性作用不同於大家熟知的強酸強堿的腐蝕性,毒性是慢性的,十天半個月甚至長期都感覺良好,但畢業以後說不定不孕不育也有可能。一般不戴兩層手套不能實驗。

分析化學 套用最廣,有從化學學科獨立出去成為單獨學科的傾向(像高分子就是從化學分出去的)。它的主要內容除四大滴定外,還包括光譜,質譜,色譜,級譜,核磁共振譜等等,是化學等各個相關領域研究的基礎,是研究者的眼睛,沒有它我們就無法認識微觀分子。

光譜最早起源於物理學,三棱鏡下的太陽光強度不是均勻分布。從微波到X射線都屬於化學研究中可以利用的範圍,微波爐所發出的微波,正好能使分子的轉動能階發生躍遷,而分子的轉動振動能就是內能的組成部份。

色譜在小學就應該有所提及(用於凈水),生物學裏叫做層析,俄國植物學家tsvet把植物提取液倒入一根填滿碳酸鈣的管子,從下端接收到純凈的葉綠素,這個偉大的套用在有機研究中占用時間最多。

級譜屬於電化學的範疇,電化學分析方法可以寫幾本書我就省了吧,都基於電化學原理。電與化學的關系絕對不能忽視,如上面所提到的,化學反應是電子的反應,著名英國訂書匠法拉第算是電化學的開創者,法拉第常數F就是以他命名的。法拉第常數的值是96485C/mol(庫倫每摩爾),意為每摩爾電子含有96485庫倫電荷量。

質譜幾乎只和色譜聯用,因為不純物質的質譜沒有意義。

核磁共振是上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變相囊括了物理化學醫學諾貝爾獎,現在醫院裏當然還在用,是加上磁場的光譜。在磁場中原子核的能階會裂分,此時原子核可以產生吸收光譜,而核外電子對譜線位置有所影響,從而得以分辨原子。有趣的是,在實驗室,核磁共振叫做NMR,在醫院,叫做MRI,把Nuclear(核)給去掉了。

若沒有這些分析技術,化學家無法分離雜質,無法辨別成分。現在也有許多新鮮的技術被發明出來,你看看2014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超分辨熒光顯微鏡,毫無疑問是分析技術。順便一提,學過光譜學就不會被現在流行的各種輻射威脅論騙到了。現在的分析技術非常幹凈無汙染,別想象幾個人舉著電表紫端著溶液和外燈三棱鏡做分析,現在的分析都是全自動精密儀器,更像是醫院裏的儀器,所以女生往往傾向於學習較安全的分析化學。

在我看來,化學是相對實用的科學,因此特別依賴於實際,同時缺乏理論指導。物理學可以大肆假定在光滑平面上(建立理論),但在化學中,理論上可行的都不算數,你要做出來並拿到分析結果才行。


===============================

數學不是理科 ← 有人對這個觀點有疑問,我解釋一下,我所說的理科指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