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懶的本質是什麽?

2013-08-22知識

「懶」是現代人非常重要的一種體驗,不一定招人喜歡,但大家一定都體會過。比如:

  • Deadline才是生產力,不到最後一刻絕不行動;
  • 洗好了衣服卻懶得疊,轉而在一旁刷起了朋友圈;
  • 常常用「懶癌」來形容自己的無可救藥;
  • 說想吃健康點卻懶得做飯,又一次叫了外賣;
  • 不吃蝦和蟹,只是因為懶得剝 ……
  • 我們告訴自己這種「懶」更多是因為「害怕麻煩」,而不是「我沒有能力做到」。的確,「懶」這個詞也是可以這樣定義的: 盡管有能力行動或發揮自己的能力,卻不願意活動或消耗

    「懶」可以分五類,你是哪一種?

    可以說,許多懶的人本身並不是真的懶散,也並不是沒有做事的能力,而是沒有去行動的意願。「懶」更多地是一種個人習慣和選擇而已。

    而出於不同的目的和原因,「懶」也會有不同的表現。以下是我總結出來的「懶的5大類別」。

    第一類:拖沓天王式

    這種「懶」指的是, 在任務釋出後,能夠一秒預估所有有害後果,卻仍將任務推遲至最後一刻的行為。

    這樣做的確能帶給懶人們一些好處,就是能夠及時行樂,產生一種快樂被延長的錯覺。但是它的代價也顯而易見:在最後不得不硬著頭皮做事時,我們所承受的壓力會累增,甚至還有可能無法按時完成任務。

    也就是說,這種懶的收益很高,風險也很高,任務按時完成的話皆大歡喜,沒準還會得到「效率高」的誇贊,但如果錯過了很重要的deadline,則可能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第二類:靈肉分離式

    這是一種很經濟的精力分配法。這類懶人將精力都用在「刀刃」上。 具體表現是日常放空,需要調動精力時再有所行動。 這種「懶」的典型代表是池子。

    他在【向往的生活】中,吃飽了之後會有長達十幾分鐘的「呆滯期」,在此期間,沒人知道他在想什麽,他也不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完全沈浸在自己的世界裏,等時間一到,神識歸位,便可以和他人談笑宴宴。

    透過低消耗來思考人生,透過放空來放松,這種懶也可以被視為一種自我調節的方式。

    第三類:五行缺電式

    本身具備發電的能力卻不想發電,這種懶的核心就是 精力缺乏 。能坐著絕不站著,能躺著絕不坐著。屬於此類的懶人通常身體虛弱、喜歡享受卻厭惡勞作, 但他們「懶」的程度是可以商量的,如果實在需要,他們也會勉強自己動一動手。

    第四類:0.5倍速式

    這類懶是一種生活態度,典型人物參見【瘋狂動物城】裏的樹懶「閃電」。

    與高速的城市生活節奏相比,這類人顯得 無欲無求,他們不爭不搶,心中自有天地,可以說是「佛系青年本佛」。 雖然在外人看來,他們本可以做得更好,但他們依然故我,過著悠閑、低節奏的生活。不論出於什麽原因選擇這樣生活,他們都可以做到自洽。

    第五類:寄居蟹式

    這種懶特指 遊手好閑,不學無術。 這類懶人像寄居蟹一樣,靠寄生在別人或社會身上而活。就像前陣子日本一條新聞中那位常年依賴父親的兒子,甚至在自媒體上炫耀自己的啃老生活。

    懶的本質,可能是什麽呢?

    懶看起來是一個很輕松的動作,背後卻有著很多不輕松的理由。如果你覺得自己「太懶了」,你可以對號入座看看自己是哪種原因造成的懶:

    1.自我防禦

    對於一部份人來說,「懶」是一種防禦。在意識層面上,這些人可能會表示自己只是「害怕麻煩」,但在潛意識層面上,他們真正恐懼的,是可控且安全的生活節奏被打破。這種恐懼來源,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 害怕失敗

    懶散的人長期處於不努力的狀態中,內心深處可能是害怕努力後仍然會失敗。他們害怕如果付出努力,那麽他們的不足,以及不想被他人發現的一面,將會暴露在眾人面前,而那對他們來說是淪陷性的打擊。

    所以他們認為,更好的做法便是不要嘗試。不去踏出嘗試性的一步,拒絕追尋更好的生活,就永遠不會失敗。他們就可以繼續告訴自己,「這不是我失敗了」,而是,「這是我從未嘗試過的」。 在這種情況下,「懶」起到了安慰的作用,維持了這些懶惰者不穩定的自尊水平。

    • 害怕成功

    許多人抗拒勤奮,是在用懶散來避免成功,因為自身的成功意味著被他人攻擊的風險。 這種動機在女性當中較為常見。由於社會對於性別角色的偏見,一些女性會不敢承認自己的成就。她們認為,成功不是作為女性的自己應得的;自身的成功會挑戰現有的權力架構,打破目前的人際關系平衡,帶來沖突與危機。

    我曾看到過一則咨詢案例:一位女性來訪者在升職後反而開始拖延工作。在案例分析中,咨詢師指出,這位女士實質上是在透過拖延來避免關系中的沖突。在升職後,她的薪金高於她丈夫多,而她的丈夫非常保守。這位女士擔心社會地位的變化可能會破壞他們之間的關系,於是阻止自己在升職後更加努力。 在此情況下,「懶」是這位來訪者保護自己、維系關系的一種方式。

    • 害怕期望

    「懶」可以讓人規避很多不想做的事。透過塑造「懶人」的人設,人們不僅能夠逃避期待,還能夠享受隱秘的控制感。人們在接觸到一個懶散的人時,本身就不會對ta有很高的期待,從而更少地將任務分配給ta。這也使得ta可以輕松逃避原本應該承擔的責任。

    所謂能者多勞,其實只是因為人們更容易對「能者」報以期待。

    2.被動攻擊(passive aggression)

    對很多人來說,對沖突的恐懼是深入心底的。他們擔心直接表達不滿會對關系造成傷害,甚至導致關系破裂,因而他們傾向於埋葬自己不快的情緒,轉而透過「懶」間接地傳達不滿,讓對方知道自己的錯誤。 在這一語境中, 「懶」的本質是一種被動攻擊。人們可能是故意為之,也可能是受到潛意識的影響。

    一個很懶的孩子,往往是在攻擊令ta無法直接用語言表達憤怒的父母。


    如何從懶的狀態中走出來?

    在這裏談論如何走出懶得、變得勤奮,不是在鼓勵大家一朝之間改變現狀。瞬間轉變是不現實的。甚至,在某些情況下,越是因為想要改變而焦慮,越是沒有動力去改變。希望大家能做到的是, 先去了解自己為何選擇處在「懶」的狀態中,對自己和當前的生活狀態有更多的覺察,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改善方法。

    簡而言之,在了解如何變勤奮之前,你需要先想想,自己為什麽需要變勤奮。

    如果「懶」是你的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你自我認可的生活態度,那麽只要不傷害到自己,也無礙他人和社會,你可以堅持你的選擇。但如果你認為自己的「懶」,已經困擾到了自己的生活,那麽或許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幫到你:

    1.自我覺察

    如前文所述,既然「懶」已經形成了困擾,那麽分析自己到底在害怕什麽,在保護什麽,或者這是否是吸引關註、被動攻擊的表現,就顯得尤為重要。沒有人比你自己更知道自己為什麽這麽做,自我覺察不僅僅是改善問題的第一步,也是貫穿整個改善過程的關鍵一步。可以挑一個夜深人靜的時候,畫一個樹狀圖,一步一步挖出讓自己難以直面的原因。

    2.自我接納

    試著不要過於苛責自己,那些認為自己懶惰的人常常會陷入自我質疑中。你要關註的是自己的具體問題,而不是鉆入「我好懶怎麽辦」的牛角尖。將自己的「癥狀」列出來,一個一個解決,你會發現,問題其實沒有那麽復雜。同時可以試著給自己一些獎勵,比如買個搖號機,每個號碼代表一個獎勵,如果完成任務了,就給自己開獎。給自己一個改正的機會,允許自己循序漸進,才能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3.嘗試每日練習

    從小的行動開始,每天做一些練習。你可以和誌同道合的夥伴組建一個微信群,給自己制定簡單的目標,例如:親手做晚餐、飯後洗碗、看一集公開課……每天按時打卡,和小夥伴互相督促,並且給自己一些階段性的獎勵。

    隔一段時間後,對自己進行周期性的評估,看看自己比一開始時有哪些變化,並把這些變化記錄下來。

    無論因為何種原因而陷於懶散的狀態,了解懶背後的動機,制定適合自己的行動計劃,你才能不讓懶的狀態成為一種負累,最終尋找到更優質的生活方式。

    以上~

    【點選檢視過往高贊回答】

    工作能力強的人有哪些共同特征?

    缺愛的家庭會培養出什麽樣的孩子?

    當一對情侶無話可說的時候,該怎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