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作為一個建築系學生,怎麽欣賞、解析一座建築物,以作為自己的見識儲備?

2013-08-20知識

這是個好問題。想了半天還是那句老話: 多觀察,多記錄,多思考,多總結。無他,增長見識唯勤快爾。

對於一座建築物的欣賞和解析一部份是基於直觀的感知,另一部份是基於學識的判斷,這兩者相互印證才能起到解析的作用。而我們欣賞和解析的方式需要立足於不同的場景。

比如說在沒有相應學識儲備下的偶遇。 昨天我走在路上,突然發現有個建築很有趣:

這個建築物所有一層以上的窗戶都十分狹窄,立面采用了石材,整體感覺非常地結實。這些資訊來自於直接觀察,也是任何普通人都能捕捉到的。但是同時也有個疑問: 為什麽要用狹小的窗戶來減少自然光的照射呢?

當我們走到正門,可以清晰地知道這個 建築物的功能:看守所 。上面的疑問就得到了部份的解答。

這種立面形式是對被關押的人起到視線控制的作用 ,避免建築外部的人和建築內部的人產生視覺上的交流,減少了嫌疑人觀察外界,溝通交流,甚至跳窗的可能。

Source: Jail Design Guide

往後你看到類似功能的建築物會發現它們的立面形式其實大同小異:

這和早期的監獄外形有一定的區別,因為早期的監獄多用加了柵欄的鐵窗,窗戶還是不小的,這也符合我之前的一貫認知:

Source: Pentonville Model Prison FacadeSillitoe, David. Pentonville. 2015. The Guardian.

那麽促使這種演變的原因是什麽?如果還有興趣去查 監獄建築演變史 ,你會發現早期的監獄向外傳達的視覺資訊是「懲戒」和「限制」,並且這種訊號透過鐵窗直白地展示給了監獄周邊的環境,但很大程度上對所在的社區產生消極影響。而現代的監獄建築透過樸素的石質飾面以及整體封閉的外形傳達出執法機構的」莊嚴「和」震懾「。外界看不到建築物內部的情形,也就很難產生絕望和憐憫的感覺,對社區產生的影響也相對較小,這也體現了執法機構為社區服務的理念。

這就是依靠視覺資訊,由表象到內核來對一座建築物進行解析的過程:

  • 觀察形式特征 (外形,材質,風格,功能,可見結構,周邊環境,內部空間)
  • 記錄並提出疑問 ( 拍照,速寫,自我提問,問卷調查)
  • 找到答案 (檢索目標,類似案例,追根溯源,歸納總結)
  • 另一種場景是已經有了一定的學識儲備,只是去實地考察加深理解。 一般適用於經典或者知名的建築案例, 這個過程就是帶著問題去實地尋找答案:

  • 圖紙資訊的對映(功能分區,垂直流線,內部結構)
  • 人與建築的關系(尺度,平面流線)
  • 只有在現場才能觀察到的資訊(場地資訊,細部節點,溫度,濕度,光,聲音)
  • 比如看上去很簡潔純凈,但是不預習就很難在現場讀懂的朗香教堂。

    Source:https://www.archdaily.com/84988/ad- classics-ronchamp-le-corbusier

    大部份建築學生都見過這張經典角度的照片,完美展現了外形上的分割:渾圓的柱體,傾斜的厚屋頂,以及超厚的墻體。 如果完全沒看過朗香的資料,視覺上能判斷出這個教堂的屋頂是用什麽支撐的嗎? 站在外面一部份人會相信是屋頂下的厚墻,而另一部份人會註意到屋頂下的那條縫隙,但是陰影杜絕了一切從外部直接讀出這兩者關系的可能。

    實地拍攝於2019年

    在內部看的效果就是:有一道縫隙分割開了墻體和屋頂兩個看上去實心的體量。它在光照的作用下很顯眼,似乎是在反駁觀者在外面的觀察。而不連續的縫隙又在預示著另一種可能:也許真正起到支撐作用的是隱藏在那細微不連貫裏的某種構件,然而只透過看這也只是一種懷疑。

    看剖面進一步深化理解:屋頂實際是個混凝土殼子,只是外觀上給人以厚重的視覺體驗。屋頂的兩側架在墻體上,右側的很明顯,是兩堵實墻。左側的墻體呢?除了吸引人眼球的透光口,墻體頂部和屋頂下方的交接隱約有個縫隙。

    Source: Manual of Section

    唯有看過朗香教堂的墻體圖紙和施工照片,你才能夠確信是墻體內隱藏的錐形三角形混凝土柱子支撐著上方的屋頂。

    Source:http://ktstudiokt.net/KT_Studio_KT/3356SP07_President_Research_files/presentation_1.pdf

    這就是看資料和實地考察結合在一起能給人帶來的啟發。除此以外,實地考察還能觀察到一些資料上很難表現出的特質。

    比如,這個傾斜的南立面的色彩隨著你和這些進光孔的距離遠近,觀感也很不相同。這在圖紙上幾乎無法得到恰當的表達,只有到實地去才能感受到這種奧妙。 光看平面和立面圖你只能對這些窗戶的形狀與進深有個大概印象。站在遠處看最顯眼的還是彩色玻璃本身,湊近了才能看出光線剛剛被濾過的樣子,明亮而鮮艷。而這一切在過分簡潔的平面上只是一段黑色的填充。

    Source:http://naziafarnaz.blogspot.com/2016/10/project-2-submission-ronchamp-window.html

    另一個只看資料很難感知的資訊就是場地環境。 在很多照片和剖面圖上,朗香的給人的印象是坐落在一片草地上。透過文字描述你也許知道它在一個坡上,但很少有人會把它和所處的地形,以及周圍的其他建築聯系起來看。

    Section Drawing: https://www.inexhibit.com/mymuseum/notre-dame-du-haut-le-corbusier-ronchamp-chapel/

    朗香教堂其實是一個被「拱衛」起來的建築物,它的周圍是一個松散的小型建築群落。其中有牧師的居所,有曾經給朝聖者建造的宿舍,斜後方是一個金字塔形狀的祭台,側面是一個鐘樓。離得最遠的是修道院和接待處。當你從山坡下的接待處往上走,你才能意識到這個坡度遠比上面的這個剖面所切過的位置來得陡峭,以至於當你看到屋頂從草坡後升起的時候,會產生一種建築物從地裏長出來的感覺。

    很多建築評論家說朗香教堂是一個雕塑,並且樂此不疲地用文字和圖紙來解構它。但只有你經過跋涉,真正面對它的時候,才會有那麽一瞬間發現它是個生命體,就像一株從地裏冒出的菌菇,向天空微傾著自己的傘蓋,淡然地紮根在這片遠離塵囂的土地上。

    如果說解析一座建築需要的是系統有效的手段,資料和感觀的對照;那麽欣賞一座建築物則是一種純粹的享受。這無關它的設計者是否是大師,也不用拘泥於它的風格。這是一種生命閱讀另一種生命,一個靈魂觸摸另一個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