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當然懂的,歷史上就是袁紹派遣從事中郎徐勛,讓曹操迎接漢獻帝,袁紹還派遣軍謀校尉應劭著【漢官禮儀故事】,幫助建立朝廷制度和百官典式,沒有袁紹扶持,曹操的許昌朝廷是根本根本無法建立的。
190年初,袁紹在河內起兵時,檄文內容中就已經放棄已死的漢少帝,而是改為承認漢獻帝的合法地位,表達了要擁戴漢獻帝的希望。
191年和193年,袁紹都繼續公開表態要迎接漢獻帝,因為袁紹迫切需要天子,來為其封官的合法性進行背書。
很多史料記載袁紹承認漢獻帝,想迎接漢獻帝,卻派徐勛讓曹操迎接漢獻帝,緣由是196年袁紹不巧同時遭遇東郡的臧洪叛亂,和公孫瓚深入冀州築易京,擊敗麯義,因此袁紹解釋了「時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離局」後的無奈選擇。
討伐董卓時,河內袁紹等人的誓盟內容,與酸棗的張邈等人誓盟內容,存在區別,袁紹承認漢獻帝的合法地位,而劉岱、張邈卻並沒有提到漢獻帝
190年討伐董卓時,袁紹、韓馥、王匡等人在河內、魏郡,而劉岱、張邈、張超包括曹操等人在酸棗,兩夥人不過是遙推袁紹為盟主,盟約內容則是「一盟各表」,兩夥人各自表述。
漢少帝,即弘農王劉辯,已經在190年1月死了,袁紹等人的誓盟內容就出現了「戮殺弘農,提挈幼主」,漢少帝劉辯直接降級成了弘農王,而董卓手握的「幼主」自然是漢獻帝劉協了,然後強調要「同獎王室,翼戴天子」,即擁護漢獻帝劉協。
而劉岱、張邈、張超等人的誓盟內容則出現「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就是朝廷法規失去了綱紀,董卓殺了漢少帝劉辯,但並沒有提到漢獻帝劉協。
袁紹等人承認漢獻帝,但覺得被董卓控制,就打算另立劉虞
只是漢獻帝遠在長安受到董卓控制,這讓袁紹集團在私自分封各級官員時,不具備合法性,所以袁紹、韓馥便想擁立大司馬劉虞為皇帝,於是制造各種祥瑞,又暗裏編造漢獻帝血統不純的輿論,袁紹、韓馥還在各自給袁術的信裏說漢獻帝血統不純。
但這節骨眼上,劉虞偏偏不肯當,韓馥、袁紹退一步,讓劉虞以大司馬錄尚書事,承制招拜進行分封,劉虞依然不肯,韓馥等人只能就此作罷,繼續承認漢獻帝的合法地位。而袁紹親自上陣,以車騎將軍來「承制召拜」,分封麾下官員,包括曹操等人的官位都是在這一時期由袁紹分封的。
可惜袁紹封官的合法性太低,191年7月袁紹從韓馥手中奪取冀州,沮授就建議袁紹要「迎大駕於長安,復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誅討未服」,袁紹欣然同意,當192年呂布投奔袁紹時,還「輕傲紹下諸將,以為擅相署置,不足貴也」,嫌棄袁紹所封官員都是冒牌的。
191年和193年,袁紹都表態要迎接漢獻帝
袁紹趕走韓馥,自領冀州牧後,沮授建議「迎大駕於長安」,袁紹高興地表示「此吾心也」。193年,袁紹還在和公孫瓚鏖戰,李傕等控制下的長安漢獻帝朝廷派太仆趙岐來為雙方和解,結果袁紹出數百裏,特地跑來跪舔,還和趙岐約定好,將來要「奉迎」漢獻帝的車駕到洛陽。
196年,袁紹同時與臧洪、公孫瓚、孔融作戰,就派遣從事中郎徐勛,讓曹操迎接漢獻帝
195年末,袁紹派遣郭圖前往河東,看望逃難至此的漢獻帝,郭圖趕回後,建議袁紹迎接漢獻帝,沮授也建議袁紹迎接漢獻帝。
但是東郡太守臧洪,因曹操195年12月殺害張超後,而選擇起兵背叛袁紹,袁紹則興兵圍之,與此同時袁紹北境,195年),麯義反勝為敗,為公孫瓚所破,以冀州河間「易京」為老巢的公孫瓚重新得勢了。
在青州,袁紹長子袁譚自春至夏進攻青州的孔融,前後差不多半年時間。所以原本應該「西迎大駕」的袁紹在196年,與兗州東郡臧洪、冀州河間、青州孔融,處於南、北、東三線作戰的狀態,自然是沒有余力迎接漢獻帝了。
因此紹檄州郡文裏的袁紹辯解基本屬實,檄文的前半句「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公孫瓚擊敗麯義並未說謊;後半句「匪遑離局」,袁紹本人親征臧洪,也符合邏輯,也正好解釋了三國誌和後漢書中,郭圖對漢獻帝的態度發生矛盾的原因。
袁紹派應劭幫助朝廷立制度和典式,並影響朝廷,調動曹仁去幽州廣陽郡
曹操迎接漢獻帝至許昌後,袁紹還派遣軍謀校尉應劭著【漢官禮儀故事】,幫助建立朝廷制度和百官典式。袁紹還以其影響力,讓曹仁去幽州廣陽當太守,和公孫瓚交戰。袁紹甚至命令曹操殺掉楊彪、孔融、梁紹。
【後漢書袁紹傳】和【三國誌袁紹傳】的區別
【後漢書】強調袁紹讓曹操移動漢獻帝到甄城,是因為袁紹每得詔書不方便,而【三國誌】卻寫因為關中歸附曹操,袁紹後悔而讓曹操把漢獻帝挪到甄城,從關中199年才歸附曹操來看,時間對不上,所以【三國誌】的表述原因,或許多為後世附會之詞。
對袁紹來說,並不是他有多麽忠於漢獻帝,而是因為漢獻帝能夠方便袁紹對麾下進行官員分封,擁立劉虞,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劉虞肯當,漢獻帝就會被袁紹拋棄。劉虞不肯當,袁紹便自己玩「承制召拜」,再繼續承認漢獻帝的地位。
當初袁紹既然無法改變漢少帝已被董卓殺死的結果,那麽袁紹索性在討董誓盟裏,先公開承認漢獻帝合法地位,並說明漢獻帝正被董卓挾持,要救回漢獻帝。
後來袁紹覺得漢獻帝太遠,封官不方便,袁紹便計劃換劉虞當皇帝,於是暗中發動輿論造謠、制造各種祥瑞等,可劉虞死活不肯當,袁紹又繼續套路,仍舊承認漢獻帝合法地位。畢竟袁紹在官方承認漢獻帝,和為利益而在信裏質疑漢獻帝血統,是兩碼事情。
最後歡迎大家關註我 @大內義興 ,以及我的歷史專欄,人欄兩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