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為什麽阿裏巴巴(www.1688.com)大部份商戶幾乎沒有銷量,像空城一樣?

2015-03-04知識

這是個很尬的問題,不止各位看官尬,就包括阿裏官方的人也挺尬,各位阿裏商家也挺尬,為什麽尬呢?

題主這個問題一看就是對標淘寶天貓京東等平台來看阿裏巴巴平台,我就選個對標的淘寶來分析一下回答這個問題吧。

主要原因還是阿裏巴巴(http://www. 1688.com )的交易閉環沒做好,商家跟平台的角力造成的現狀。打個比方,一個泳池,阿裏官方是在上面往泳池灌水的,商家是在下面給泳池放水的,水就是成交客戶,阿裏官方想買賣雙方線上上成交,商家想線上下成交,目前角力主導是商家占優,主要成交線上下,就這麽回事。

第一點:出身及公眾認知

這得從阿裏巴巴的來歷說起了,當年馬雲先有的阿裏巴巴(1999年,阿裏集團首先成立外貿國際站,同年成立1688國內站),後有的淘寶(2003年),從血緣關系上來說,阿裏巴巴才是親兒子(嚴格來說,阿裏國際是嫡長子,阿裏國內算是庶出次子,總稱阿裏巴巴B2B板塊是親兒子,包括阿裏巴巴集團的名字,都是沿用阿裏巴巴平台),淘寶是為了狙擊ebay才成立的,可以說是撿來的幹兒子,但奈何親兒子阿裏巴巴不爭氣,好吃好喝好伺候就是不長個不成器;倒是撿來的幹兒子淘寶喝白水都長肉,迎風見長,短時間內就成為阿裏集團的頂梁柱。

馬雲當初建立阿裏巴巴,重心都在養這個親兒子的時候,是什麽待遇?現在還能找到很多相關紀錄片,甚至百度一下還能找到當年的蛛絲馬跡,馬雲帶著中供上門去找人家企業推銷阿裏巴巴網站,人家罵馬雲是騙子,是搞傳銷的。為什麽呢?因為那時電商這個概念太超前了,甚至很多企業都沒有電腦,那還搞毛線?你是來賣理想的麽?不是傳銷是什麽?你要是馬雲的話,你窩心不?

再看看淘寶呢?免費的B2C平台,當年可沒天貓,也沒什麽保證金之類的,甚至身份證驗證都沒,是個人都能上去開店。當年有句話說得很好「屌絲經濟,得屌絲者得天下」,一群「屌絲」開啟了電商的大門,又正好碰上「非典」走一波(剛好就是2003年淘寶成立的那年,非典快速擴散,一段時間後又被快速摁死),大批的人出不了門,出不了門但是想買東西咋辦?就上網看看唄,正好這個時間段,城市裏電腦的普及度都很高,找著找著就找到淘寶了,郎有情,妾有意,幹柴遇到烈火就燒起來了,B2C電商崛起,一時間,全國上下掀起淘寶熱,你可以不認識馬雲,但你一定知道淘寶。並且還是大家哭著喊著去追捧淘寶,賣家很多都是草根,吃得起苦,有錢賺就行(這裏畫個重點,後面會對比阿裏巴巴);買家發現上面東西質優價廉。天時地利人和都被淘寶占完了,自然而然,淘寶這個平台就起來了。

第二點:平台性質及客戶組成

阿裏巴巴是B2B平台,淘寶是B2C平台,對B2B和B2C沒概念?那行,那不重要,你接著往下看就行。

問個問題,現在在看這篇文章的你,認識多少人?

你社交圈再小,從小學到現在各種同學親戚加起來500人不算多吧?

那你認識的這些人中,老板占多少人?加起來有50個老板沒?

B2B就是服務這些老板的,他們有采購批發等需求就會去B2B平台,去阿裏巴巴,是企業性質的行為;B2C就是服務你身邊所有認識的人,還包括那些老板的個人購買需求。

這就是在其他答案中有提到的客戶基數,相比之下,兩邊客戶比例至少是1:10(實際比例遠不止這個數,起碼是1:200+),能不冷清才怪呢。

並且在采購頻率和種類上也有大差別,比如我老柴,作為一個獨立人我可能會在淘寶上買自己的刮胡刀,兒子的兒童椅,老婆的連衣裙等等,並且這些不同的產品在不同的店鋪買,是不是對這些店鋪都有貢獻一筆交易?

但我作為一個企業呢?比如我是賣手機殼的,那我是不是就只需要到一個工廠直接下手機殼的訂單就行了?我不會去其他店鋪下兒童椅,連衣裙的訂單的。這裏我就固定的只對少數幾個固定供應商下訂單了。

第三點:交付方式和習慣

還記得我前面畫的那個重點不?淘寶C賣有錢賺就行,因為他們的交易碎片化,今天10000營業額可能是100個客戶拍的;流動性強,持續穩定,過了15天客戶自動收貨錢就進賬了;每日收益波動不高,比較穩定,今天做了10000塊,明天再不濟也能做個7000塊;所以對於淘寶賣家來說,買家付款就行,線上上付款還能增加店鋪權重,獲得更多曝光:

但是企業不行,開單頻率低,很多行業都有一句話「一年不開張,開張吃一年」;客戶少,單筆交易金額高,可能一個月只有一個客戶下單,一個客戶的訂單就高達兩三百萬甚至更高;資金流轉需求高,你兩三百萬的單子,客戶會一次性付款給你麽?買家肯定不樂意,企業資金鏈斷裂的風險那麽高,貨還沒見到影子一下就墊資那麽多進去,莫不是傻;款項收付及時性,賣家也要操持企業,維持現金流,你買家不付全款,定金30%起底要的吧?那也有六十萬了,六十萬你會放平台上壓15天麽?當然是希望直接入賬好拿去買材料安排工人做貨了;所以阿裏巴巴上的客戶,更希望線下合約形式的直接打款交付,而不願意走平台交易(還有一點就是售後問題,所以商家更不願走平台)。

第四點:現實情況及未來走向

阿裏巴巴(又稱1688,又稱誠信通)看這都亂七八糟的是些啥,一個平台三四個官方名稱,所以在文章一開始就說這個問題很尬了,這個稱呼也反映出來當前阿裏巴巴的定位不準,很模糊,還在不斷調整試錯中。

拿銷量來衡量一個店鋪的好壞,決定店鋪是否應該獲得更多曝光,這本就是C端電商的做法,卻拿來強套在B端電商,本就是一個不可取的行為。

舉個栗子:淘寶C賣就是菜場裏賣菜的菜販子,阿裏B賣就是種菜的農場,銷量就是比誰都客戶多交易多,你說農場犯得著跟菜販子比誰客戶多交易多麽?這跟你拿遊泳來評價是不是一只好猴子,拿爬樹來評價是不是一條好魚,有什麽區別???

阿裏巴巴平台未來走向:現貨化,碎片化,線上化,你看,基本上還特麽是圍繞線上銷量這塊來做,現貨化就是你別說你一年種多少菜了,你最好是倉居里堆的全是成品菜,至於你堆了多少,賣不賣的出去,會不會菜都爛掉,平台不關心,就關心你有沒現貨;碎片化就是你農場不要只盯著跟菜販子做批發生意了,也要接納一些買菜大媽過來你地裏直接看重哪顆菜就直接砍走;線上話就是你跟菜販子交易也好,跟買菜大媽玩農家樂牌也好,錢都要從我這平台走一圈。

話說,憑什麽???

我自己按原有模式收錢挺好的,憑什麽要從你平台走一圈?還得把錢放你那十天八天的?

好了,回歸主題,按題主的問題,其實目前阿裏商家很多沒銷量,本質上就是一個矛盾雙方角力的結果。

一方面平台希望商家都在平台走賬交易,另一方面商家希望客戶私底下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B端電商天生的基因跟銷量成交規則產生的矛盾具象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