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思維是被什麽局限的?

2019-10-11知識

思維往往是被稀缺局限的 ,具體來說可以分為物質和資訊兩個層面, 一個再聰明的人, 在一個局限的環境裏, 都難以保證自己的視野不受限制。而一個原本思維開闊的人,一旦沒有物質條件做支撐, 也難以擺脫陷入到每天為五鬥米而費勁腦汁的低能陷阱裏。 上述種種原因都會導致你 不能在接納和有效處理新的資訊而 只會不斷反芻心中那點陳芝麻爛谷子,放佛步入一個死迴圈的時候, 你就必然的會越來越笨了。 很多人在三十歲後就已經死了, 就是這種情況。因為硬件在老化而軟件不更新。

同學有空可以去檢視【稀缺】 這本書。

關於資訊對人的思維格局的影響,我有寫過【資訊格局論】 有一段論述:

一個人是由他從出生到長大所接受到的資訊是塑造的, 你的底層思維方式是你父母長時間的時間輸入產生,而這,影響了你的行為法則,尤其是在重大決策時候的選擇。另一個影響決策的重大因素是你周圍的人, 回想下過去, 你會發現真正決定命運的瞬間不會太多, 我們上大學, 出國,還是找工作, 那些關鍵時刻你身邊某個人在你耳邊的輕輕私語會讓你的未來上天也可以下地。 無論是決定你底層思維的你的生長環境,還是在你決策時候周圍的人,都可以看做你的圈子。大多數時候, 你所在的圈子決定了你所能接受的資訊, 從而決定你的格局, 你的命運。

物質條件有時候也很重要, 但不是絕對的,比如二戰以後的德國日本被炸成了一片廢墟, 但卻在一夜之間崛起。 同樣的, 一個人的力量並不真的取決於他錢包裏的錢, 而是他腦子裏的觀念, 以及他的全部社會連線。 把他的錢全部拿走而不改變其他 ,他會很快崛起。 反之你給一個乞丐100萬, 他只會在一年內花天酒地花光。

我曾親眼見過不同圈層人的思維方式差異之大,我的一個賣衣服的好友說讀書是沒用的, 對於小民直接混社會就行。 而另外一位在律所的好友則說每天讀半小時書那是和吃飯一樣重要。 不,這已經不是資訊了,而是大量資訊所組成的價值體系的區分,但其實對他們的圈層都有必要性。

大量資訊組成的價值體系和圈層兩者透過是相互加固的,何為圈層,就是共享某些核心資訊的人的組合。你擁有的資訊系統使你能夠融入某個圈層同時對外界產生壁壘, 而這裏面流通的資訊又使得這個圈層產生穩定性。 觀察周邊,你會發現那些學問做的好的很多是家裏之前也在做學問,而步入仕途的可能背後家裏也是當官的。並非這些人走了後門, 而是這些圈層的核心資訊構成某種程度的「秘密」, 他們從小就知道了。

總有些人, 覺得網絡發達了,就會改變資訊的不平等。 一定程度是的,但是茫茫人海,迷茫的人還是一樣多,最終你不知道往哪裏看,哪裏找。 資訊越多, 你就越迷茫。為什麽?你所理解的資訊概念是錯的。

資訊有很多種,第一種資訊是我們嘗試所謂的資訊即一些基本技能或知識, 在現今社會算是百度知道的範疇。這類資訊的不對稱性的確被網絡消除了。 但如果你認為這就是資訊的全部, 那就差的太遠了。 這種淺層的知識在資訊時代已經不值錢了, 但是他們並不能指導你完成任何任務。 就好像你看Wikipedia學習金融, 你以為什麽都知道了, 可是真實問題一來你一定就傻了。這個世界的每一門具體的學問, 都有無數的細節, 無數的細節。 這些細節, 不是難以言傳, 就是沒必要讓天下皆知丟了飯碗,而靠你自己,可能幾輩子也穿不透。 因此要了解一門頂級的學問, 你還真得進入一個行業親自操刀,或跟個導師苦練幾年。沒有這個引路人給你的資訊你甚至連wikipedia看那頁都不知道,你首先就缺乏對大量淩亂資訊的架構地圖。 就像哈耶克的說, 這個世界核心的學問和智慧, 只分散的存在於每個人的大腦裏, 而不會輕易被放到一個「中央銀行(如wikipedia)」裏儲存起來。 輕易能找到的, 都不是核心的。

最機密的資訊只掌握在個人的頭腦裏

你在資訊窪地裏努力十年的結果, 往往給你一個地點圈層的轉化, 就發現那無非半年的雕蟲小技。而沒有這個轉化,那就是看山跑死馬。

年輕人往往覺得自己只要拼沒有什麽幹不了的事情,後面都會很快發現, 他們連第零步到第一步都做不出來, 為什麽, too young too simple, 他們看不到這是世界處處都是隱形的門。開啟每一扇門都需要一個引路人在你耳邊輕輕低語。 你去求高手,然後高手也理你, 為什麽, 這路是一級一級走的, 你從第零級問道第五級, 人憑什麽告訴你啊?

社會在變化, 但是有一個不變的本質,就是差異和秩序。 為什麽在最自由的社會裏財富的分布都是冪律的,因為這是一種有效的分配社會財富的方法, 能夠產生最高的效率。 其實如果給資訊一個質素評級, 畫出來的也一定是個冪律函數, 最優的資訊一定質素稀少, 而正常人大部份時間接觸到的都是超高量的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