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三國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2016-07-10知識

三國時期的超級通貨膨脹以及隨之而來的貨幣流通大混亂。

貴金屬因為自身有價值、數量有限、易於保存和流通等先天條件,是流通貨幣的不二選擇,相比紙幣最大的優點是貨幣政策穩定,官方很難超發貨幣來剝奪人民財產。但金屬作為貨幣的缺點也很明顯,需要稱重、鑒定成色、分割大小,這就需要國家將金屬鑄幣,證明其成色和重量,才能保證金屬貨幣流通。

漢初漢武帝建立了」五銖「錢制度,錢面鑄有五銖字樣來說明重量,一銖大概是1/24兩。在這之前,秦國曾統一了中國的鑄幣流通,效果並不太好,漢武帝的五銖錢在中國貨幣史上是極其偉大的創舉,直到隋朝,流通了七百年。但五銖錢差點在三國時期實被董卓毀掉。

董卓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就想方設法掠奪人民,把五銖錢重鑄為「小錢」,相當於超發了貨幣,這就引起了超級通貨膨脹,一斛谷甚至賣到數十萬小錢。超級通貨膨脹之後,官方貨幣就失去了信任,民眾舍棄了更加便利和易於檢驗的金屬貨幣,開始使用谷物、布帛等必需品進行交易。貨幣的退步雖然有連年戰亂的原因,但董卓不得不說是這一退步的推手。

【董卓傳】:「悉椎破銅人鐘虡,及壞五外線,更鑄為小錢,大五分,無文章,肉好無輪廓,

不磨鑢,於是貨輕而物貴,谷一斛至數十萬,自是後錢貨不行。」

【晉書.食貨誌】:「及獻帝初平中,董卓乃更鑄小錢,由是貨輕而物貴,谷一斛至錢數百萬。

至魏武為相,於是罷之,還用五銖。」


董卓壞五銖、鑄小錢之後,本來就脆弱的金屬貨幣體系徹底被摧毀,此後三百多年裏貨幣流通一直處於混亂的狀態。曹操、曹丕、孫吳恢復金屬貨幣流通的嘗試都失敗了,只蜀漢的貨幣在特定區域內有流通價值。雖然五銖一直作為流通貨幣,但大量的小錢之類的劣幣對良幣的驅逐效應非常明顯,貨幣流通極其混亂,以谷物、布帛等必須品作為貨幣變成了常態。

這一貨幣大混亂直到唐朝建國鑄造「開元通寶」之後才消除,「通寶」這種形式也一直延續到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