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古代人會穿更古代的衣服嗎?

2021-07-15知識

豈止是會,有些古代人簡直會把穿更古代的衣服當做一種值得炫耀的事情,如果他們生活在現代,一定會被某些人批判為「莫名其妙的優越感」

不管是古畫裏面常見的穿著各種古代衣服的路人,還是宮廷裏不知道什麽時候刮起來的復古風——其實古代女性除了禮服之外並沒有固定的什麽朝代穿什麽衣服,除了清朝的「剃發易服」,古時候很少有規定百姓日常穿什麽衣服,每次改動的禮制也僅僅是「禮制」而已。

古代人會不會考據更古代的衣服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就拿著名的深衣舉例子吧。

深衣這種東西,【禮記】的記載是起源於有虞氏。

「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養老。」——【禮記·王制】

有虞氏,也就是虞舜的氏族,看這個名字就知道了,比【禮記】寫成的時間早得多。

也許深衣就是周朝人崇尚三皇五帝時期才這麽穿也說不準呢(x)

當然,深衣這種形制簡直貫穿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現在的漢服也會大體分為通裁制和深衣制。

簡單說深衣的形制就是衣裳連在一起,分開剪裁但是縫在一起的袍服。

在這個回答裏,我們著重來說 直裾深衣 ,畢竟後世復原的深衣也以直裾為主。

【禮記】是這樣記載的

古者深衣蓋有制度,以應規、矩、繩、權、衡。短毋見膚, 長毋被土。續衽鉤邊.要縫半下.袼之高下.可以運肘.袂之長短.反詘之及肘.帶.下毋厭髀.上毋厭脅.當無骨者.
制十有二幅.以應十有二月.袂圜以應規.曲袷如矩以應方.負繩及踝以應直.下齊如權衡以應平.故規者.行舉手以為容.負繩抱方者.以直其政.方其義也.故易曰.坤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下齊如權衡者.以安誌而平心也.五法已施.故聖人服之.故規矩取其無私.繩取其直.權衡取其平.故先王貴之.故可以為文.可以為武.可以擯相.可以治軍教.完且弗費.善衣之次也.
具父母.大父母.衣純以繢.具父母.衣純以青.如孤子.衣純以素.純袂.緣.純邊.廣各寸半。

當然,由於【禮記】是西漢人寫先秦禮制,我個人認為,看禮記不如看文物。

這一點現代的漢服愛好者可比古代的漢服愛好者幸福多了,我們有文物復原可以穿啊。

戰國時期的深衣,是有正經的出土文物的。

下面這兩件都是馬山楚墓出土的戰國直裾深衣。

我們看史書的時候,覺得幾百年一瞬間就過去了。

可是,真的到了當時的人身上就不是這麽回事兒了,就像是現在想找個做旗袍做得好的老師傅都要費很大力氣一樣,而旗袍這種東西,一百年前正是非常流行的東西呢。

東漢的經學大師鄭玄,對深衣進行了註釋。他對於續祍勾邊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續,猶屬也。衽,在裳旁者也。屬,連之,不殊裳前後也。鉤,讀如「鳥喙必鉤」之「鉤」。鉤邊,若今曲裾也。續,或為「裕」

這裏面要提一句曲裾了,都是深衣,咱們不能總提直裾深衣嘛。

曲裾這個詞最早出現於【漢書】,和交輸經常一起出現,意義並不十分明確,而後世的書籍裏面也經常出現,當代文物學家孫機認為:

按照【禮記】記載,深衣一大特點是「續衽鉤邊」,也就是說「這種服式的共同特點是都有一幅向後交掩的曲裾。」

總之這個「續祍勾邊」,到了東漢就如同懸案一樣,後世基本上參考的都是鄭玄註。

唐代的孔穎達也對深衣做了更多的註解。

在這歷史的長河裏,可以說各種大儒都在努力的考據深衣是個什麽樣式,都在考據先賢到底穿的是什麽樣的衣服。不得不說,古代的「考據黨」真的很多。

古代人會不會穿更古代的衣服呢

當然,咱們說的是古代人會不會穿更古代的服飾。前面提到的更多是古代人會不會考據更古代的服飾。

會不會穿,當然是會的。

畢竟後世推崇儒家,對於【禮記】裏面記載的深衣,當然是心生向往。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朱子深衣和明制深衣了。

司馬溫公深衣

司馬溫公,就是我們熟悉的砸光的司馬缸(x)

其實,司馬光也是會在家穿深衣的。

在邵伯溫所著【邵氏聞見錄】中,就有司馬光穿著深衣,然後被他父親指責的故事。

司馬溫公依【禮記】作深衣、冠簪、幅巾、縉帶。每出,朝服乘馬,用皮匣貯深衣隨其後,入獨樂園則衣之。常謂康節(邵雍)曰:「先生可衣此乎?」康節曰:「某為今人,當服今時之衣。」

不知道為什麽,寫到這我突然覺得很有意思,如同司馬光這樣的古人,也會因為穿深衣而被人吐槽「現代人就該穿現代的衣服。」

簡直是我等漢服愛好者的日常了有木有。

司馬光提出,深衣應該是白色黑邊兒的,於是,從他之後,人們復原的深衣都是白色黑邊。

朱子深衣

我們再來說 朱子深衣

著名的朱子深衣,就是朱熹根據【禮記】記載的深衣自己研究出來的。

當然事實證明他研究的並不對,朱子深衣的形制是直領對襟,穿的時候穿成交領。就像是我們穿浴袍一樣。

而正經的深衣本身就是交領剪裁。

不知道如果朱熹能穿越到現在,看見馬山楚墓的出土文物,會是一種什麽樣的心情。

真實「時代的眼淚」(x)

(「時代的眼淚」是漢服圈的一個梗,最著名的就是襇裙,從前漢服愛好者穿的襇裙都是梯形布打褶,直到周氏墓的四破三襇裙文物出土復原,原來襇裙是方形布打褶。)

四庫全書 朱子深衣

雖然朱子深衣和戰國深衣區別大到我等外行一眼都能瞅出來區別,但是當時朱熹是真的下了一番功夫的。他考據了各種儒家經典,才復原出這樣的朱子深衣。並且一不小心,朱子深衣這個形制他就火了起來,甚至影響了整個東亞文化圈。

就,看韓劇的時候,大家有沒有覺得,男性的韓服這麽眼熟呢……

與此同時,從朱子深衣開始,幅巾和深衣便牢牢的聯系到了一起,稱為深衣禮服的首服。

此後的明代文物和容像都說明在深衣結構款式改變的情況下,幅巾的功用並未改變。

明制深衣

然後我們再來說說 明制深衣

明代推崇古禮,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以後,非常重視恢復禮制,所以明代的禮制是上取周漢,下取唐宋。

禮制嘛,當然包括服裝,所以明明朝的時候,深衣是作為一種禮服出現的,常用於冠禮,祭祀等等場合。

與此同時。明代的文人都非常喜歡推崇古禮,不同俗流,所以很多人在家也會穿類似深衣的形制。

而明制深衣,最具有參考性的就是張懋夫婦墓出土的全套深衣了。

張懋墓深衣

感謝評論區提醒,配圖換為張懋墓的大帶

從這張圖可以看到,明制深衣都是有一個如同蝴蝶結的大帶的。非常有意思。

其他深衣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元代的 吳澄深衣

他根據「六二之動」提出了「衣六幅裳六幅」之說。

而北韓大儒 鄭逑 則認為,「制十有二幅「指的是衣裳布幅總數。

還有 黃梨洲深衣 ,明代學者黃宗羲著有【深衣考】

而他復原出來的深衣以續衽收袷為特色。

(小聲說:其實我覺得黃梨洲深衣特別特別帥)

以及還有清代的 江永深衣

他理解的深衣是

上衣用布二幅,共二尺二寸;兩袖(即袂)各用布二幅,共用布四幅。袖口(即袪)一尺二寸,袖肩用布二尺二寸。因此兩袖的前端下面,因斜裁的關系而成為半圓形。襟分內部和外部,兩襟相交,便成方領。

所以,其實古代人也對更古代的衣服有向往和追求,會想要努力復原從前的衣服,也會「臆造」許多不同的形制出來。這些方面,他們和我們現代的漢服愛好者並沒什麽區別。

只不過,現代的漢服愛好者要更幸福一些,因為,我們有出土文物復原啊

起碼就不會因為戰國深衣到底長啥樣而吵架了。

就算是吵某個形制具體應該如何,最後吵不出結果也會撂下一句「等文物出土/復原的」。

想想就太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