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長焦掃街究竟是怎樣的體驗?

2018-04-04知識

我就是這麽打算的,已經入了適馬150 600 dgdn s版 L口,重量2100g,掃過兩次吧,也不算掃,一次是在家附近的廣場蹲了個把小時,一次是端著在半開放的商業樓體往外拍。其實我還有個適馬35 1.2 art,那個是掃街王者不是?但我深知按我的喜好,出片成功率還是得靠長焦。

這才發現,健身那麽多年,要應付1560鏡頭還真不容易,還是減重版的。

不過我覺得很合用,除了光圈在夜間不夠大,其它真香。

人的情緒表達越強烈,警界範圍越大,你不可能近距離拍一個哭慘的人。所以,長焦是抓情緒的王者,沒有之一,它的王在於它能抓的全面性,而35焦段一般只能抓笑臉。

拍的不多,暫時只收獲一枚我認為是上品的(除了畫質受夜間遠距影響)

我給這張照片配的文字是——

城中村附近的廣場,是外來務工者的天堂,暫時離開逼仄的租所,在這寬闊空間,第一件事不是乘涼,而是與家人通個影片,仿佛這廣廈萬千,亦能給影片那一端寬心。

遠處的路牌恰到好處,原本他的背景是馬路,會比較雜,所以我等了一輛的士過來,它在移動中模糊了,把主角的身影襯托出來,而的士的頂燈強化了整體氛圍。

這個照片是我蹲在地上拍的,真真的就是蹲出來的相片,如果不借力,可撐不了多拍幾張。

其實這個焦段掃街,覆蓋距離可不只是街本身了。附上兩張掃街時在開闊空間拍到的空景,真的是手持拍攝,隨機拍的。

以下三張圖(除裁切的那張)都是在同一時間段、同一個開放式商業樓的樓層上拍攝的,均為原圖,未裁切,手持二級防抖,且低ISO——

1、只要有直升機的聲音且能看到,基本能夠捕捉到碩大的機體。

2、月亮上的坑洞,居然手持拍下即可。

分辨率太小了,裁大了看看吧。

3、鱷魚之眼。

在手機攝像越來越發達的今天,數位相機如何保持優勢, 其中之一就是拍攝半徑得一直遠遠領先,且出片質素也得遠遠領先。上面這幾張就是證明。不過,健身也是真的,但不必非得是肌肉男,因為適馬這個頭的防抖真是牛逼了。這也讓長焦用手持將成為普遍現象。

再來看其它焦段我的作品:

以上作品【學騎車】,有裁切及後期,35焦段大光圈,幸好人物離得近,不過也得有六七米吧,不然景深會更淺,幸好這個距離下主要人物基本清晰,尤其右三的哥哥在指著單車說著什麽,這比單純讓媽媽扶著小朋友騎車更有故事性。

所以35焦段用來講故事比較好,如果是展現情緒,懟臉照可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情感越外露時,會越拒絕懟臉。

然後下面是松下20-60變焦鏡頭拍的,在60焦段位置——

這作品我比較滿意的地方在於,它表達了最大反差如何達成平衡,而且裏面的線條沒有一條是橫平豎直的,但恰好能互搭壓住重心,同時人影幾乎在中心點位置,這是畫面裏最重的元素。

只是,這就是一幅小品而已。

這種是多數人常態掃街希望的出品,怎麽說呢,就是偏構圖的小。掃街出得最多的片就是構圖與光線,有人是構圖黨,有人是光線黨,擅長的可能有偏向,但大多是這樣,然後再加上些匆匆行人在構圖中的點綴,便形成了作品。

我一直覺得這樣的作品是練手用的,讓人時刻保持對融合與反差、平衡與失衡的敏感性。

不過小品成整合量了,還是有點看頭吧。

我個人是個情緒黨,照片最終流露的是情感情緒,包括糖水片,假如讓我拍的話,我必要求情緒在其中能夠漫延開來。

————

對我拍的這幾張有何指教請具體指出,別虛頭八腦的評論,沒意義。

有拿情緒說事的,我拿Bruce Barnbaum這位世界頂級攝影大師寫的書【攝影的藝術】裏面的一幅作品來舉例,書封面是下面這個:

其中作品舉例是其中一頁截選:

單看圖你能看出啥?不看文字你能看出啥?

別說我說掃街的不是,至少90%的掃街照片是配不上文字的,難道不是?包括我自己的,十有八九都只是些光影構圖小品,我這麽說有問題?

別把大師當聖旨,也別把自己拍的覺得不好。就像上面學騎車那張,我真在旁邊盯著母子倆的互動,腦子裏還真就想著自己小時候學騎車的場景,哪個人不記得騎車是誰教的,怎麽學會的?學騎車簡直就是兒童時期一個重大記憶點好不?就像長大後拿到小車鑰匙的那一刻,因為都是活動半徑極大擴充套件的轉折點,難道還不深刻?還不明白?

說到底,知乎還是年輕人多,學生多,縱然同樣的經歷,但沒太多社會經歷,沒有年歲積累,看到的自己的孩童時期也並不深刻。

但凡對生活有細膩觀察的,在看到學騎車這個題材,不可能沒有觸動,除非不會騎車。

還有城中村附近的廣場,這很重點,我只能這麽描述,因為除了這個人,廣場上外來務工著裝特征明顯的人真還挺多,多數都拿著手機,在這開闊地,與家人影片,我c,這麽好的文案,feel不到?

啥也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