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為什麽很多人都覺得類別片導演比藝術片導演低一等?

2022-12-11知識

類別片導演和藝術片導演的高低是一個討論很長久的問題了,甚至在上世紀20年代的時候,就已經有一大批電影評論家就以喬治·梅裏愛為代表的一批商業片導演和許多獨立導演進行比較,連歐洲先鋒派的催生也是有打著「電影已經被商業殺死」的旗號。

這個話題有很多視角可以去闡述,但是在此之前個人認為這個問題肯定逃不過兩個大前提:

1. 其實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因為在電影對大多數人還是一個娛樂活動的時代,分清類別片與藝術片需要一定的觀影量和些許的影視知識。雖然不難達到,但是也是需要短時間的學習。所以題目中的「很多人」用的很好,畢竟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麽認為的。

2. 有時候不能把導演兩極分化的劃分為類別片導演和藝術片導演,有時候他們的片子中類別片的外殼下夾雜強烈的文藝氣質,比如保羅·範霍文的【本能】就有著很類別化的警匪片外殼,再加上他拍過的【星河戰隊】【全面回憶】【冷血奇兵】,乍一看他是很商業的導演。但是他也是能拍出【她】【聖母】等文藝片,且他的商業片也帶著個人風格。所以這裏的類別片導演應該指的是大部份片子都是類別片且沒有太濃重的個人化的藝術風格;反之,個人化的藝術風格濃厚的也就是這個問題要討論的藝術片導演。

所以,諸如雷德利·史葛,大衛·芬奇,馬丁·斯科塞斯等等大師都不太好放置於此來討論。

既然之前說了有很多視角可以去討論,那我就先投擲三個視角來說說:

首先是電影的功能定位 ,類別片制作是在上世紀好萊塢全盛時期的一個電影創作模式,在制作公司相當成熟的情況下,賺錢成了類別片最重要的功能,所以電影在此也成為了賺錢的工具,更細致的說,是商品。

而電影的三功能是表達,宣傳與娛樂。作為商品的類別片必然傾向於娛樂性質,而作為娛樂性質的電影,它的功能又是為了賺錢,必然是以服務觀眾為主的。所以,喜劇片如何要讓觀眾笑出來,動作片如何讓觀眾感受拳拳到肉的快感。

所以在創作過程中,為了照顧絕大多數觀眾,以較為簡單的藝術創作模式去創作電影,讓觀眾感到看懂的同時,達到他們走進影院,獲得想要的滿足感。

但是電影終究還是一個藝術形式,所以就有人主要把表達作為電影的最主要功能。為了表達思想而創作出來的影像,往往是以非常人的邏輯去展現出某種內心的想法。這類電影不是為了主動接近觀眾,而是需要觀眾主動接近他們。

藝術片導演以表達為基礎,將電影作為藝術品傳播。

類別片導演與藝術片導演,實際上也就是商品與藝術品的制造者的區別。 在大眾心中,藝術品的精神內容大部份是要高於商品的價值感(因為商品往往是以價格衡量的,藝術品則是根據精神內容衡量)。 所以就有很多人認為類別片導演往往比藝術片導演低一等。

再就是根據類別片與藝術片的定義去看

類別片作為一種商業電影模式,是需要大量導演層出不窮的創作同一種電影類別,而這種大量的實踐終成為行業的一種創作經驗,這種經驗在行業內成為一種標準規範,電影創作者就以這種標準為基礎,創作出了類別片這種流水線上的產品。

所以,基本上類別片都有一種大致的樣版去供電影創作者們參考。

最值得舉的例子就是上世紀香港興盛的邵氏武俠片和後來的傳統警匪片,邵氏武俠片以胡金銓和張徹為代表,在上世紀60年代開始全面占領香港市場,但是由於樣版化的敘事方式以及大同小異的電影噱頭,讓邵氏武俠片很快就在香港落幕,總共也就火了10來年的時間,而到了後期,比如張徹的電影也大部份化為了流水線上的簡單商品,創作量不大,且能讓觀眾一眼看出只是以圈錢為主的電影。

總的來說就是,觀眾也看膩了。

而藝術片創作的時候,往往需要大量精致的安排,因為以表達為主的電影導演,需要在電影的每一處進行精心的設計,才能最大化的表現他們的思想。而這種精心設計需要體現在道具的安排,構圖審美的設計,攝影機的排程,打光的位置,色彩的冷暖與飽和度高低,聲音的設計等等。

所以一般來說一部藝術片消耗的大量心力是流水線上的產品無法相比的。

在2018年出現的一個新興電影流派——火焰宣言派,該流派的代表人芒迪治就說過,電影應當是設計的藝術。在火焰宣言派的電影中,角色每一個動作都需要導演的精心設計,色彩與打光被格外註重,大量跳脫的色彩出現在電影中,每一個鏡頭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去設計,所以才有了令人驚艷的【盒中博羅】【刺心】等等令人驚艷的實驗藝術作品。

最後再簡單的從創作角度來說說吧。

其實就接觸的業內情況來說,大部份影視創作者不會刻意的認為類別片導演要比藝術片導演低一等。因為大家都知道,大多數來影視行業且嶄露頭角的導演肯定也有自己想表達的東西,但是奈何類別片的的確確也要比藝術片賺錢一些,所以很多導演也就不得不為了柴米油鹽去拍類別片,甚至是媚俗。

但是其實也有導演說過,如果不是為了錢,不然真的想拍一些自己真正的想表達的。因為之前也說了,類別片其實在行業內有著大量經驗作規範,所以導演基本上只需要按照制片與編劇的意思幹起行活就行了,甚至我看到有的導演拍商業網劇特別敷衍,拍一條過一條,提前完成任務,然後在電影節截止日期之前,去拍完自己的短片並拿去投了。

當然,以上只是部份現象,不過也可以從創作上看出,要拍好一部類別片,當然也需要大量的精力。但是只是拍完一部類別片,對於很多導演來說其實並不難,只需要拿起行活就行了。

整個回答的最後,再就這個問題簡單延伸一下, 其實類別片導演和藝術片導演的高低只是我們心中的反射而已,是一種思維的慣性,他們也並不存在真正的高低 ,反而有些能每次拍商業電影/類別片都能拍的非常好,叫好又叫座,這才是真的值得我們敬佩的。

反觀現在的影視行業,其實大部份導演基本就集中在「院線平台」和「電影節」兩個地方,而疫情的到來也讓院線平台甚至廣告公司的大好前景直接夢碎。在此之下,我們不僅需要優秀的電影節產出不錯的個人/作者電影來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大量的商業專案也是需要的,不然重振市場從何而來?

畢竟,掙錢嘛,生意,也不寒磣,站著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