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為什麽有些心理咨詢師會否定精神科藥物治療?

2021-11-18知識

我在中學校園裏做心理輔導,我批評過醫院的精神科,但我並不否定藥物治療的作用。藥物有嚴格臨床試驗來測試它的有效性,科學都不相信的話,還能相信什麽?

目前從我工作轉介學生的情況看來,大部份轉介的學生體驗是不良的。 這並不是因為藥物治療無效,而是藥物治療帶來獲益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其他損耗,而且損耗常常要大過於獲益,這點在未成年人身上體現得特別明顯。 為什麽?因為未 成年人還嚴重依賴於父母,他們的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常常有明顯的環境性的因素。

我們這邊最權威的精神衛生中心預約非常困難,而且離我們這裏路途上也有一定距離。在我們這種農村地方,家長文化水平不高,外來務工人員不少,家境貧困的也不在少數,他們光是預約醫院的心理科或精神科,並定期來往接送看門診做咨詢對他們的生活會造成很大的損耗,當家長失去耐心,情緒不佳的時候,常常就會控制不住把這個情緒轉嫁到了孩子的身上。

學校裏的未成年人一天的學習時長是非常長的,這點我想國人都知道。現在藥物治療的副作用雖然比以前小了很多,但是 學生並沒有多少空間去緩沖這藥物治療帶來的副作用 ,只要有副作用,幾乎難以避免的會影響到學習,他們不像成年人多少有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他們幾乎每天都生活在一個50多人的教室裏,晚上住在一個只有一個衛生間的8人宿舍裏,每個課間即便不拖課也只有10分鐘的時間,嚴格一點的學校中午下午下課自由活動的時間也僅僅只夠吃飯而已。有一點點副作用都會讓他們正常的學習生活節奏受到打擾。學習受到打擾很多學生本人就接受不了,有時候是家長接受不了,有時候是不知情的老師會對其批評,這一些來自外界環境的困擾給患者帶來更大的損失,反而使病癥遷延不愈,甚至愈加嚴重。

部份醫院精神科確實有存在不正規、不科學的治療 。我們這種小地方,不像北上廣深那麽發達,有豐富的醫療資源和社會資源。我經過學生轉述,他們有些到了醫院確實有存在做了5分鐘10分鐘問診就直接開藥的情況,這種做法也不能說錯,因為精神科的醫生一早上要接待數十名病患,同時他們根據量表的資訊以及簡單問診的資訊就開藥,只能說做得不那麽規範,不那麽到位,所以還真不能說他們做錯了,但是他們不知道或者沒有時間去考慮來訪的未成年人患者和家長對藥物是一無所知,甚至是充滿誤解的,而這一切都會導致用藥的依從性差、給自己貼負面標簽、對藥物不切實際的期望等一系列的新問題。還有的學生告訴我,他們去了醫院,結果醫生告訴他可以給他做心理治療,不過每次收費要800元,這明顯不是醫院內部提供的心理治療,不然價格不會這麽昂貴,據我所知我們這個地方最好的精神衛生中心提供的心理咨詢服務應該是200元一次,便宜一點差不多100元一次。這800元應該是轉介到外面自己的咨詢機構去做咨詢。有些家庭貧困的家庭也不了解咨詢是長期的事情,結果在咨詢了幾次,發現效果並不明顯甚至毫無效果,不得不因為經濟壓力而停掉心理咨詢,白白花了許多冤枉錢,也讓家長和學生都感到更加的絕望,覺得自己求助無門,無藥可救。

所以要真正幫助到一個有精神障礙的人,特別是未成年人患者,不是簡單的依靠藥物治療就能治療好,作為治療的主要實施部門, 精神科在臨床工作中,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為病人提供整合的心身醫學服務,為病人提供更系統、人道、精致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