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短暫的當過某個中文期刊的編輯......我認為有兩方面的原因,即期刊方面和作者(及作者單位)方面。
期刊方面的原因可能是主要的,我列幾條吧:
慢。中文期刊普遍見刊速度非常慢,這其實不全怨期刊,因為國內有國內的規程。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每一期都要文化部門稽核才能刊印,因此必然要慢點。慢就導致大量的學生必須提前投稿,以碩士生為例,如果想趕上畢業基本上二年級就要搞定文章,自然大部份內容都是水......
貴。其實中文期刊不算貴,但是問題是在於比免費的SCI貴的多,比OA的SCI期刊雖然便宜但是其他方面完全被吊打。而且通常發票來的非常慢,換做是你也不想投。
水。相比於世界範圍的投稿數量,中文期刊的數量太過龐大,因而大部份中文期刊來稿量並不大,導致為了維持文章數量大量水文章。很多人噴某些SCI水的多,其實要論水,大部份中文期刊水的更厲害。
舊。由於發文慢,大家不樂意將新穎性的文章發上來,導致中文期刊一般以堆實驗數據這類「守舊」的文章為主,缺乏新穎性。
假。由於上一條,中文期刊一般新穎性不足,實驗量確並不少。這導致很多投機取巧的作者偽造數據,導致大量的假數據出現。而期刊因為來稿量不足即使知道是假的也不能全部拒搞......惡性迴圈。
宅。中文的影響力出不了國內,而各路單位盲目要求海外xx導致中文期刊基本只有國內的土博土碩會考慮。CNKI又基本只有國內用,即使外國人要看中文期刊甚至中文期刊的英文摘要......也沒太多途徑能下載。
其實也並不是所有的中文期刊都這樣,比如一些中文SCI完全沒有來稿量的壓力,這樣文章假和水的問題就能解決,SCI的身份好歹能擴大點影響力,CNKI優先發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慢的問題。所以這些期刊其實......很不好投
作者及作者單位的問題:
用不上。除了少數中文SCI和中文EI外,各路評獎評優評職稱用不上......
看不起。「搞科研的要愛惜羽毛」、「你這是有多差居然發中文的」......是不是很多同學都被這麽教育出來的......但是很多大佬也發中文的期刊你知道嗎?實際上這些文章我倒是認為最值得學生讀。
參照率。中文期刊,尤其是非SCI的中文期刊,只有知網參照率可用......根本沒法看
其他問題也很多,比如最大一個問題就在於中文期刊沒有一個權威的分級、沒有一個權威的IF、就更別提分區了。以理工科為例,CSCD核心和北大核心都太大了,根本沒有區分度,而知網影響因子根本就不靠譜。這就導致中文期刊被直接預設是一個級別......
綜上,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那麽即使政策去強制要求......中文期刊也難以獲得學術圈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