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和富人(家的孩子)的確存在思考方式、價值觀、社會認知等方面的差異,但這未必是差距。
首先提供一組數據。
這組數據反映的情況是,富人家的孩子更容易獲得大學學位,無論成績如何。具體來說,在美國,學習好的窮人孩子只有29%獲得了大學學位(上藍),而學習好的富人孩子有74%獲得了大學學位(下藍);學習不好的窮人孩子只有3%獲得了大學學位(上紅),學習不好的富人孩子卻有30%(下紅)獲得了大學學位。註意,學習不好的富人孩子,比學習好的窮人孩子獲得大學學位還多一點點。這還是在標榜「人人生而平等」(無論是機會均等,還是現狀均等)、並且有大量獎學金機會的美國。由此可見,貧富差距在獲取大學學位這一「社會敲門磚」的表現是多麽顯著。 富人孩子更有機會展示他們的能力,而窮人孩子則更容易被埋沒 。
註:學習好指成績在高中前25%,學習不好指成績在高中後25%。
窮人孩子為什麽容易被埋沒呢?僅在大學學位這個問題上來說,美國大學學費很貴,普通的州立大學要一年一萬美元以上,而私立大學則動輒五萬美元以上,昂貴的學費窮人家負擔不起。並且,作為家中的成年子嗣,他們可能會更多地被要求去工作養家,或者抽出更多時間照顧自己的弟弟妹妹,這些情況在中國也非常常見。而富人家的孩子沒有這些考慮,只要他們願意,他們就可以選擇他們喜歡的發展道路。也就是說, 窮人孩子發展自身能力、積累社會成就的機會成本很高,很多生活中的俗務會拖累他們的自我成長和價值實作。
有鑒於此,社會學教授Kraus提出一個社會學模型,來解釋社會階層對人生活方式的影響。
這幅圖的意思是: 資源(Resource)和公認的社會地位(Perceived Rank)決定了這個人所在的社會階層/階級(Social class Context),而社會階層和階級決定了你的思想方式:
這個理論獲得了很多證據的支持,比如:(這裏的窮和富是相對的,如果非要給個標準,窮泛指工薪階層以下,富泛指中產及中產階級以上)
所以,我們可以大致總結一下,窮人和富人(家的孩子)的是存在思想差異的(但不能說差距,並非一個絕對好一個絕對壞),主要來自於唯我主義傾向和環境決定傾向間的差別,註意,這種差別不是絕對的,而是說這兩個群體中相對多數是這樣的。
最後,富人雖然更自主、更自由一些,但窮人關心他人、對環境敏感的傾向也不錯,有時候很有幫助,但對環境敏感有時候也是負擔。我覺得作為父母呢,肯定是要努力奮鬥賺錢,提供給孩子更大、更自由的發展空間,幫助他們表達自己的興趣和喜好,提升他們的內在價值,但同時也要提醒他們尊重他人,愛護他人,而不要為富不仁。
補充兩個讀完本文後需註意的點:
1. 這個研究,邏輯上的因果關系是:資源+地位 --> 階級 --> 思想/心態。不能反過來理解。我知道大家很想發財,很想知道「我成為什麽樣的人能發財」這個問題的答案。但是很遺憾,這個研究沒有告訴你,修煉什麽樣的心態就能致富發財。同時,你也不要問我「為什麽我覺得我心態很富人卻是個窮人」,想知道如何發財請去努力工作、思考人生和社會、並且把握住機會、祈禱個好運氣……等等等等……或者買點勵誌書籍做做白日夢,再或者問問老板/父母/首富能不能給你一筆巨款,反正我不能:)
2. 請不要咬文嚼字,或者以自己的特例說明這個研究不準。社會研究研究的是群體,你可能是群體中的一員,但你與群體還是有一些差異的。所以,具體哪些事發生在你身上,哪些事情沒發生在你身上,我沒法判斷,我也不在乎。要知道,不是所有富人或窮人都過著一樣的人生,都有著一樣的傾向,都有著相同的理念。但是,整體來說,貧窮或富有,對人的影響是存在的,並且有著統一規律,細節可能有差異,但大方向不會錯。讀者朋友把握好這個大方向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