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超火的【小敏家】,大家都在追吧?
實不相瞞,一開始我是奔著周迅+黃磊這對 CP 去的。畢竟 20 年後熒幕再聚首,說啥也得趕個熱鬧。
【小敏家】(2021)vs【橘子紅了】(2002)
誰知道看著看著,我才發現:不對呀,我明明來嗑中年愛情的,咋覺著裏面的家越看越有意思了?
當然,不是我一個人這麽認為,這劇還真靠「家」上了熱搜。借著熱乎勁,今天就來和大家盤盤:憑啥這部劇裏的家,讓人那麽上頭?
細節超多,
絕不只是「好看」而已。
周迅飾演的劉小敏,是劇中女主角。
因為在老家遭受流言蜚語,離婚後的她,只身北上,北漂 13 年,憑借一己之力,成為了北大國際醫院的產科主任護士,有戶口也有房產。
這樣的女性,是溫暖與堅韌的代名詞。這一點,也對映在她的家中,低調、溫潤也不失煙火氣。
·小敏家大致戶型圖(參考來源【小敏家】美術團隊:@嚏工作室The Liberteam)
一進門,就能感受到原木包圍。玄關與客廳處做了個小隔斷,磨砂玻璃的樹葉紋理,與小敏溫柔的氣質相符。
而小敏愛幹凈的習慣,也在玄關處得以體現。
·右手邊為客衛,左手邊為玄關儲物。左邊的台面上放著許多消毒產品,進門就消毒是小敏的生活習慣。
瓷磚與木地板的拼接,起到了空間劃分的作用。瓷磚區域為承接外部空間的玄關,在這可完成脫外套脫鞋、洗手消毒等一系列動作。進入木地板區域,則等於來到潔凈的室內環境。
·餐邊櫃的設定也很寫實,咖啡機手沖壺掛畫滿滿當當,細節之處足以見得小敏對生活的熱愛。
用餐區是小敏家的核心,很多劇情推動,都是以一家人共同吃飯的場景展開。為了突出小敏的生活品質,跳色拼接餐桌是美術團隊設計客製的,算是孤品。
而搭配跳色餐桌的餐椅,則選用了設計師 Marcel Bruer 於 1928 年設計的 Thonet S32(帶扶手的是 S64)。
·小敏家的燈光運用十分豐富,錯落有致。
這款包浩斯風格的藤編管狀剛制椅,本來挺有工業感,結果放在小敏家,倒是多了不少溫馨的氛圍。
廚房呢,也很妙。玻璃推拉門可開可合,自由切換在開放與封閉之間,不影響采光,也無懼油煙。
櫥櫃設計兩處通透的留白:1.靠窗戶的吊櫃用了透明的玻璃,在櫃體裏加入了燈光氛圍 2.地櫃留了一處長條開放格收納,削弱沈重感。
廚房用了淺綠色系的櫥櫃與小磚搭配,從清一色原木系中跳躍出一絲清新。小敏雖然做飯不太行,但搞起家居看來還是蠻在行的。
·調料上墻收納,放置了瀝水架,吊櫃底部還使用了照明燈,細節做得非常到位。
挨著廚房的次臥,是我很喜歡的一個空間。
空間不大,但透過客廳背景墻,將磨砂玻璃作為隔斷,引入采光,削弱了小空間的逼仄感。
即便後來兒子家駿搬入,加了床之後顯得更加狹小。但因為玻璃的透氣性,這間房看起來仍是舒適的。
主臥簡簡單單,兩邊的儲物櫃是藤編風格。窗前很貼心做了個卡座,好幾次小敏都是坐在這裏給陳卓打電話,算是盤活了雞肋飄窗。
·飄窗的軟裝+紗簾都是植物紋理,如果足夠細心,你會發現這個家有許多植物元素的運用。
家駿搬進來後,主臥又多了簡易衣架,用於掛放原本收納在次臥的衣物。這些不便,其實都在表明著小敏過去十幾年裏兒子缺席的生活。而這個極具女性氣質的家,也暗示著這些年她獨自在北京打拼的獨居時光。
·臥室用的是英國品牌 Sanderson 的 Orange Tree。左邊墻上的三幅小畫也發生了更換,可見小敏對家的在意和用心。
家的樣貌,
也悄悄對映著親子關系。
與小敏家一樣,男主角陳卓(黃磊 飾)的家也是緊湊的兩室一廳。
·陳卓家大致戶型圖(參考來源【小敏家】美術團隊:@嚏工作室The Liberteam)
雖然都是以木質作為基底,但陳卓家要更沈穩也更豐富一些。
玄關預留出了掛衣區和穿衣鏡,並專門為女兒騰出了一塊放置滑板的專用地。
廚房也與小敏家有異曲同工之妙,玻璃作為隔斷,能隔絕油煙、引入采光,也能保證做飯時與女兒的互動。
廚房不大,但也非常符合全能型爸爸的角色——東西多但收納有序,無數讓女兒拍案叫絕的好菜都是在這裏出品。
餐區做了部份卡座,節省空間不說,還挺有咖啡館的氛圍。旁邊的開放式儲物格,做了燈帶點綴。根據擺放的物件來看,陳卓和小敏一樣,都喜歡咖啡。
作為寵女兒的好爸爸,陳卓重新裝修之後,把帶陽台的大臥室讓給了女兒佳佳。采光一流,還給孩子留出了獨立陽台空間+獨立衛生間。
兩扇門的設定,也讓女兒的房間擁有了一條充滿趣味性的洄遊動線,靈活度非常高。
女兒的書桌與書架,都使用了墻上隔板系統。一方面節省空間、順手好拿,另一方面也可以展示自己的個性與物件。
與家駿房間的臨時感不同,佳佳坐擁專屬空間。可見她與父親的關系,遠比小敏與家駿的關系要親近。
客廳沙發背後的墻上,滿墻掛畫。女兒學的是美術,估計也有不少是女兒的作品。
以上的許多細節都在佐證著,父親對女兒的愛,其實早已寫進這個家的每一個角落裏。
為了尊重女兒的私密,陳卓將自己的臥室設定在房間的另一頭,與女兒互不打擾。
他在臥室與陽台的連線處,做了一個不到 2㎡ 的小工作台。說是工作台,但更像是中年人卸下疲憊的溫柔鄉。
·木質+玻璃的紅色折疊隔斷門,也很有復古氣息。
空間雖小,但這裏有黑膠機和黑膠唱片,墻上還用洞洞板收納著各種耳機器材。
可見陳卓的確是一個熱愛音樂的文藝男青年,不但會彈吉他,也很講究聽音樂的質感。
看到這裏,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陳卓家和小敏家其實有不少相通點——都是木質基調,都有關不住的煙火氣和文藝氣息。
家像一個線索,讓你暗中相信,他們的相愛與相遇,也是命中註定。
沒有什麽比真實的人家,
更打動人心。
對於「家」的用心,還體現在其他細節上。
比如小敏家的取景小區,已經被細心網友發現是位於北京望京的鹿港嘉苑。小區當前均價是 9 萬,而 2006 年的開盤價則是 7 千。按照小敏的北漂軌跡,符合她當時的經濟能力。
比如小捷家,那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一居室開間,也對應上了她購買政府福利房+出版社繪本編輯的設定。
經濟條件或許不如小敏,但在她能夠負擔得起的選項裏,這個小房已是她的最好選擇。
比如李萍的別墅豪宅,處處都是歐式奢華宮廷風,踏進這個家就是金錢和權力的味道。從觀感上,就與小敏及陳卓的家形成鮮明對比,這不僅是階層上的差異,也是價值觀上的差異。
出乎意料的是,這些並不懸浮的家居場景,多數都是棚內搭建拍攝,而非實景。
咱們暫且不論劇情的走向如何,僅僅是「場景」這一點,劇組起碼下足了功夫——見家即見人,有了符合角色的生活痕跡與審美設定,才會有不少觀眾被其中的家所打動。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剛好追到第 13 集。
其中,陳卓帶著女兒佳佳去驗收老房的一段戲,我特別喜歡。
父女回到最初北漂的家,回想起過去的時光。那時女兒佳佳剛剛出生,陳卓與李萍的婚姻還沒有破碎。
老房,承載著這個家庭最完滿的樣貌。因為沒有再度翻修,許多舊時的生活銘印也被永遠保存了下來。
·家裏還記錄著佳佳成長的身高標記。
雖然不知道故事接下來會如何發展,但我似乎在一個個掠過的家裏,讀懂了陳卓和小敏的相愛與重逢:
中年人的愛情,很難輕裝上陣。不管未來如何,帶著各自過往的歷史,仍選擇牢牢牽住彼此手的那一刻,已是一種勇敢。
好好住編輯部 | 策劃
哆啦 | 編輯
互聯網 |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