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為什麽近代尼德蘭(荷蘭)沒有向歐陸擴張?

2021-06-01知識

如果你去過一個荷蘭城市馬斯特里赫特,台灣轉譯叫馬斯垂克,就是簽歐盟裏程碑條約的那個小城,加在比利時和德國之間兩麪包夾芝士,沿著馬斯河的小城,還有岸邊住船上的民宿。

最近的機場在和德國的邊境,需要網約一輛商務車開上一個小時跨國送你去小機場。或者選擇去坐杜塞爾多夫(瑞安的廉航)

其實林堡地區當地的人,更接近比利時人,而不是荷蘭人(當地60%是信天主教)。當初分開也是宗教原因,天主教的皇家尼德蘭和搞獨立的北邊。

反正這塊地不是沖話費送的,也挺古色古香的,當地沒啥工業。

二次大戰後荷蘭曾經對德國領土進行聲索 ,以補償荷蘭在戰爭中的損失。1945年10月,荷蘭向德國提出了2,500萬荷蘭盾的賠款要求,但根據【雅爾達協定】,對德的補償要求不得以財產支付。割地計劃以弗裏茨‧柏奇-舒特提出的最為詳細,因此而被稱為 柏奇-舒特計劃 (荷蘭語:Bakker Schut-plan)。
按照計劃野心勃勃的規模,包括科隆、亞琛、明斯特和奧斯納布呂克等城市都會被納入,荷蘭的面積也會因此增長三至五成。當地原民會驅逐,操低地德語者亦會被荷蘭化。基於美國反對,計劃大幅縮減。荷蘭只獲得69平方公裏土地,而當中絕大部份在1963年西德政府出資2.8億馬克後被歸還西德。
但大部份居荷的德國人在大戰後仍然被視為敵人,在黑郁金香行動中被運往一處禁閉營。最終有3,691名德國人被驅逐出境。 1957年3月起,西德政府就向荷方爭取歸還這些地區,最後在1960年4月8日在海牙達成協定(德語:Vertrag vom 8. April 1960 zwische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und dem Königreich der Niederlande zur Regelung von Grenzfragen und anderen zwischen beiden Ländern bestehenden Problemen,簡稱 Ausgleichsvertrag ),[1]西德向荷蘭支付2.8億西德馬克作損害賠償,換取荷蘭歸還埃爾滕、塞爾夫坎特、蘇德維克三地。
1963年8月1日,除了維勒村附近、一處面積3平方公裏,名叫的維勒山的山丘仍然歸屬荷蘭外,其余領土歸還德國。

戰後還腦洞拓土開疆獅子大開口的,又不是只有蘇聯和印度。不過毛子的愛恨情仇比較明顯罷了。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飛地? - 炙仧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2554 3335/answer/290472805

比利時一戰後也把通德國的鐵路沿線給要走,造成了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