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某人連基本常識都不懂,就敢用搜尋引擎百度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也真讓人對無知者無畏表示吃驚。
大英帝國工業革命後19世紀初生鐵產量也就八九萬噸(更正1790年代八、九萬噸,1800-1805年18-25萬噸。感謝@
醉飲清吟指正),羅馬有八萬多噸鋼鐵?說書呢?
羅馬有鑄鐵?誰砌高爐造的?
熟鐵和百煉鋼比?也是醉人,百煉鋼就是拿固態還原海綿鐵做熟鐵,再滲碳的東西,東西方古代都用這種工藝制剛。區別是中國還有高爐液態煉鐵,也就是鑄鐵,西方到13世紀以後才傳入高爐學會液態冶鐵,在這之前只有固態還原熟鐵。熟鐵的好處是質地軟,延展性好,能夠鍛造成型。但固態還原,反復鍛打去渣,產量少,成本高,難以普及,只能用於制造兵器,無法作為鐵制農具普及(歐洲18世紀才開始普及金屬農具)。鑄鐵(生鐵)的好處是液態還原脫渣,產量大,成本低,適合鑄造,缺點是硬而脆,無法鍛造,不適合制造冷兵器(可以鑄炮),但適合代替青銅鑄造工具和農具。
中國液態冶煉生鐵和固態還原熟鐵並列發展,歐洲只發展後者,13世紀後才從蒙古人那裏學會高爐冶鐵。所以說,中國古代冶鐵技術是沿著正常科技樹發展,歐洲才是走歪了科技樹畸形發展的典型。
因為有高爐冶鐵,所以中國西漢時期就發明了炒鋼法,逐漸取代百煉鋼。南北朝時期又在炒鋼法基礎上發展出灌鋼法,利用生鐵和熟鐵混合做原料生產鋼則比百煉鋼進了一大步,一直是19世紀中葉工業化煉鋼前生產效率最高的制鋼法,而近代工業化煉鋼本身也是受炒鋼法的啟發(貝塞麥發明轉爐就是直接受其啟發)。
![](https://img.jasve.com/2024-4/efca97f007da7103f1a85da862de0c80.webp)
至於用鑄鐵(生鐵)生產熟鐵,那是得有可鍛鑄鐵才能辦到的事情,可鍛鑄鐵是歐洲19世紀才發明的東西,雖然有說中國漢代就有灰口可鍛鑄鐵,但缺乏證據支持,存疑。某人說中國拿生鐵鍛造熟鐵,那等於說中國冶鐵技術完爆西方,難道不是在自抽麽?
其對炒鋼法的認識也是完全錯誤。熟鐵熔點比鋼還高,19世紀中葉以前,人類根本無法直接液態煉鋼,當然也無法液態冶煉熟鐵。而生鐵脆而硬是無法透過鍛打脫碳變成熟鐵的。
所謂炒鋼法,根本就不是某人說的用生鐵做熟鐵,再滲碳做成鋼,而是在冶煉生鐵的過程中一邊攪拌一邊加入礦粉和碳粉,隨著鐵水含碳量降低,其熔點會逐漸升高,鐵水逐漸凝固,也就越來越難以攪拌,高爐只能達到1200攝氏度,而液態煉鋼需要1500度,是古人無法達到的。所以這時候加入碳粉提高鐵水含碳量,降低熔點,使鐵水獲得進一步熔煉,降低其雜質含量,使其成分接近鋼。其生產效率和質素都要高於固態還原熟鐵滲碳的百煉鋼(固態還原脫渣不徹底,質地不均勻,質素不穩定,成本高,質素差,產量少)。
而灌鋼法則是在炒鋼法基礎上更進一步發展,用初步熔煉的生鐵水,取代碳粉,灌入攪拌後逐漸凝固的鐵水中,生鐵水含碳量比先前脫碳攪拌熔煉過的鐵水高,這樣混合後,兩者的含碳量就中和了,便於進一步攪拌熔煉獲得鋼,其對生鐵的利用率要高於炒鋼法。
而西方古代因為沒有液態冶鐵,只能發展到固態還原熟鐵滲碳的百煉鋼。煉鐵技術殘缺,煉鋼技術則比中國落後兩代。至於說1-2世紀的羅馬,連百煉鋼都沒掌握,拿什麽跟漢朝比?羅馬人為什麽用短劍?因為這玩意就是熟鐵劍,軟得要命,一磕就彎,沒法做成長劍,(青銅劍雖然不軟,不會一磕就彎,但青銅強度不如鋼,易折斷,同樣不適合做成長劍)。凡是掌握百煉鋼技術的都不會用這種形制的兵器作為軍隊主戰兵器。看看歐洲中世紀的騎士劍,維京劍,就要比羅馬劍長很多,說明了已經掌握百煉鋼,中世紀冶金技術比羅馬有大幅發展,但也只達到中國戰國至秦漢時期的水平(燕下都士兵墓出土15把鋼劍平均長度90厘米以上)。
歐洲鐵器雖然出現不晚,但技術停滯,發展遲緩,產量少,難以普及,長期無法取代木器和銅器,甚至兵器上,也無法取代青銅。
羅馬1-3世紀的青銅矛和箭鏃:
![](https://img.jasve.com/2024-4/a655c7dbaeb9165b7b472fdc7a715525.webp)
![](https://img.jasve.com/2024-4/cf6bde5f75b97374b0b07554b885e63f.webp)
1-5世紀的青銅甲片:
![](https://img.jasve.com/2024-4/98d2ed9ae2602dcde1da7023783493a5.webp)
中世紀,6-11世紀的青銅箭鏃:
![](https://img.jasve.com/2024-4/5ffcaea8511ebfdc2794fa548d49302c.webp)
14-15世紀的歐洲青銅矛:
![](https://img.jasve.com/2024-4/e2fb968d0a550707e43efe6f9da84b08.webp)
12-14世紀的長弓青銅箭鏃:
![](https://img.jasve.com/2024-4/93f6ce41d949401519a86db3513186f9.webp)
![](https://img.jasve.com/2024-4/59e4f12bb8de228162aa202db573037a.webp)
愛爾蘭的11-13世紀的全木犁
![](https://img.jasve.com/2024-4/6749975fe34e116d5d29e33092effccd.webp)
對於冶鐵技術,聽信謬論對老祖宗妄自菲薄是很無知的。這是比四大發明更值得中國人驕傲的東西。
某些缺乏歷史唯物主義史觀的人看到19世紀中後期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歐洲將前工業社會的中國和東方遠遠拋在後面,就悲哀地感覺仿佛中國不是落後西方一個工業革命,而是落後一千年,自古就落後,一直就落後,文化根子上落後,甚至人種上落後(他們從來就有意無意地忽略了19世紀工業革命給西方自身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對這類人,你跟他們在具體問題上纏結再多也沒有什麽意義,唯一能開的藥方就是學習歷史唯物主義。
============================================================
@
中亞細亞的夜空你很有想法!
當然,人都是有想法的,只是有些人想法基於客觀事實和科學,有些人想法基於神話和迷信。有些人想法形成於大腦,有些人想法產生自臀部。我們並不能說後者沒有想法,通常情況下他們是很有想法的,用一句成語形容的話就叫做匪夷所思。
勸你組織好邏輯再用百度搜尋找論據,冷吧那套牛頭不對馬嘴的就省省吧,對邏輯混亂的強辯癥患者,本人壓根沒興趣理。你自己開心就好。
看你抓狂,提醒你一點邏輯要點——是和非,有和無,好與壞,多與寡。
是和非——熟鐵硬度請查金屬材料手冊,強辯吹水沒用。
有和無——漢朝同時期羅馬有鋼劍麽?
好與壞——你想拿芯部淬火到500+維氏硬度的淬透廢品證明羅馬掌握比熟鐵劍更高級的玩意?你貼的東西已經證明沒淬過火的羅馬熟鐵劍就200維氏硬度都不到的東西,不是一磕就彎是什麽?除此之外就是芯部淬透到500+,刃才不到700維氏硬度的廢品(一碰就斷)。唯一能看的芯部300,刃部770的劍也不是漢朝同時期羅馬的,而是尼達姆沼澤出土的公元3-4世紀的日耳曼劍(跟劉勝墓出土的刃部900+芯部300維氏硬度的漢劍相比還差得遠),而且同批出土的劍裏這僅是孤例,其它大部份是淬透的廢品,說明當時根本就沒有掌握成熟的淬火工藝。
多與寡——有和普及,個例與普遍的區別。中國古代鐵犁生產和使用的工藝和實物證據一大堆,歐洲18世紀前的鐵犁普及的證據呢?中國漢代以後鋼鐵取代青銅的證據一大堆,歐洲13世紀前鐵器大規模取代銅器的證據呢?或者拿出13世紀之前歐洲液態冶鐵的證據也可以,不用顧左右而言它地轉進。
去知網上搜一堆你自己都看不懂的論文來斷章取義,這套冷吧地鬼大仙的把戲還是省省吧,鍵盤開飛機還不嫌丟人?
PS:不用@我,我已經把你拉黑。
================================================================
某人用中世紀(晚期)畫來證明歐洲普及鐵制鐮刀,這種邏輯就叫匪夷所思。有和使用並不代表普及,更多情況下恰恰是作為稀缺工具集中發放使用。何況是出現藝術作品中,我們知道古代許多藝術作品是反映理想生活而不是現實生活,特別是中世紀歐洲,宗教生活才是藝術表達的主題,即便反映現實社會活動,也是進行理想化處理的。所以拿中世紀畫中的內容來證明中世紀歐洲生產力發展水平,就好比拿敦煌飛天壁畫來證明中國古代掌握航空、航天技術一樣可笑。
================================================================
本不想離題,奈何某人以國內自由派的三觀認識世界,給所有事物上莫名其妙的帽子。那麽本人也在此聲明自己的政治立場——在本人眼裏,你們自由派、冷吧洋奴與周帶魚,5M黨屬於同一類人。區別不過是給趙家或外國趙家當自覺和不自覺的幫閑而已,自覺者尚且可做營生,不自覺者就著實可憐了
而本人與你們不同,本人有一點自覺,自知屁股不在東邊趙家,也不在西邊趙家,思來想去只好自覺地坐到張三李四家P民一邊。
P民不想被趙家忽悠,只能多學點姿勢,懂點唯物主義的東西。
================================================================
補充說明某人轉進的槍炮發展問題。
簡略說一下,13世紀後蒙古人將高爐傳入歐洲,槍炮發展是在這之後。人類最早管型金屬火器是中國的銅手銃,為鑄造。歐洲早期小型火炮是用熟鐵圈制加鐵箍加強(這個工藝他們比較熟練)。隨著口徑加大,逐漸發展為鑄造火炮,但一直到19世紀初,鑄鐵炮也無法取代銅炮(鑄鐵炮比銅炮重,多用於對重量不敏感的艦炮和要塞炮)。
19世紀初至一鴉,英國銅炮因為經過威爾金森鏜床加工內膛,精度高於中國只經過鉸刀加工內膛的銅炮,比中國先進。但受制於當時刀具的效能,鏜床無法加工鑄鐵炮內膛,所以鑄鐵炮方面歐洲並無優勢,當然清朝地方上粗制濫造缺乏質素監控又抵消了自身技術上僅存的優勢。
至於火槍,基本上是延續早期熟鐵制小型火炮的發展脈絡,當然早期也有過銅制身管的火繩槍,但主流是熟鐵制身管。鍛造熟鐵槍管的工藝並不比鍛造刀劍更復雜,明朝引進火繩槍後很快就學會仿制,燧發槍的制造工藝與火繩槍一樣,只是擊發裝置不同(即便在歐洲,燧發槍因為可靠性問題也始終沒有完全取代火繩槍,真正帶來步槍擊發裝置飛躍的是19世紀初硝酸汞火帽的步槍),而槍管制造材料的飛躍則要等到19世紀中後期,鋼制槍管,後膛步槍(當然硝化棉發射藥帶來的膛壓也飛速提升)。
回頭說中國的火炮,中國由於缺銅,主要發展鑄鐵炮,但鑄鐵脆硬,容易炸膛。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並進一步提高膛壓,中國點了復合身管炮的科技樹。復合身管炮早期是鐵芯銅體炮,即內層身管用熟鐵打造,將熟鐵內層放入模具鑄造進銅制外層中,外側承受火炮膛壓,內層熟鐵則不會像鑄鐵那樣炸裂。後來又發展了鑄鐵熟鐵復合身管炮,即用鑄鐵外層代替銅鑄外層。也不一定就內外兩層,也有更多層疊加,最外層再以炮箍加固。這種復合身管炮能夠有效提高火炮膛壓,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英國曾將2門虜獲的清軍復合身管炮拿回去研究,用作改良早期岩士唐炮的參考(這兩門沿中線刨開的半邊炮身清代復合身管炮現在還擺在英國皇家火炮博物館。)。
另一點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浙江省嘉興縣丞龔振麟在寧波監造火炮期間為了滿足短期內大量鑄炮的需要發明的鐵模鑄炮工藝。鐵模鑄造農具中國早已有之,龔振麟將之用於鑄炮,並創造性地用組合模具的形式解決了大型鐵模吊裝運輸的問題。在此之前,中國采用的是泥模鑄炮,但泥模需要幾個月時間陰幹(泥模內水份會破壞鑄件,甚至使泥模在鑄造時開裂),準備時間長,無法滿足短期內大量鑄炮的需要。而歐洲采用的是沙模鑄炮,雖然準備時間比泥模短,但跟泥模一樣是一次性消耗品。鐵模則可反復使用,準備時間也短得多(主要是內部刷漿,烘幹)。鐵模鑄件表面比泥模好和沙模光潔平整,鑄造質素高。在當時是一種先進的鑄炮工藝,在後來克里米亞戰爭和美國南北戰爭期間也被再次「發明」和使用過(當時俄國、美國北方政府也是短時間內需要大量制造火炮)。但鐵模鑄炮也有缺點,因為鐵模冷卻比泥模快,鑄炮鐵液冷卻時間短,鑄件形成白口鑄鐵效能變脆,影響火炮強度。解決方法是回火調質,改善金屬效能,但作為戰時應急工藝,當時並沒有進一步發展(以中國歷史上對熱處理工藝的熟練掌握,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困難)。另一種方法是用熟鐵內層取代鐵模內芯,用鐵模鑄造復合身管炮(當然這個屬於我開的腦洞,但操作上應該是可行的)。
隨著19世紀後期鋼炮取代鑄鐵炮,這些工藝都被淘汰了。但像復合身管這種火炮設計思路則被沿用下來,一直發展到無畏艦上的大口徑主炮(當然期間又發展出了自緊工藝,內外層炮管也不再靠鑄造在一起,而是分別經過鍛造,機械加工後用機械將內層壓入外層)。
一直到19世紀,說西方槍炮全面超越中國是不客觀的。
有些人根本不明白第二次工業革命前夕冶金革命、工業化煉鋼給社會生產力和軍事技術革命帶來的巨大飛躍,直接將19世紀後期的歐洲水平套到19世紀初。並沒有人說19世紀初中國槍炮比歐洲先進,而是指出19世紀初歐洲槍炮技術上並沒有全面超越中國,中國截至那是還有部份技術是比較先進的(相比落後的方面這部份固然少,但仍然存在)。一鴉英軍火帽步槍比清軍火繩槍先進2代,這是肯定的(這種先進體現在射速,精度,擊發可靠性上,但射程上沒有優勢),一鴉英軍銅炮內膛機械加工比清軍沒有機械加工的先進。但鑄鐵炮技術雙方半斤八兩,清軍某些鑄炮技術和炮身結構還更先進。但清軍鑄炮缺乏質素監控,生產組織處於手工業水平,質素參差不齊有好有壞。英軍鑄鐵炮(艦炮為主)基本納入初步的工業化組織生產,質素更穩定。如果拿當時雙方鑄造的最好的火炮比,清軍並不比英軍差。
19世紀初,歐洲火器比中國先進的地方得益於化學(硝酸汞火帽)、機械(威爾金森鏜床)的發展,但跟冶金有關的炮身材料和結構方面,歐洲並沒有優勢。
====================================================================
某大神又在拿一堆WIKI百科來秀「英文資料」,果真是中文泔貨靠百度,英文泔貨靠維基,滿滿地體現了英文網絡資源的(
![](https://img.jasve.com/2024-4/06e189ea2b4ff9f3af5f913f75221753.webp)
)優勢。然而我建議大神應該再去找幾篇SCI論文出來當論據,起碼更符合大神的
![](https://img.jasve.com/2024-4/ebccbf5b5a87dd6b8f8fdfd32e5631af.webp)
。
可惜大神目前投擲的最高級玩意也就是中文知網了,弄不好還是冷吧群裏地鬼那些人幫扒拉來的。當然我們都知道X是不能一次裝完的,期待大神再次
![](https://img.jasve.com/2024-4/957d5f5c56b1a026109016c5b2a25598.webp)
。
能夠翻墻用搜尋引擎學會開飛機的冷吧大神自然是說什麽就是什麽,不容質疑。本廢物英文是差,連個單詞也不認,只能跟老美客戶郵件溝通
![](https://img.jasve.com/2024-4/c77fa816752f9bebee86435813f6137a.webp)
![](https://img.jasve.com/2024-4/410174010df7b323982073f7f7725a8f.webp)
而冷吧大神英文那真的是好棒好棒的
![](https://img.jasve.com/2024-4/9c83cf04db533beb3f483036f1c91260.webp)
![](https://img.jasve.com/2024-4/a1c453de631a06383e60fe150723dfb3.webp)
![](https://img.jasve.com/2024-4/0477eab2e19185d8c991523f57869b7f.webp)
看來咱們只好跟某大神談談中文的事情了。
![](https://img.jasve.com/2024-4/f460ae9e04667a14bc9a82815fe08717.webp)
![](https://img.jasve.com/2024-4/0b67b90d27a988a1a4b36c1851f03e9a.webp)
我不清楚大神的思維方式是否有異於我等凡夫俗子?還是整日「埋頭」英文」資料」,已經不屑於中文閱讀理解?或者內建選擇性無視功能?抑或大神眼裏山炮是比轟炸機更高級先進的工業產品?
![](https://img.jasve.com/2024-4/029966176841fa35081dfff32737514c.webp)
......好吧,我總算明白了為什麽大家會用山炮來形容某類人了。
大神不用客氣,這是我代表大家孝敬您的
![](https://img.jasve.com/2024-4/7b93ea88af52b26c95f1658916efd963.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