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如何閱讀【二十四史】?

2016-08-25知識

有沒有必要讀二十四史,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已經回答。

如何閱讀二十四史,或者說如何閱讀枯燥乏味、平鋪直敘的史書,其實早有一位先賢指明了道路。

一代大家蘇軾,其實當初讀史書也苦不堪言。他曾寫過一首【夜夢】,前六句是這麽寫的:

夜夢嬉遊童子如,父師檢責驚走書。
計功當畢【春秋】余,今乃始及桓莊初。
怛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掛鉤魚。

此詩寫於蘇軾剛被發配儋州之時,心情郁悶,夜裏做了一個噩夢。他夢見自己回到童年,被父親逼著讀【春秋】。【春秋】何等微言大義,豈是一個小孩子能看懂的?父親給的要求,是通讀一遍,結果蘇軾哼哼唧唧,才讀到魯桓公、魯莊公——【春秋】魯國十二公:隱桓莊閔僖文 宣成襄昭定哀,小蘇軾這才讀了四分之一不到……難怪嚇得差點心肌梗塞。如果那時候有知乎,大概蘇軾也會發個和題主一樣的問題,抱怨【春秋】這麽呆板乏味的書,該怎麽讀下去才好。

時過境遷,幾十年後,又有一個陷入同樣困境的年輕人出現了。

這個人叫王庠,字周彥,是蘇軾弟弟蘇轍的女婿。

王庠是個學霸級的人物,七歲就能寫文章,水準不輸成人。十三歲那年,父親因直言諍諫,被貶官去世。這位少年憤而發下宏願:要閉門讀書,窮經史百家書傳註之學。

軾對這位侄女婿很看重,生怕他空有讀書之心,卻無讀書之法,特意寫信過去,淳淳教導自己的讀史書之法。蘇軾在信裏是這麽說的:

卑意欲少年為學者,每一書皆作數過盡之。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興亡治亂、聖賢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別作一次,求事跡故實典章文物之類,亦如之。他皆仿此。此雖迂鈍,而他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

這段話,可謂字字珠璣,值得反復揣摩。

史書浩如煙海,什麽內容都有,若是漫無目的去翻看,時間精力姑且不說,吸收效率也會特別差,很快就疲了,所以你最好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一個任務,帶著一個特定的目的去讀書,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蘇軾給的建議是,一本史書,要讀很多遍,每一遍都只專註於一個層面,所謂 「每書數過,一意求之」。 想研究政治政策,就著重於書中的奏章言論;想搞懂典章制度,就著重於書中官職升遷禮儀往來,想看明白地理建制,就著重於書中的地名沿革山河變動。

蘇軾自己,就是這麽讀書的。曾經有人問他,你這麽博聞強記,別人能學嗎?蘇軾沒藏私,舉了一個讀【漢書】的例子:

吾嘗讀【漢書】矣,蓋數過而始盡之,如治道、人物、官制、兵法、財貨之類,每一過專求一事。不待數過,而事事精竅矣。

你看,蘇軾讀史書,目的性非常明確,要麽側重於政治,要麽側重於人物、官職、軍事、經濟,每次一件任務,幾遍下來,【漢書】就算是吃透了。

蘇軾的目的性強到了什麽程度呢?有一個同鄉的少年才子叫唐庚,路過定州,去跟蘇軾請教。蘇軾問他最近讀什麽書呢?唐庚說:「【晉書】。」然後咣咣咣地講起來, 蘇軾突然來了一句:「裏面有什麽好聽的亭子名嗎?」 把唐庚給嚇了一跳,再一想,真答不出來。

唐庚回去琢磨了半天,才領悟到這是蘇軾在教他讀書之法,大為感嘆。估計蘇軾當年讀史書,其中有一遍,是專門研究裏面的建築物名稱——竟細致到了這地步。

說白了,只要你帶著目的,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麽,可以對資料有所取舍,專註一道。反復幾次,吸收效率才高。

蘇軾把這種讀書法叫做「 八面受敵 」。典故出自【唐摭言】裏稱贊吳融「才力浩大,八面受敵」,意思是水平太高,八面來敵也可從容應對。我倒覺得,這個命名也許還能解讀出第二層意思: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任憑資料鋪天蓋地,我只盯著我想要的讀。

再結合蘇軾在【稼說送張琥】裏說的那樣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大器可期。

順便說說我自己的體驗。

有一本書,叫做【隋唐兩京坊裏譜】,是一位現代學者楊鴻年寫的。他以【長安誌】和【兩京城坊考】為基礎,加上大量新發現的史料、文物、碑刻,對隋唐長安、洛陽兩座城市的幾百個坊市進行了詳盡的考證。每一坊曾住過什麽人,開過什麽店,有什麽寺廟道觀,出過什麽靈異事件,都做了一一整理。

這本書很見功力,可是也著實枯燥,它的呈現方式是這樣的:



基本上就是大量資料的羅列,讀之味如嚼蠟。我幾次發下宏願要讀完,結果都半途而廢。

後來我決定寫一部長安背景的小說,拿出這本書做參考。這一次翻閱,卻愛不釋手。因為我腦子裏有一個故事的雛形,危機該如何展開?主角在哪一坊遇敵?他往哪裏走才能逃避追捕?是不是還有水路可走?帶著故事讀這本資料,讓整個情節的關節徐徐都接了起來。甚至裏面的一些不經意的小記載,還能給我提供更多靈感。

比如下圖這條記載,原來看的時候,我只是一帶而過。但在構思小說時查到這裏,我眼睛一亮,長安郊區的一處墓葬群落,雖無坊裏之實,卻被當時的居民以「上好裏「稱之,這不就是陰宅鬼裏嗎?放在故事裏,實在是一個天造地設的陰森場景,能生發出許多生離死別的橋段。

於是連帶著,我又把隋唐墓葬儀式、白居易年譜和長安地理捋了一遍。

後來小說寫成什麽樣姑且不論,但我對長安、洛陽的城市布局與風貌已諳熟於心,哪有酒肆,哪能招妓,招了妓去哪裏租牛車,去何處遊玩,聽什麽小曲,給多少纏頭,都熟稔得很。倘使突然穿越回去,我也能像自家附近那麽熟悉。

而且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我並不覺得有多痛苦,因為別有用心。

這就是」八面受敵「讀書法的威力。

最後借蘇軾寫給王庠的話勸告一下:

甚非速化之術。可笑可笑。

讀書不是速成的,再好的辦法,也得持之以恒。以蘇軾的才學,還要時時抄錄漢書,何況我等。朱載上有一次去黃岡拜訪蘇軾,正好碰到他在抄書,回來跟自己兒子感嘆說:「東坡尚如此,中人之性可不勤讀書邪?」

天才都這麽努力,我輩豈不更得加油?你見過淩晨三點的黃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