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1080p」和「2k、4k」的關系與差別在哪裏?

2020-06-10知識

先說結論:
1080P 可不可以是 2K?
—— 可以。
那華為說 1920 × 1080 是 2K 對不對?
—— 不對。

首先需要糾正的事兒是:並非 2K 沒有一個標準的定義,而是和 2K 相關的定義...實在太多了。不同的行業和組織的標準中對於 2K 這個名詞有著不同的定義,而不同定義中的「2K」實在是南轅北轍,甚至說是完全不同的東西撞上了 2K 這個名兒也不為過。

在 DCI 的明文標準(DCSS)中, 2K ,也就是 DCDM*3 容器的大小是 2048 × 1080,但在經過裁切之後,根據不同的畫幅, 2K 也被允許為 1998 × 1080 和 2048 × 858。雖然 DCI 沒有明文規定「 1920 × 1080 就屬於 2K!」,但要是跟著這套邏輯走,FHD 也屬於 2K ... ... 倒也沒有問題。而在 NHK 和 ITU - R 的標準中, 1920 × 1080 更是明文的屬於 2K。

DCSS

所以在昨天的討論中也冒出來一個說法:「2K」= 2560 × 1440 只是約定俗成的坊間說法,壓根兒就沒有什麽組織機構月台,人電影行業電視行業廣播行業都管 FHD 叫 2K ,那憑什麽就華為不能叫嘛?

問題就出在這裏了,倒也有硬要把 2K 和 QHD 對應的行業:顯視器。

在上遊的面板制造商中,起初是不存在「4K」、「2K」、「1080P」這些概念的,我們愛用的分辨率表述方法是 FHD、QHD 和 UHD。長邊更長了就在前面加個 Wide ,還要再長就換成 UltraWide,長到翻倍了就給換成 Dual。寧願用 SXGA、UWXGA 這種反人類的縮寫也不願意換成簡單的「2.5K」。

但是到了下遊,VESA 一拍腦袋就把「2K」/ QHD 和「4K」 / UHD 強捆綁了,這也造成了現在 消費者的普遍認知:得到 2560 × 1440,才叫 2K.

但顯然,這樣奇怪的對應分辨率實際上是不科學的,QHD 幾乎從任何一個角度看都不符合「2 倍的 FHD」,所以說華為在釋出會上管 FHD 叫 2K,是利好消費者在鐵了心的為消費者科普正確的分辨率表述形式...?

可有趣的是:恰恰這樣「沒道理」的奇怪對應,在這樣一段顯示器材寬高比相對固定的時期,成了消費者對比螢幕分辨率最有力、最便捷、學習成本最低的手段。影片的比例可以千奇百怪,但顯示器材受制於產能、產線利用率和切割成本等等不同的因素,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會有一個占據絕對主流的顯示比例,所以即使不同的行業用 nK x:1 的方式表述影片分辨率已經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了,正經的顯示行業也還在用那一套字元數朝著兩位數前進的老標準。

所以這件事情很簡單:1920 × 1080 在不同的表述中可以是「2K」,也可以不是「2K」。且認為 FHD 是「2K」的標準才是更好、更科學的標準。但華為在釋出會上大字宣傳 2K 的 FHD 螢幕,不管出發點如何,一定會造成客觀上的,對一般消費者的誤導。

在引入新的標準時,不論實際上新的標準是否更優秀,但只要新的標準存在比現有標準更寬松的部份,就一定會造成 客觀上的對消費者的混淆。 這種誤導來自於消費者的普遍認知與新標準不匹配,在看到相關宣傳時消費者的預期蓋過了實際的產品力。那該怎樣把這樣一套更好、更科學的表述標準推廣開來呢?早就有廠商給出了標準答案:聯想。

對於低於原消費者的認知 2K 的 FHD 筆記本僅使用完整的分辨率標定,避免了換用新標準對消費者造成的混淆;而對於 QHD 近似分辨率的筆記本,選用大字完整分辨率 + 小字新標準分辨率的標註方式。不僅避免了所有誤導消費者的可能,更把這樣一個切實需要更新標註方式以更好量化的產品用上了更科學的方式來宣傳,讓廠商和消費者站上了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