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冬日三養:養陽,養氣,養心

2024-11-21心靈

封面圖 |物道 ©

頭圖 |清涼地兒-了琹 ©

物道君語:

冬日有三養:養陽、養氣和養心。

立冬一過,溫度眼見著就涼了許多。

即便在溫暖的廣州,晚上赤著腳丫,都感覺冷氣颼颼往毛孔裏鉆,鼻子癢癢想要打噴嚏而不得,只能爬起來套雙長棉襪,捂得嚴實實的,才算好過點。


俗話說 「立冬補,立冬養,來年身體康又壯」。此刻正是調養生息、進補聚能的好時機。

|物道 ©


【靈樞·本神】中說「智者之養神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僻邪不至,長生久視。」


是說智者養生要順應節氣、調和心情、調理陰陽,才不被虛邪賊風侵襲,真正的長生、安康。


所以,冬日有三養:養陽、養氣和養心。

|物道 ©

老話說,「冬季不養陽,一年都白忙」。


冬天寒氣重,人體內的陽氣微弱,就容易遭到風寒濕邪的入侵,所以 冬日養生第一事,在於藏陽、斂陽,好好養陽。

|物道 ©

【趁早睡】

早臥晚起,以待日光


睡覺,是第一等的養生。


李漁就在【笠翁文集】中載:「 養生之訣, 當以睡眠居先。 睡能還精,睡能養氣,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堅骨強筋。」

而冬天入睡,則遵循【黃帝內經】所言:「冬三月... 早臥晚起,以待日光。 」畢竟外面那麽寒冷,哪裏還有比被窩更溫暖的地方呢?


忙碌了一天,只想早早躺下,享受溫暖的被窩將自己包裹,安心的一夢黑甜。睡醒後也不著急起床,按掉鬧鐘,再小小賴個床,看陽光透過窗簾縫隙灑下迷幻的光,真是幸福的時刻呀!

|物道 ©

【勤梳頭】

疏通經絡,固護陽氣


中醫認為: 頭為「諸陽所會,百脈相通」 ,密布著許多穴位。所以 梳頭 ,能夠刺激穴位、疏通經絡,通達陽氣、加快血液迴圈的作用。


明代的【攝生要錄】中也說:「發多梳,去風明目,不死之道也。」


據說蘇東坡被貶後,曾偶遇一位名醫,勸告他早晚堅持梳頭。


彼時他已年邁,又再次遭遇貶謫,精神和身體雙重受創。但他聽從了醫生的建議,「梳頭百下,散發臥,熟寢至天明」,僅半年,便恢復了身健心朗,神氣十足。


還寫下詩曰:「羽蟲見月爭翾翻,我亦散發虛明軒。千梳冷快肌骨醒,風露氣入霜蓬根。」可見從梳頭中受益頗多啊!

|清涼地兒-了琹 ©

【多泡腳】

溫陽散寒,暢通氣血


冬天最容易手冷腳冷,俗語說「養樹護根,養人護腳」,加強腳部的保暖可謂重中之重。


相傳詩人陸遊睡前常用熱水泡腳,他在【劍南詩稿】中還樂滋滋地寫:「老人不復事農桑,點數雞豚亦未忘。洗腳上床真一快,稚孫漸長解燒湯。」


寒冷時節難免鼻塞喉腫,這是感冒的前兆。每每這時,母親總會煮點生姜、花椒水讓我泡腳,暖暖的熱水包裹腳丫,熱氣順著腳底往上竄,泡得雙腳發紅、額上微汗,就趕緊擦幹腳丫,穿上棉襪,鉆進被窩裏好好睡一覺,明早起來保管無事了。


無外乎老人家常說「暖頭暖足勝吃藥」 呢!

|清涼地兒-了琹 ©

古人指出:「 人之生,氣之聚也。 氣聚則生,氣壯則康,氣衰則弱,氣散則亡。」所以氣在,則人不衰。


養氣又可分為先天腎中之精氣、後天脾胃吸收水谷之氣和肺部吸入的自然清氣。


故而 要養氣,既需內服固攝,又要外部激發。

|物道 ©


【五黑粥】

補益腎氣,益精養血


【黃帝內經】雲:「 北方黑色,入通於腎, 開竅於二陰,藏精於腎。」所以想補腎氣,吃黑色的食物最為適宜。


取黑米、黑豆、黑芝麻、烏棗、核桃仁一起煮粥,熬得濃稠,再加些許紅糖調味。早晨來一碗,最是暖胃滋補了。


黑米可「滋陰補腎,健脾暖肝」;黑豆制風熱、活血解毒;烏棗是補虛益氣又養血安神;核桃仁則是溫補肺腎、定喘潤腸的好助力。黑芝麻就不用多說啦,想要頭發濃密烏黑,真是少不了它啊!



【羊肉煲】

健脾和胃,補腎壯陽


老話說:「 冬吃羊肉賽人參, 春夏秋食亦強身。」


在廣州吃到的羊肉煲十分講究:羊肉喜愛用徐聞山羊,選羊腩的部位,最好能用禾稈草撩一下皮,既能去毛除腥,還能多添一份稻草香。


與冬菇冬筍同煲,再丟兩個臘鴨脖,不放鹽也有一股油潤的鹹香,有些地方還會放一些南乳汁提提味,再加水「咕嚕咕嚕」燉到骨酥肉爛,滿鍋赭紅。


還沒吃呢,拿筷子點點醬汁一嘗,呀!鮮、香、濃,光著湯都能就下兩碗大米飯。



【去散步】

出門透氣,緩解壓力


中醫認為,動則生陽。 適時的動一動,讓身體的經脈通暢,就是最好的補氣法門。


冬天晚上風大,可以選擇早晨有陽光的時候出門溜溜。邊走,可以一邊松松肩、仰仰頭,充分活絡一下肩頸及關節。不用走的太快,慢慢晃悠,時而看看花草,時而瞧瞧貓狗,與白雲聊個心事,和殘荷品味得失.....


雖然生活很難,但無論如何,也不要失去散步的欲望。就像詩人王小妮說的:「走上了路,我就覺得我還算偉大,我和我的頭發鼓舞起來,世界被我的節奏吹拂。 走路,陽光就湊來照耀,我身上頓然生長出自己的溫暖。」

|物道 ©

古語雲: 體壯曰健,心怡曰康。 所以 健康,是由身體和心情共同組成的。


尤其冬天是抑郁癥、心臟病的高發季節。可能我們什麽都沒做,也會被蕭條、雕零的季節環境影響,無意識感到心情低落、抑郁消極。


所以在冬季,學會疏導情緒、調節心情,對於養生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物道 ©


【少思慮】

一生淡泊養心機


【靈樞本神】中曾說:"心髓惕思慮則傷神」。


可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難免容易憂思過重,導致氣機郁結、甚至影響胃口,患上腸胃疾病。


相傳四川峨眉山曾有位老和尚,活到了140歲。當地官府派人前去慰問,並詢問他高壽的原因,老和尚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剩有僧人歷更稀。若問延年何法術, 一生淡泊養心機。


人生不過一場體驗,老是擔憂未來的事情,便是在犧牲當下的心情與健康。


嘗試將人和事都看淡些,該過去的讓它過去,過不去的便讓時間慢慢帶走它,著眼當下,不慌不忙。

|物道 ©


【勤搓手】

疏通氣血,強健心力


養生,有時候並不需要我們興師動眾地做些什麽,只要合理利用一下碎片時間就行了。例如:搓手。


正所謂「十指連心」,我們的手指連線著身體許多重要的經絡,如肺經、心經、心包經等等。


閑時搓搓手心,可以刺激心包經,氣血充足心力強;搓搓手背,可以幫助疏通三焦經,通調水道代謝好;按壓一下虎口,可以啟用手陽明大腸經,使臉色紅潤有光澤;再搓搓虎口下的小魚際,疏通肺經清肺熱,抵抗風寒不感冒!


讀到這裏的你,不如嘗試著做起來吧!

|清涼地兒-了琹 ©


【常靜坐】

穩定情緒,精神內守


「脾胃學說」的創始人李杲曾說∶「夜半收心,靜坐片時,此生發周身元氣之大要也。」認為 靜坐可以生發元氣


雖然上班時我們也時常久坐,但靜坐的狀態卻是不同的:


雙腿盤坐或自然端坐在榻上,兩手自然交疊,閉上雙眼,沈肩墜肘,舒腰松腹。先深深呼吸,再勻速慢呼慢吸,將註意力從外部收回身體,專註於呼吸,觀想自己腦海中的念頭起伏、明滅......慢慢恢復自然平糊的狀態。


明代【養生四要】中載:「心常清靜則神安,神安則精神皆安,明此養生則壽。」若是心不靜,便試試從靜坐開始,重歸清凈安寧吧!

|擬見©


養生,並不是一種季節限定,而是一種貫穿始終的意識,是一種關照自己、並愛自己的證明。


是在如今艱難的大環境之下,我們依然不自暴自棄,不擺爛躺平,愛惜身體、關照心靈,積蓄好力量,靜待混亂過去,黎明到來。


2024年這樣挨著挨著,也終於將迎來末尾。 恭喜你又成功度過了這樣難熬的一年,剩下的時光,願多多休息、多多歡笑,保重好自己,前路光明,且歌且行!

|物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