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券業新年展望:告別跌宕起伏的2024,邁向破而後立的2025

2025-01-03心靈
2024年即將收官,對證券行業而言,這一年可謂跌宕起伏。
年初業績下滑、降薪裁員的寒意一直持續至下半年,然而「9·24」行情後「牛市持旗手」忽然爆火,不僅股價率先啟動,伴隨開戶快速活躍、並購支持政策落地等,業績改善預期也逐漸強烈。
與此同時,是貫穿整年的「強監管」和「熱並購」。「長牙帶刺」嚴監管之下,從中小券商到頭部券商罰單均源源不斷。而以「國君+海通」、「民生+國聯」等為代表的合並浪潮也逐漸起勢,券業整合持續推進。
展望2025年,券商未來發展走向何方?行業格局又將如何重塑?券商人面對新變化如何應對?伴隨新年新章開啟,這些問題也將被一一解答。
回看2024:跌宕起伏的一年
監管從嚴、投行遇冷、降薪裁員、領漲A股、開戶熱潮、並購升溫等關鍵時刻勾勒出券商這一年的跌宕起伏。
今年2月,資本市場密集釋放強監管訊號,加大新股發行領域監管力度,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同時,嚴厲打擊從業人員違規炒股,持續強化機構監管。3月,打造一流投行「路線圖」公布,提出5年推動形成10家左右優質頭部機構,券業並購迅速升溫。4月,資本市場新「國九條」釋出後,上市券商監管規定再迎大修。7月,財務造假懲防新規落地,強化對中介機構的監督檢查,同時保薦新規出台。
9月,A股開啟一波快速上漲行情,券商迎來高光時刻。10月,首批17家券商獲準參與央行聯合證監會推出的互換便利操作。12月,首批14家試點「跨境理財通」業務的券商正式展業。
這一年,「長牙帶刺」嚴監管態勢管貫穿全年。因從業人員違規炒股,招商證券60多人、中金公司20多人遭到集體「點名」;因投行業務違規,年內超過30家券商收到監管罰單,華西證券、開源證券以及中原證券等多家券商被采取「資格罰」。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截至12月30日,2024年證監系統及交易所針對券商開出的罰單數量超過270張,違規處罰涉及經紀、投行、資管、自營等業務領域,覆蓋子公司、分支機構以及營業部等範圍。
這一年,股權融資市場持續遇冷,券商投行業務收入仍持續承壓。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30日,2024年券商股權承銷家數342家,同比減少超六成;股權承銷收入合計54.16億元,同比下滑78%。經紀業務業績增長乏力,43家上市券商前三季度經紀業務收入合計約664億元,同比下滑13.58%。
隨之而來的是券商「降本增效」。今年以來,國信證券、光大證券等十數家券商撤銷了營業部上百家。中信證券、中金公司等頭部券商則對投行部門進行了調崗或降薪裁員調整。
從薪酬情況來看,在2024年半年報中,海通證券、中金公司等多家券商均提及上半年職工費用減少、員工成本下降等。據Wind數據統計,2024年前三季度,43家上市券商應付職工薪酬合計約1121億元,同比下降17.51%;人均薪酬37.88萬元,同比下降約7%。多位在北京工作的券商員工接受記者采訪時均表示,2024年收入出現明顯下降且預期未來收入仍可能繼續下降。
在行業普遍面臨降薪裁員的這一年,證券從業人員發生了大幅銳減。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截至12月30日,券商從業人數較年初減少1.56萬人,其中一般證券從業人員減少超1萬人,證券經紀業務行銷及證券經紀人減少近9000人,保薦代表人減少超180人。對比前兩年,2023年從業人數減少約2千多人,2022年從業人數增加超1.2萬人。
不過,這一年券商也迎來一些「幸運」時刻。
「9·24」一攬子刺激政策後,「牛市持旗手」券商股迎來全年高光時刻,接連掀起漲停潮。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30日,自9月24日以來證券板塊(申萬二級行業)50只個股全部錄得正漲幅,8只個股漲幅超過50%,其中東方財富區間漲幅超過153%。從全年來看,證券板塊年內表現跑贏大盤,申萬二級證券指數年內漲幅達到35.69%,上證綜指、深證成指、滬深300年內漲幅分別為14.53%、12.04%、16.55%。
隨後,A股交易「過洪峰」,券商在10月迎來開戶熱潮,監管喊話券商國慶假期24小時值守、加大壓力測試力度,券商則透過線上「不打烊」、線下社區拉橫幅等花式攬客。據上交所官網統計,2024年前10個月新開戶2031萬戶,其中1月至9月的月均開戶數為150萬戶, 10月新開戶數量685萬戶,達到平時水平的4-5倍。
根據東興證券非銀研報數據,10月日均成交額超2萬億,與前兩月相比大幅提升;11月和12月日均成交額雖有所回落,但仍穩定在萬億上方,市場交易的持續活躍為券商財富管理業務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機構預計,「924」新政推動市場熱度回升,三季度上市券商收入與盈利增速有望築底2024年。民生證券最新研報分析,2024年前三季度上市券商營收與凈利潤增速回升至-2.5%/-6.5%,預計2024年全年業績有望實作築底回升。
另外,在一流投行「路線圖」公布後,券商並購重組起勢。9月,「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兩家頭部券商的合並更是掀起新一輪合並浪潮,市場對「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國銀河+中金公司」等頭部券商合並組合猜想不斷。
同時,國聯證券與民生證券、浙商證券與國都證券、國信證券與萬和證券、西部證券與國融證券的合並也在持續重新整理進度。
在國內同業競爭加劇的同時,部份券商正加速布局海外業務,尋求新的業績增長點,東南亞市場成為券商眼中的「香餑餑」。
比如,中國銀河將東南亞地區作為國際業務的發展重點,透過並購將國際業務網絡從香港延伸覆蓋至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市場,4月將其馬來西亞子公司「銀河—聯昌」更名為「銀河海外」。9月華泰證券旗下子公司率先以中資券商身份獲批越南證券交易程式碼,布局越南謀求新興市場發展機遇。
展望2025:適應變化,破而後立
站在年末展望2025年,不同的券商人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有人說未來「不確定」,有人說行業面臨「洗牌」,也有人表示「充滿期待」。
「目前全行業券商超過140家,在同業競爭白熱化、市場份額集中度提升的當下,券業已經開始重新洗牌。」一位券商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在新的行業定位和發展目標下,舊的業態正在被打破,未來行業格局將在券商並購重組主線下重塑,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頭部券商面臨新一輪角逐,中小券商面臨轉型挑戰,能否在激烈的同業競爭中突圍尚存在不確定性。
「費類業務競爭加劇、全面註冊制、機構化的大背景下,券商競爭轉向專業化、綜合化業務,頭部券商綜合業務優勢帶來市占率持續提升,行業集中度提升趨勢進一步凸顯。」東吳證券非銀團隊分析稱,大型券商將透過並購進一步補齊短板、鞏固優勢,中小券商透過外延並購有望彎道超車、快速做大,實作規模效應和業務互補。
業內預計,明年自上而下的並購潮仍將持續,監管鼓勵頭部券商並購重組、打造世界領先一流投行。據東吳證券研報分析,未來打造一流投行的發展路徑主要有幾種,一是依托集團化優勢,全面發展;二是主動尋求擴張,增強業務板塊實力;三是主動尋求擴張,增強區域實力;四是被動收購,主要是同一股東下的股權整合或風險事件後的整合。
未來券商業務的發力點又在哪裏?在東興證券非銀首席分析師劉嘉瑋看來,在政策導向疊加業內競爭加劇,經紀業務綜合傭金率下滑趨勢延續,財富管理轉型仍是當前經紀業務的核心突破口,如成功轉型有望帶動經紀業務拐點出現。
劉嘉瑋在研報中分析稱,當前市場交易的持續活躍為財富管理業務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與參控股基金公司的有效協同成為券商財富管理加快發展的重要路徑,ETF投資快速興起也給券商財富管理提供了新發展方向,因此未來一段時期財富管理仍將是兼具發展確定性和彈性的成長性業務板塊。
對於投行業務而言,在投行業內人士看來,需要一邊適應當前資本市場的新形勢,一邊積極拓展新的市場機會。「在等待政策進一步放松的同時,未來需要積極挖掘符合新質生產力、符合國家戰略以及科技自立自強的IPO專案。同時,對存量專案也會進行再次篩選重新尋找上市機會。」一位中部地區投行人士告訴記者。
而在另一位頭部券商投行人士看來,要抓住當前市場並購重組主題下的上市公司業務機遇,不斷提升自己的產業認知能力,幫助上市公司透過並購重組實作產業升級。
「明年A+H是大方向。」一位在上海工作的投行人士則表示,並購重組業務是頭部券商的強項,市場份額集中度較高,上市公司港股再融資將是其明年業務重點方向。
過去一年自營業務成為券商業績的重要支撐,而股債市場的波動也加劇了券商自營業績的分化。劉嘉瑋表示,明年市場波動和分化或將延續,資產配置能力和風控能力將成為券商投資「勝負手」。雖然自營投資已成為證券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和超越可比同行的關鍵突破口,但面對股債市場的劇烈波動,自營業務盲目擴量並不可取,穩定性亦是業務能力優劣的重要考量,需要實作高beta和穩定增長動態平衡。
國開證券預計,2025年政策將延續金融工作會、新「國九條」形成的改革框架及路線,嚴控風險,提高資本市場服務新質生產力的能力。一方面,將突出功能性,提高券商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能效,促進行業功能發揮。預計後續監管層將透過融資專案稽核方向把控、投資標的引導、對券商的分類評價細項調整等路徑,繼續引導市場資源傾斜於重點領域及區域,投行專案將進一步聚焦。另一方面,券商合規風控基礎將持續夯實。預計未來政策及制度將持續提升對券商內部合規風控的要求,倒逼券商透過制度完善、能力建設等,加強合規風控管理能力。
此外,也有不少券商人對2025年「充滿期待」,期待的是有更多利好政策落地。「自9月底以來,一攬子政策的不斷出台和刺激,讓券商人從過去一段時間的煎熬中看到希望,經歷10月以來行情的震蕩回呼後,大家把希望寄托在2025年,期待有更多有力的刺激政策落地,推動實體經濟回暖以及資本市場復蘇。」一位頭部券商營業部人士表示。
「更有力度的宏觀政策或在路上,2025年證券行業或將借資本市場復蘇東風延續業績改善趨勢。」劉嘉瑋分析稱,從國內資本市場監管角度看,當前嚴監管環境仍未發生變化,短期內能否出現更多行業政策催化劑猶未可知。同時,證券行業由於自身特殊內容,在直接受益於本行業利好政策的同時,還將間接受益於宏觀經濟復蘇和利好全市場的各類政策的出台。因此在宏觀環境不確定性仍存的情況下,2025年有更多的政策紅包可以期待,政策力度將很大程度決定行業業績和估值修復的高度。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