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有一種現代化,我們一直沒寫進檔裏

2024-12-17心靈

要說2024年最讓國人感到意外的一件事,大概就是中國被強行扣上已開發國家的帽子,感覺全國人被開了一個大玩笑。

中國當然想成為已開發國家,但那要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而不是被硬捧上去。

已開發國家門檻很高,人均GDP2萬美元是硬杠杠。中國(大陸)326個地級市,過線的不到30個。

但達到這個標準,也只是一只腳踏上了已開發國家門檻,另一只腳?就是服務業GDP占比超過60%。

中國富裕的地方早已經在沖刺了,新近出台的地方十四五發展綱要,有很多省份、城市把提升服務業提到顯著位置。

比如浙江省、深圳市等十多個地方給服務業占比突破60%劃了時間線;而一些早已達到70%的城市,更是力求更進一步,北上廣等11個城市為了被納入了國家服務業開放擴大綜合試點搶破了頭,上海甚至提出2025年要75%的目標。

75%什麽概念?不如紐約、倫敦、東京,可與巴黎、舊金山比肩。

為什麽中國最發達的地區如此重視服務業?

2016年中國服務業比重超50%,當時的媒體、專家曾說了這麽一句話: 今後的經濟要看服務業臉色行事了。

只是當時大多數人並沒有領會到其大義。

經過了8年的探索,人們越來越認識到: 中國經濟增長的下半程能不能走好走穩,服務業就是那個關鍵因素。

那麽,為什麽偏偏是服務業要承受其重?又是什麽樣的服務業能承受之重?

一次不動聲色的關鍵調整

2024年7月30日,政治局召開會議,強調要以提振消費為重點擴大國內需求,明確提出:把服務消費作為消費擴容升級的重要抓手。

會議特別點名三大類產業:

1)挖掘基礎型消費潛力:餐飲住宿、家政服務、養老托育;

2)激發改善型消費活力:文化娛樂、旅遊、體育、教育和培訓、居住服務等;

3)培育壯大新型消費:數碼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

8月繼而重磅推出【國務院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素發展的意見】。

……

服務業上屢屢登上中國最重要的會議和紅表頭檔,挖潛、升級、壯大……對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是中國轉換增長主引擎的重要訊號。

像中國這樣的大國,最終一定要走上消費驅動這條路,工業現代化之後必然是服務業現代化。

積弱積貧的歷史,大國博弈的現實,讓中國人習慣了對制造業高看一眼,要轉過這個彎有點難。

但這個彎,必須轉!

問一個簡單問題,今天的中國與最已開發國家(美國)相比,哪些產業的差距最大?

答案不是頻頻登上熱搜的半導體、光刻機、AI……按照權威人士的說法,在這些領域,中外(美)最尖端技術的差距大約為5-20年,但產業差距僅3-10年,有些甚至還領先。

前谷歌CEO艾歷·施密特曾說,在AI最頂尖技術上,美國領先中國十年。但11月在哈佛政治研究所的一場論壇上,他又說,在開發更強大的人工智能的競賽中,美國落後於中國(側重點似乎是套用層面)。

中外差距最大的正是民間說的那些「伺候人的」行業,比如專業服務、金融服務、房地產租賃、文化娛樂、零售等等,但它們位於「微笑曲線」高高揚起的兩端,包括設計、品牌、金融、售後、物流……以及生產型服務業。

在三大產業中,恰恰是服務業的現代化最難。

服務業直接面對生活,服務業現代化追求讓大多數人享受到高品質且便利的生活,分享社會產品的極大豐富。

最簡單的例子,嶺南的新鮮荔枝過去楊貴妃3天能吃上,現在是差不多人人都行,而且更快,靠的就是服務業現代化。

為什麽只有現代服務業可以單獨定義已開發國家,是因為服務業是對物質的再加工和價值的再賦予的產業,用一句時髦的話就是,重塑農業、工業,讓其更現代更有含金量。

今天的中高端工農業產品包含的服務價值越來越高。 一部6000元的智能電話,硬件制造只占不足一半,另一半是軟件、專利和服務的價值,而且未來這部手機的增值部份基本上都來自服務。

但要讓服務業現代化非常難,地球上大約二百個國家,能達到僅37個,二戰結束後的七十年,成功進階的更是只有兩個:南韓與新加坡。

為什麽現在如此重視服務業?因為在中國完成工業化,GDP增速降到5%以下之後, 只有服務業現代化才能促進工農業轉型升級,最大程度的滿足普通人對於幸福生活向往。

跨越門檻的中國路徑

2023年,服務業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其GDP占比為54.6%。

從占比50%到54.6%,中國用了6年時間,服務業前進演化之難,由此可見一斑。

服務業現代化的實作路徑有二:

1)先發優勢,厚積薄發;

2)後發優勢,換道超車,就是鄧公那句話,科技的力量。

嚴格說,這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是不同歷史時期可以有所側重。

中國大多數地方的選擇都明顯側重第二條路。

2024年11月22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研究平台經濟健康發展的工作,特別指出,「發展平台經濟事關擴內需、穩就業、惠民生,事關賦能實體經濟、發展新質生產力」,平台經濟正式被納入了新質生產力。

平台經濟是互聯網、數碼技術商業化在中國落地的集中體現,放在全世界都具有領先性和代表性。那麽, 以數碼化為基礎的平台經濟真能助力服務業完成從傳統到現代的蛻變嗎?

看看杭州亞運呈現給世界的生活圖景——

哪怕一個外國人,只要一部手機,他就可以立刻和這個千萬人口的城市全方位連線:所有亞運場館,11萬+餐館、100+星級酒店、3000+咖啡館、1000+茶館、1000+酒吧、近萬家奶茶店;2萬輛出租車、1600多條公交線、12條地鐵;超過100個風景區,250+商場和綜合體、上千家便利店、超5000個小超市、超2000個農貿市場、超一萬家服裝店……

依靠在數碼化、平台經濟上的後發優勢,中國不只是一二線城市,甚至是十三線縣城,也能享受到很多已開發國家都享受不到的快捷、便利和品質生活。

然而,杭州只是偌大中國一個小切面,現實是我們服務業整體依然傳統、落後。

看服務業GDP占比,中國326個地級以上城市——

80%以上的,北京獨苗一根;

70%-80%的,有上海、廣州、杭州、烏魯木齊、海口,三亞、張家界、甘南等8個;

60%-70%的,則有深圳、成都、天津、西安……22個城市。

31:326,不到百分之十。

然而,2023年,4個直轄市加上廣深,僅6市服務業就創造了全國十分之一的GDP。再放大一點,中國服務業(GDP)城市前50,占全國城市數15%,卻合計創造了全國60%的GDP。

為什麽政治局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頻頻講服務業,明白沒?哪怕只是守住了這50個城市的服務業,全國經濟就不會差到哪裏去。

如果中國服務業占比能夠提升到已開發國家的水平,這意味著經濟上又一個黃金十年,甚至二十年,意味著目前困擾我們就業、產能、經濟增長乏力……等問題都不再是大麻煩。

剩下的,也是最關鍵的, 怎麽實作? 上海、深圳、杭州,大致可以代表實作服務業現代化的三條路徑。

1)上海路徑

上海堪稱中國服務業現代化標桿,服務業占比超過70%。

中國最具國際範的都市,世界500強中國總部首選,全球頂級品牌最密集的中國城市……這些頭銜既彰顯了上海服務業達到的高度,也顯示了上海經濟、產業的厚度。

上海是典型的先發樣本,1843年開埠,商業化第一步就是和世界最高標準對齊,此後的每一步都得天獨厚,工業化初期更是一城獨占全國(不含東北)近一半的工廠和工人……才有了今天這般大氣象。

厚積薄發這條路,上海集天時地利人和做到了極致,別的地方學不來。而且用了近兩百年,太久了。

2)深圳樣本

四十年,走完了上海全前進演化行程一多半,難怪深圳被稱為人類建城史的奇跡。

從漁村起,先港口經濟、工業經濟,再服務經濟、創新經濟,服務業GDP占比2023年達到62%。

第一個商品房、第一張股票、第一家股份制銀行、第一家股份制保險公司……最繁榮的民營經濟,但「特區」兩字足以讓後來者敬而遠之。

絕無僅有的制度優勢,地方層面最大的「放權」,離香港近,吸引了全國最敢闖、最有想法、最能打拼的一批創業者……讓深圳樣本變得獨一無二。

如果說真有什麽可以學的地方,那就是早早就把服務業現代化上升為城市發展頂級戰略,立誌要做全國最會「搞服務」的城市,利用一切可用的後發優勢,尤其是科技。

3)杭州經驗

相對深圳,杭州更像是一個天資稟賦還不錯,但更多憑借自己努力改變命運的普通人家的孩子。

長期處在上海的影子裏,吸引人才、投資一度都不占優勢,如果按部就班的發展,也許就此中庸了下去,但抓住了互聯網革命平台經濟的風口,才終於脫穎而出。

杭州,服務業GDP比重1999年達到40%,2023年就突破了70%,這個速度,即使深圳也望塵莫及。

三條路徑,三種選擇。全國326個地級市,大多數資質中庸,選哪條路才能後發先至,實作服務業現代化,還用細說嗎?

服務業數智化,中國經濟最穩的下一步

杭州趕上了好時候,但更重要的是,杭州牢牢把機會握在手中。

就像很多人最初看到二維碼,僅僅是認為它便利了支付與交易達成,卻很少去想,一旦有了強大的平台經濟加持,它就能重新定義商業,定義人們的生活方式。

杭州敢想,也能把事做大。

如今的杭州已然成為全國數碼化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從擁抱互聯網到全城各行各業進行數碼化升級,從「移動支付」到「網上辦事、一次不用跑」再到「智能創新的亞運之城」,杭州拼接服務業現代化與科技創新迅速躋身中國城市發展的第一梯隊。

202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數碼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明確提出,「普及數碼生活智能化,打造智慧便民生活圈、新型數碼消費業態、面向未來的智能化沈浸式服務體驗」。

去年,商務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快生活服務數碼化賦能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5年初步建成「數碼+生活服務」生態體系……到2030年,生活服務數碼化基礎設施深度融入居民生活,形成智能精準、公平普惠、成熟完備的生活服務體系。

這些檔既是目標指引,也是對杭州等一批先行者探索服務業現代化經驗的肯定。

人類經過四次技術革命,第一次是蒸汽機,計量單位是馬力;第二次是電氣化,靠的電力;第三次是互聯網,靠流量,可稱之為網力;第四次就是以AI、雲、大模型為代表的數智化,其核心是算力。

如果說網力更多綻放在了生活消費領域,促成服務業的初步現代化,那麽算力的驚人能量最終則要承擔起全產業經濟形態轉型升級的重擔。

在推動AI落地、產業數智化方面,杭州也在吃「螃蟹」,並 探索出一套「政策引導結合平台創新技術和產業數據」等多元力量融合的「杭州經驗」,湧現出了一批頭部企業。

外賣小哥用支付寶「碰一下」快速登記

支付寶 為例,作為數碼開放平台,連線了近400萬個商家機構小程式,為消費者提供政務辦事、掃碼點單、生活繳費等上萬種生活服務。近年來,在「千行百業」數智化轉型升級的實踐中,支付寶則更多幹起了技術助力的大活。

比如看病就醫有 數碼健康人「安診兒 」,不知道掛號掛哪科,報告怎麽看,看病流程……問它,自2023年11月上線以來,已服務了1000多家醫療機構,超1000萬人次,使用者滿意度98%;

文旅智能體「杭小憶」 ,可以幫忙做攻略、訂酒店、查美食、用AI講解西湖等景點,專攻外地遊客,數據顯示,今年十一期間「杭小憶」服務遊客近250萬人次,帶動文旅關聯消費高達10億元。

就業有 AI數智人「小顧」 ,9月至今累計服務大學生、藍領青年等求職者10萬人次,推薦1萬多個崗位,解答咨詢問題準確率高達99%,平均每次可給單個求職者節約20分鐘,人崗匹配求職效率較傳統人工方式提升至少10倍以上。

另外,杭州市人社局還專門在支付寶上線了 「就業創業一張圖」 促就業功能,為杭州地區使用者提供一鍵導航求職、一鍵獲取創業幫扶等服務。

過去十年,浙江吸引了1000萬人口,在全中國僅次於廣東,杭州甚至一度超過深圳、廣州成為中國當年外來人口最多的城市,這是一個杭州與服務業現代化、政府與企業、城市與國人相互奔赴的故事。

要知道,1000萬人不全是阿裏、螞蟻、海康吸引的程式設計師,隨著數碼化產業的蓬勃發展, 每一種數碼新技術往往會重新整理經濟形態,都會需要現實世界的配套工種:

如零售業數碼化,需要配套的快遞、直播、平面模特、平面設計、營運;餐飲服務業數碼化,需要配套外賣小哥、閃送、跑腿、小店數碼規劃師;移動支付線下化,需要配套收錢碼軟件開發、二維碼地推、支付終端制造商;打車的數碼化,需要配套的網約車司機;平台服務的數碼化,需要配套線上眾包客服等等。

網力時代 ,我們辦一件事有點像是逛商場,自己去搜尋別人擺在貨架上的東西,找到自己可以用的;在 算力時代 ,它變成了邊聊、邊辦、主動服務,那些依托大模型的不同模組會把你所需要的服務,都呈現在你眼前。

為了給服務業機構、商家數智化降門檻,支付寶還推出了百寶箱智能體開發平台,讓商家機構可0程式碼、最快1分鐘建立專屬智能體,並一鍵釋出到支付寶小程式、支付寶App等,實作與上下遊的快速連線繫結。

在不久前支付寶二十周年慶祝會上,創始人馬雲也現身發言:

AI會改變一切,但這不代表AI能決定一切。技術固然重要,但是未來真正決定勝負的,還是今天我們為這個即將到來的時代做了些什麽真正有價值而又是與眾不同的事。

支付寶未來能做的,依然應該是過去20年所堅持的那些,讓科技給每一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帶去進步和改變。

服務業現代化最終要落在服務生產方面,杭州已經悄悄開啟這扇大門。

結語

想知道服務業現代化將如何塑造一個城市、一個國家,塑造普通人的生活,杭州就是一個最經典的樣本。

一個地方,你可以沒有獨特的資源稟賦,也可以沒有強大政策扶持,同樣能夠讓自己變得更好。

1998年上海服務業占比超過50%,2011年超過60%,2020年超過70%;

2007年深圳服務業占比超過50%,2016年超過60%,2025年超過70%(預計);

2009年杭州服務業占比超過50%,2016年超過60%,2023年超過70%。

今天,當一些努力招商引資,仍然把工業作為擺脫經濟困境突破口的地方,糾結於「月薪一萬也招不到工人,只要三四千的大學生一抓一大把」,而在初步達成服務業現代化的地方,哪怕你只有中小學學歷,上進的機會也可能無處不在。

身份、階層都是可以輕易打破的,或許發展的思路需要做個大的改變了。

未來十年,以算力為核心的數智化將成為社會經濟中最活躍、最具創新性、最能創造效益的部份。不要覺得奇怪,這一規律曾在紐約、舊金山、倫敦、東京、上海反復上演,那些掌握著通向未來技術的城市,將掌握可持續發展的動能,笑到最後。

新技術浪潮已經把改變命運的視窗開在了每一個人面前,這是中國城市最好的實作自我升級的機會,這也是篳路藍縷了數十年的中國人,把對幸福的向往變成現實最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