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美國學精神分析的占比不到10%,精神分析被認為是非科學,為何中國大部份心理咨詢師治療還是做精神分析呢?

2021-11-15心靈

按照知乎的老規矩,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麽。

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導向的咨詢師們,看到這篇回答,請保持冷靜,這裏我只展示數據,都是客觀事實。

關於「美國學精神分析的占比不到10%」這一句結論,我真的上網找了很久,但是沒有找到相關的資料。雖然說這個比例符合我的個人經歷,但是沒有統計數據,那就存在主觀偏見的可能。

但是我的確找到了一些數據,和10%的比例相差並不大。

我找到的這篇報告是來自於美國心理學協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以下簡稱為APA),報告的全名是: 2008 APA SURVEY OF PSYCHOLOGY HEALTH SERVICE PROVIDERS [1]

轉譯為:2008年美國心理學協會心理健康服務提供者調查

封面是這樣的:

這份報告的確比較舊了,我也找到了APA2015年再次進行的調查 [2] ,但是2015年的報告裏沒有統計不同心理治療取向的數據,所以我們只能看2008年的報告了。

關鍵點在該報告的table 15和table 16,裏面分別列舉了心理學家采取不同心理治療取向的比例:

請註意:這裏代表的是」Primary Theoretical Orientation「,也就是說被調查的心理學家只能選擇一種心理治療作為自己的」首選的心理治療取向「。

註釋:

  • 以上可以看到,采取認知行為療法也就是CBT的心理學家最多,占到38.9%(請看Cognitive/Behavioural那一欄)
  • 而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的心理學家並不多,占到15.6%(請看Psychdynamic/Psychoanalytic)
  • 如果我們把「認知取向」(Cognitive)、「行為取向「(Behavioural)、」認知行為取向「(Cognitive/Behavioural)都加起來,那麽會占到46.9%,也就是差不多一半
  • 心理學家可以根據學位分成三個類別,分別是臨床心理學博士(PhD)、職業心理學博士(PsyD)、教育學博士(EdD),其中采取不同心理治療取向的比例見下圖:

    可以看到和以上的圖表結果基本是一致的,PhD中采取認知行為療法的比例甚至更高。

    所以我們的確可以得出結論: 在美國,絕大多數的心理學家都是采用認知行為療法取向,而采取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的心理學家只占到15%左右。

    而且這還是2008年的數據,我相信在2021年采取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的心理學家只會更少。

    但是國內是否就是「精神分析獨統天下「呢?其實也不是。

    我們有數據證明,即使在國內,越來越多的精神健康從業人員采用認知行為療法,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正在變成」少數派「,正在走向沒落 [3]

    我們來看一份中南大學發表的研究文章,題目是National survey of therapeutic orientation and associated factors of counsellors and psychotherapists in China,也就是「全國咨詢師和心理治療師治療取向及相關因素調查」。 作者們在全國采訪了一共1232名心理咨詢師和心理治療師, 他們來自於三個不同的工作系統:醫院體系、教育體系、社會從業,這些被存取的咨詢師和治療師來自於不同層級的城市,其中絕大多數(60%)來自於一線城市。

    其中最有趣的數據是以下兩個圖表:

    第一份圖表代表的是「最常用的心理治療取向」,請註意同一個心理咨詢師/治療師可以選擇多種心理治療取向:

    註釋:

  • 以上表格中可以看見,最常用到的心理治療其實是認知療法(Cognitive Therapy),占到了59.25%;其次是行為療法(Behavioural Therapy),占到了38.1%
  • 而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Psychoanalytic/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只排第三,占到了29.4%
  • 接下來這張表格更有說明性,被存取的心理咨詢師/治療師只能選擇一種心理治療作為自己的」首選的心理治療取向「(Primary Psychotherapeutic Orientation)。

    註釋:

  • 以上表格中可以看見,采取認知療法(Cognitive Therapy)、行為療法(Behavioural Therapy)、認知行為療法(CBT)的心理咨詢師和治療師一共占到58.6%
  • 而采取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的心理咨詢師和治療師只占到15.7%
  • 更有趣的是,采取認知療法的咨詢師/治療師中,大多數是年紀比較輕的新生代;而采取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的咨詢師/治療師,一般是年紀比較大的,這和他們當年的時代環境有關(當時國內只存在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的培訓)。請見下圖:

    還有一個有趣的結果,但是並沒有在圖表中反映出來,那就是:

    從醫學院裏畢業出來的心理咨詢師/治療師更多選擇「認知行為療法CBT「作為他們的首選心理治療取向。這或許也可以代表著,中國在精神健康領域的教育/培訓方向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這裏問題來了:為什麽網絡上(比如說知乎和各種公眾號)會看到這麽多的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的心理咨詢師呢?

    我覺得可能是因為:門檻低、來錢快、好忽悠。

    總結:

  • 根據APA2008年的數據,絕大多數心理學家采取認知行為療法,只有大概15%的心理學家采取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
  • 根據國內2013年的數據,絕大多數心理咨詢師/治療師采取認知行為療法,也只有大概15%的首選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
  • 在國內,年輕的一代,以及在醫學院接受培訓的,他們更傾向於首選認知行為療法。
  • 參考

    1. ^ 2008 APA SURVEY OF PSYCHOLOGY HEALTH SERVICE PROVIDERS https://www.apa.org/workforce/publications/08-hsp/report.pdf
    2. ^ 2015 APA Survey of Psychology Health Service Providers https://www.apa.org/workforce/publications/15-health-service-providers
    3. ^ National survey of therapeutic orientation and associated factors of counselors and psychotherapists in China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628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