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百年之際獲得國家最高榮譽,王振義說得更多的是國家培養,是後繼有人。他表示,學生的成長成才,都是國家給的機會,沒有國家提供的平台、創造的條件,學生們就不可能潛心學習、專註科研。他在交流中強調:「國家興旺寄托在青年身上,看到學生們在科研上接力甚至超越,這就是我所希望的!」
文 | 王泠一
有一位壽星被譽為「中國藥神」,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王振義。
11月3日,王振義百歲華誕!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百歲壽星王振義院士
他創立了急性早幼顆粒球白血病的「上海方案」,攻克了當前最兇險的一種白血病,並且放棄申請專利,他的崇高目標只為讓更多的病人「吃得起藥」。
什麽是白血病呢?這是一組起源於造血幹細胞的惡性複制性疾病,為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最早發現於兩百年前的歐洲。其常見癥狀是貧血、出血、發熱等。曾經在很長的時間段裏,白血病病因不明,經王振義和新中國的科學家們努力攻關並與國際同行交流:確認與感染、輻射、化學、遺傳等因素有關。
因白血病不幸逝世的名人有居禮夫人、鄧稼先。他們都是在工作中長期接觸放射性元素,如鐳、核輻射等。前者為了探索化學和物理世界奧秘,後者為了國家尖端國防工程的突破;享年分別是67歲和62歲——都是科學界巨大損失。
9月29日,上海瑞金醫院舉行王振義院士報國事跡分享會
新中國七十五周年華誕前夕的9月29日上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王振義院士被授予共和國勛章!
翌日上午,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走訪看望了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王振義,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表示熱烈祝賀、致以崇高敬意。
陳吉寧說:英雄模範是城市榮光,是上海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動力。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英雄模範為榜樣,胸懷「國之大者」,堅持「四個放在」,堅定發展信心,以「奮力一跳」的精氣神,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充分發揮龍頭帶動和示範引領作用。
而在人生百年之際獲得國家最高榮譽,王振義說得更多的是國家培養,是後繼有人。他表示,學生的成長成才,都是國家給的機會,沒有國家提供的平台、創造的條件,學生們就不可能潛心學習、專註科研。他在交流中強調:「國家興旺寄托在青年身上,看到學生們在科研上接力甚至超越,這就是我所希望的!」
兩個月來,上海各界紛紛表達了對百歲壽星王振義院士的崇高敬意。筆者所深入了解的致敬單位有上海市第八人民醫院、復旦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和上海市羅星中學。
0 1
上海好醫生孫平口中的藥神情懷
上世紀80年代,有部日本電視連續劇【血疑】讓少年孫平記住了白血病女孩與命運不屈抗爭的故事,女主角由中國觀眾喜愛的山口百惠主演。
那個時候電視機剛剛進入城市家庭,也是日本制造產品為主。【血疑】極大地震撼了上海電視觀眾。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少年孫平萌發了學醫的理想,直到他成為區網域名稱醫。
【血疑】劇照
無獨有偶,徐匯教育黨群中心主任鄭蓉同樣對電視劇印象深刻。她告訴孫平:致敬王振義院士,一是致敬他的卓越成就。上世紀80年代看過日本電視連續劇【血疑】的人,都會對白血病產生極大恐懼感。實際上在上世紀70年代末,王振義院士已經投入到攻克疑難雜癥研究中 ,創立急性早幼顆粒球白血病的「上海方案」,攻克了最兇險的一種白血病。去年鄭蓉還在南洋中學任職,就有位青年教師診斷出白血病,當他進入瑞金醫院接受治療,醫院非常有信心將他治療痊愈。目前青年教師在血液中心治療下,對生活、對未來充滿信心。二是致敬他的人才培養。王振義院士在對青年期望、育人理念、教學改革和育人實踐方面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追求。因此創造了「一門四院士」的輝煌。並且建設上海血液學研究所,繼續拓展「上海方案」。三是致敬他的大醫精誠。王振義院士的成就踐行了唐代「藥王」孫思邈提出的「大醫精誠」,用中醫藥方法為世界腫瘤治療貢獻新療法。孫平表示,要和同事們深入學習。
如今的上海市第八人民醫院骨科主任孫平,今年獲得了上海市好醫生的榮譽稱號。他領銜的八院骨科團隊在技術上取得多項突破,並獲得了徐匯區和周邊群眾的口碑。不過,孫平始終記得少年時代的電視劇,想知道中國的白衣天使是如何與白血病作戰的。他也感恩國家在今年國慶前夕表彰新一批共和國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就有孫平尊敬的王振義院士。
孫平在繁忙的業務工作之余,總是抽出時間去學校和社區科普。
科普,自然不局限於骨科。
由於今年受徐匯中學黨委書記吳潔的邀請,擔任了校園文化建設顧問,尤其是要針對性地進行醫學科普,孫平糊他的團隊就直接面臨少男少女各種奇奇怪怪的提問。除了預防運動損傷、合理配置營養、控制運動強度和緊急損傷處置等自己熟悉的話題,孫平在校園面對面的對話交流中,還得回答醫生職業的神聖性、必要性和社會奉獻等價值觀方面提問。
在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孫平教授就為孩子們釘選了王振義院士這座豐碑!在和徐匯中學褚君浩院士校友中隊交流中,孫平就根據孩子們已有的知識點和興趣點告訴他們王振義的貢獻:如上世紀80年代,中國檢測手段已很先進,但缺乏治療藥物。1986年某天,一個身患急性早幼顆粒球白血病的小女孩在上海兒童醫院奄奄一息。這在那個年代是最為兇險、病情惡化最快、致死率最高的一種白血病,如果不及時治療,90%的病人會在半年內死亡。
面對困境,作為上海兒童醫院顧問的謝競雄教授——正是王振義的夫人,把這名患兒的情況告訴了王振義。經仔細研究後,王振義就決定讓小女孩服用尚處於試驗階段的全反式維甲酸治療。仔細研究是為了避免藥物排斥!如今近40年過去,這名女孩依然健康地生活著。
1986年,王振義院士發明的名為治療急性早幼顆粒球白血病的特效藥,在國外售價600美元,但在中國一盒只要11元(當時中學教師月薪金為99元)。即使過了30多年,也只要290元,還能納入醫保。而類似的腫瘤治療藥物價格在海外高達2萬元以上。
據初步估算,這盒藥為全世界減少了上千億元的醫療支出。為什麽這個特效藥會這麽便宜呢?孫平根據學習王振義院士動人事跡給孩子們的回答是:「這是因為王爺爺胸懷大愛,他只想著要讓全世界所有患者都用得起這種藥,從來沒有為此申請過專利,他是真正的藥神。」
左起:作者、陳晨、吳潔和孫平在徐匯中學馬相伯先生銅像前合影留念
王振義的上海方案使得全世界數十萬白血病患者獲得治愈,回歸社會。他曾收到一封海外來信,裏面有一張兩個陌生外國小孩的照片,這是一位美國母親的來信,說在十多年以前患急性早幼顆粒球白血病瀕臨死亡,後來完全恢復還生了兩個孩子,所以寄照片來表示感謝。
而王振義院士的感人格言是:「愛國首先就要愛自己從事的事業,我這一輩子看好了一種病,但最遺憾的是只看了這一種病,還有很多病沒有攻克,病人需要我們,祖國需要我們,我們每個人都要不斷學習和創新,更好地為病人服務。」這格言,自然就成了孫平的座右銘!
0 2
復旦大學留學生筆下的東方傳奇
新民晚報夜光杯在今年國慶前夕以整版篇幅刊發了復旦大學博士生導師、著名記者李泓冰力作【王振義:一株清貧的牡丹,我做到了】。復旦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多國留學生品讀之後,紛紛用漢語寫下了對東方傳奇王振義院士的敬意。
新民晚報夜光杯版面
以下是兩位南韓留學生代表觀點——
宋裕信贊賞了王振義院士的無私奉獻與人文精神。他告訴老師和同學們的是:
「這位獲得共和國勛章的偉大醫生,不僅在醫學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更以其無私奉獻的精神和謙遜的人格魅力深深打動了我。文章詳細描繪了他的一生,從童年到成名,再到他對醫學的執著追求,每一個細節都展現出一個普通醫生的偉大與平凡。王振義院士的事跡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偉大不在於個人的榮譽和成就,而在於對社會和他人的貢獻。他在醫學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尤其是在白血病治療領域的突破,令我欽佩。然而,最讓我動容的是他對待榮譽的態度。他毫不掩飾地表示,獲得如此重大的獎項是國家的恩賜,而自己只是一個普通醫生。這樣的謙遜讓我想起了那些真正為社會進步默默奉獻的人,他們不圖名利,心中只有一份責任與使命感。李泓冰學長的夜光杯文章中提到,王院士放棄了大量獎金和專利,只為幫助後輩和患者,這種無私的精神讓我深思。王院士讓我明白,作為一名醫生,不僅要有精湛的醫術,更要有仁愛之心。未來的我,自然希望能將中國大醫王振義院士的精神傳承下去,並且在自己的領域努力貢獻力量,為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李政表示:
「對於大醫院士風範,我深感震撼和敬佩。在物欲橫流的時代,王振義以其崇高的醫者精神和無私的奉獻,像一株清貧的牡丹,綻放出最純粹的美麗。王振義院士一生做過的四件事,無不展示了他作為醫生的偉大和無私。他在解放初期赴浙江嘉興為解放軍治療血吸蟲病,展現了他的勇氣和責任感。在那個醫療條件極其有限的年代,他憑借精湛的醫術和堅定的信念,為無數戰士帶來了希望和健康。在抗美援朝期間,他在中朝邊境解決‘怪病’的故事更是令人動容。他透過細致入微的觀察和深入的研究,最終找到病因並成功治愈。這不僅是對他醫術的考驗,更是對他耐心和毅力的極大挑戰。最令人敬佩的是,他發現了反式維甲酸治療急性早幼顆粒球白血病的方法。這種突破性的發現,挽救了無數白血病患者的生命,標誌著醫學史上一個重要的裏程碑。他沒有選擇將此作為個人的財富,而是將專利放棄,以便更多人受益,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令人欽佩。他晚年創立的‘開卷考試’,更是他無私傳承的體現。他不遺余力地幫助年輕醫生成長,願意將自己的經驗和知識無私傳授,成為他們的‘拐杖’。這種對後輩無私的關愛和支持,使得他的醫學事業不僅僅止步於個人成就,而是延續到整個醫學界的進步。王振義院士的生活極為簡樸,始終保持著一顆清貧之心。他放棄了大部份獎金和房產,只為獎勵後學、讓患者買得起藥、看得起病。他生活在一個沒有片瓦屬於自己的房子裏,卻讓更多的人因此受益。王振義院士事跡不僅是位醫者傳奇,更是一種東方風範。這樣的榜樣,值得我們永遠銘記與傳頌!」
0 3
特級校長彭素花眼中的大國英雄
11月18日,上海市羅星中學舉行主題晨會「致敬王振義院士」,特級校長彭素花書記發表主旨演講
我曾經應特級校長、上海市羅星中學彭素花書記邀請前往該校專題講述王振義院士的報國事跡。而11月18日,在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王振義院士迎來百歲華誕之際,羅星中學舉行以「致敬大國英雄、堅定紅色信仰」為主題的六年級建隊暨換戴大號紅領巾儀式。在彭素花統籌引領下,透過線上線下直播的大思政課程,生動詮釋功勛模範精神與紅色基因的時代傳承。
主題致敬活動中,彭書記告知學子們:王振義院士是中國著名的醫學家和教育家,曾在金山指導過「赤腳醫生」。他開創性地提出將惡性細胞改造為良性細胞的治療策略,建立了治療急性早幼顆粒球白血病的「上海方案」,被國際腫瘤學界譽為「人類癌癥治療史上套用誘導分化療法獲得成功的第一人」。為讓更多患者受益,他毅然放棄專利申請,無私公開治療方案,將大部份著作費、獎金捐獻社會,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醫者仁心、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
朱涇鎮黨委書記夏紅梅為羅星中學學子上思政課,號召大家學習王振義院士報國風範
彭書記告知我:為傳承王振義院士無私奉獻的精神,激勵少先隊員見賢思齊,學校組織了一系列主題活動。在儀式現場,星辰合唱團、方寸墨點、水墨畫繪本課程的師生代表,共同呈現了「一首歌、一枚印章、一幅畫、一個MV」的創意作品,生動展現了對這位大國英雄的崇敬之情。
上海市羅星中學致敬王振義院士主題晨會場景一覽
致敬儀式上,六年級隊員們滿懷深情地將小號紅領巾鄭重收藏,佩戴上象征著更大責任的大號紅領巾。全體隊員鏗鏘宣誓:「以我所能,為祖國,為家鄉,盡責任。隨時準備幫助別人,絕不向困難低頭」。而地處金山老縣城朱涇鎮的羅星中學是上海市郊名校,向來註重愛國主義教育和學子國情調研主題活動;並且在國畫、篆刻等國粹弘揚上造詣精深!
羅星中學致敬王振義院士主題晨會現場,展示向院士致敬的國畫作品【一株清貧的白牡丹】
羅星中學國畫作品【一株清貧的白牡丹】,作者梅冬
因為曾祖父參與了西泠印社的建立,所以我尤其關註羅星中學在篆刻傳承上的探索。
據教師出身的朱涇鎮黨委書記夏紅梅介紹:羅星中學於2009年9月創立了「篆刻」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習校本課程。學校黨政班子以篆刻藝術為切入口,註重在傳承傳統文化技藝的同時與挖掘育人價值相結合,努力探索實作「以篆育人、鐫刻人生」的育人目標,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學校利用豐富的專家資源,面向全體學生,開展篆刻教學,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主題創作活動,將育人價值和藝術創作融為一體,引導學生在篆刻創作中感悟經典、培養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修養身心。對此,彭書記自豪地說:「篆刻」校本課程作為學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一個重要抓手,正激勵全校師生培養人文美德,弘揚民族精神,以將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進一步發揚光大。她還介紹:去年金秋十月舉行的「逐夢未來、夢想成真」上海師生書法篆刻作品展上,羅星中學篆刻社團的師生就獲得了硬筆書法金獎、篆刻一等獎等多項大獎。這個聞名金山的社團帶頭人為施鋒老師,他強調學生在篆刻過程中收獲的不僅僅是那方小小印章,還有在不斷挑戰與精益求精的過程中所感受到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羅星中學篆刻作品【一株清貧的白牡丹】,作者施鋒
羅星中學校長阮紅還向我介紹了學校的「」80後「」畫家梅冬老師——同樣也是篆刻高手。而此番致敬王振義院士,施鋒和梅冬分別以篆刻和國畫來表達敬意和賀壽;他們作品名字同題異構即【一株清貧的白牡丹】。
徐匯區楓林街道提供的王振義院士肖像剪紙作品【一株清貧的白牡丹】,作者鮑立峰
我向彭書記和阮校長交流了徐匯區楓林街道提供的海派剪紙藝術家鮑立峰創作的王振義院士肖像剪紙作品;這是爺爺首次出現在剪紙藝術上呢,作品名字也是【一株清貧的白牡丹】。我們一致認為,這是獻給王振義院士百年華誕的最江南賀禮! (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