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裂感,一種極強的割裂感,一種史無前例的割裂感。
現在的年輕人,我大致定義在1995到2005年左右出生的人吧。
這段時期出生的人,無論是哪個階層,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他們都有著極其強烈的割裂感。
先是科技的割裂感:我一直認為1990年開始,科技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
2000年的時候,電腦,還沒有普及,偏遠一點的縣城,農村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電腦是什麽,到了2006年左右的時候,電腦已經很普及了,縣城有了很多家網吧,就是訊息閉塞的,沒有什麽文化的農村老人也知道什麽是電腦了。到了2013年的時候,二維碼,智能電話,移動支付已經在大城市普及,而這時候很多縣城的人大多數還沒有智能電話,這可以說是科技和城鄉雙重的割裂感。
再之後多屏協同,物聯網技術,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這些在十年前我們都無法想象的東西都有了。還記得小學的時候有個作文,讓大家想象未來的科技,結果現在回頭看,當時很多異想天開的內容都實作了!
這種科技的割裂感是絕無僅有的。
你讓一個漢朝的人穿越到一千年後的宋朝,他可能比較好奇,但是他不會驚訝。但是最近十多年的科技發展足以讓人驚嘆。
我是東北一個小縣城出來的人,那個縣城很閉塞,與大城市都慢半拍。我還記得大概在2010年的時候,我們那裏的小學弄了個「校訊通服務」就是家長花錢,之後學校的資訊,比如說哪天開學,學校組織掃雪活動,還有平時的作業什麽的,都會透過手機短訊的方式發給家長。到了2014年,智能電話普及的時候,覺得當時的校訊通是多麽的荒唐啊。而2013年大城市的人,也會覺得所謂的校訊通很荒唐吧。
還有教育的割裂,上小學的時候,老師教育我們,要為集體做貢獻,舍己為人。後來發現,我們上學只是為了取得更高的成績,去幹掉自己的同學,只有成績好的學生才能得到家長,老師,七大姑八大姨的認可,才能上初中的重點班。
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如果他參加過高考,他會發現,高考就是書本上講什麽,就考什麽。而之後的高考題目越出越活,如同變戲法一樣,只學教科書一點用也沒有,大量教輔書湧現,這種教學與考試的割裂感也是絕無僅有的。
還有自身感受與主流思想的割裂。奧運會,冬奧會,我們跟著贊揚運動健兒,跟著主流思想說吉祥物好可愛(可能你根本不覺得吉祥物有多麽可愛)國足輸了,不仔細分析內部底層邏輯,但是主流思想認為是國足不好好訓練,你跟著怒罵國足。電視上宣傳高考狀元,家長要你和他們學習,你總感覺怪怪的,但是還是點頭答應(就縣城那教育資源,學習氛圍,和人家狀元能比嗎),再後來,寫作文,要寫家鄉的變化,你按著輔導書上的思路,說家鄉變化大,以前吃不飽飯,現在家家戶戶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平時班主任為了管理班級方便,也傳輸了很多錯誤思想:比如什麽一個巴掌拍不響之類的。還有,學校那麽差,不還有考好的學生嘛。有時候班主任為了賺錢,私自補課,排擠不去他那補課的學生,你是少數沒去他那補課的學生,因為你特殊,你沒去老師那裏補課,你總覺得自己被集體排斥,同時,大多數同學都去補課,你又怕落下功課,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麽。平時老師,家長教你誠實守信,正直善良,但是教育局查補課的時候,老師總是叫你們蒙騙教育局的工作人員。你的父母,長輩明面上面對親友,和顏悅色,背後裏經常議論鄰居,親友的瑣事,諸如:張三隨禮隨少了,孩子他二叔壓歲錢給少了,誰家孩子學習不好,一看就是笨…你和家長說,你平時教我誠實,但是你自己卻那麽虛偽,這不是矛盾教育嘛,你的家長無法反駁,但是仍然對你一頓痛罵。上小學的時候寫作文寫自己的家鄉,總是寫自己的家鄉多麽多麽好,但是你的家長,老師總是說讓你好好學習,去大城市,脫離這個小地方,脫離這些低素質的人吧。你的家長刷小影片,當時美國列出制裁中國高校名單,有很多軍工院校。小影片的制作者為了吸引流量,故意用「華為最喜歡從這些學校招人」,或者是,「清華北大都去美國了,家長愛國就要送孩子去這些學校」這樣的標題吸引眼球。殊不知,這些學校大多數都是行業類高校,上不了它的核心專業,性價比很低,你的家長和你推薦這些學校,你知道是怎麽回事,卻不敢反駁,因為如果你反駁,一場無意義,內耗的爭吵就開始了…有時候你感覺這些主流思想是不對的,但是面對那麽大的輿論壓力,你只好做造成沈默的螺旋這種現象中的一員。有時候,你忍不住公開反駁這些主流思想,但是很快,周邊人就開始對你排擠,攻擊你,你最後不得不妥協,否則你會變成大家眼中的異類,於是你跟著大家罵國足,跟著說吉祥物好可愛……最後你完全麻木了。再後來,你上了大學,有了疫情,很多家長老師,都說要考研,要去國企,有穩定工作…再後來你回過頭來看以前每一段時光你面對的主流思想,你發現,很多事要辯證地思考,有時候就是那段時間的一些主流思想讓你走了錯路。其實當時你也覺得怪怪的,但是,以你當時的心智,無法獨立思考。
甚至有的時候,即使是所謂的主流思想,也是割裂的。大家一面稱贊大國工匠,說他們說國之重器,稱贊紮根鄉村的教師,稱贊不慕名利的科學家,稱贊駐守一線的軍人。同時每次看完【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老師讓你寫讀後感。但是,你的老師,家長卻告訴你,讀書要成為人上人,看到環衛工人,你的家長告訴你,你不好好學習,只能成為他那樣的人,而不是說你要好好學習讓環衛工人有一個更好的工作,生活條件。平日裏,學校經常播放記錄片,講述革命家,烈士們的革命生涯,讓學生寫觀後感,觀後感也大多是寫:努力學習,報效祖國,不辜負烈士們的犧牲。你們村裏的老人也經常說,沒有烈士們的犧牲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另一面,村裏老人重男輕女,有很多封建陋習,愚昧思想,老師也總是教導你們要做人上人,當工人,農民是可恥的。很多人都說:要努力學習,工作,不辜負革命家和烈士們的奉獻和犧牲,這句話基本上成為了觀看革命題材的記錄片觀後感的標配。但是,我們發現我們努力學習,工作,就是為了成為老師口中所謂的人上人,很多人嘴上說不辜負烈士們的付出,心裏卻有很多落後封建思想……每年清明節,學校都要組織班會來表達對烈士們的哀思,但是班會的下一節課,老師就告訴我們要成為人上人,難道烈士們用生命換來我們今天美好的生活就是為了讓我們奮鬥,做所謂的人上人,不去做老師口中所謂的底層人:工人,農民嗎?記得小學時老師也總是偏向家裏富裕,學習好的學生……真不知道烈士們的在天之靈看到這些會作何感想,或許烈士們看到這個社會也會感到割裂吧……有時候看著那些虛偽的人在烈士墓前,革命家的雕像前獻花,感覺是對那些烈士和革命家的侮辱。現在回想起教員上學時的宏圖大誌和無私奉獻,總理當年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愧疚難當………
還有各種資訊給你造成的割裂:抖音,快手,一群富二代讓你誤以為有錢人很多,知乎人均985讓你誤以為上個985很輕松。再回頭看你們縣城:一個月能賺個五千都是高收入人群,縣一中第一才能勉強上個985。再後來你大學畢業感覺工作難找,看你的同學一個個光鮮亮麗。
還有自身人際關系的割裂:你出生在一個縣城或者農村。小時候,你不知道為什麽,你正常做作業,正常學習就能考出很好的成績,有時候你覺得自己成績太好,有點不合群,你可能有點羨慕那些中等生,覺得他們合群,有歸屬感。上了初中,學業壓力變大,你成績也不錯,上了高中,你發現自己的分數上不了什麽太好的學校,但是在這所高中排名也挺靠前,高中同學叫你學霸。同時,你感覺和身邊的同學仿佛本質上成為了敵人:在東亞內卷文化體系下,你要透過競爭掉你的對手,也就是你的同學,才能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你的內心厭惡這種世俗的價值觀,世俗的體系,但是你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你父母和身邊親友的攀比,你要努力學習,為自己以後優質的物質生活而奮鬥,又使你不得不卷入這個體系中,你覺得東亞內卷文化思想反人類,你希望的事是人文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但是這些仿佛離你很遠。你懷著復雜又不適的情緒進行著你的學業。
在日常生活中,你發現你和你的同學格格不入:你的同學總是在一起聚餐,談論遊戲,而你專心學習。你和你的親戚也格格不入,你覺得他們素質低下,沒有文化,愚昧無知,你的親戚認為你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百無一用,(雖然他們明面上沒說,但是透過他們那低賤猥瑣的表情和一些話語你能感受到他們的心理狀態。)當你最後沒考上清華北大的時候更加深了他們對於他們下的結論的正確性(對於那些沒有文化,素質低下的人來說,除了清華北大,剩下的學校都差不多)同時,他們透過自己僅有的那一點獲取資訊的渠道:電視上的新聞,街頭巷尾的留言,和刷小影片賺錢的軟件,以及充斥著類似於「驚!某人說出內幕,快點轉發」這樣推播的軟件,知道了大學擴招,不好找工作,所以在他們的認知裏,大學除了清華北大,剩下的畢業了都很難找工作。即使你上了985…他們會認為西安交通大學,吉林大學這樣的學校不如你們省會的二本…
再後來你高考考上了個普通二本,但是名字叫的挺好聽,叫某某大學。身邊的親友也沒什麽文化,只知道清華北大,什麽985,211這個專業,那個專業什麽都不知道。只是覺得你的學校名字挺好聽,都隨聲附和,這孩子,有出息了。你在回過頭來看自己小時候的夥伴,同學,他們中的大多數要麽初中畢業在社會遊蕩,要麽職中畢業上大專。你如同是一支突圍部隊裏僅存的一個戰士,你這時候有點沾沾自喜,同時,也很悲愴,一種前所未有的孤獨感籠罩在你的心頭。
你的大學同學中總有那麽幾個家境好的:大城市有好幾套房,家裏做生意的,或者說你中學的時候身邊就有同學家境不錯,靠家裏的房產收租就能生活。你上大學的某個課間,你的暗戀物件問了你一道高數題,你是班裏的小學霸,你給她解開了疑惑,她很高興,向你投來了崇拜的眼神,你傻乎乎地笑了。但是沒過多久,你看見你的暗戀物件和你們班的富二代牽手了,你的心中的自卑感,落差感…各種感覺交織在一起,五味雜陳。實際上,你小學,中學就曾經有過這種感覺,還是那個課間,你暗戀的人問了你一道數學題,你很快得出答案。但是她卻轉身,投向了班裏富二代的懷抱……你從小學就開始質疑家長和你灌輸的知識改變命運的話,你坐在教室,看著窗外,看著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看著自己暗戀的物件投入富二代的懷抱,你感覺自己即使努力學習,也很難抹平這麽大的差距。
你大學畢業,你的同學不知道是裝的,還是家裏有資源,一個個去向都很好。
只有你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在外打拼。
過年了,你也不願意回家,因為一回家,那些沒有文化,素質低下的親戚都來噓寒問暖,說著虛偽的話,各種與你三觀不合的觀念從四面八方如同潮水般向你襲來,你無力躲開。再看那些以前不如你學習好的同學,很多都已經成家立業,孩子都有好幾個了,自己覺得慚愧,不敢面對以前的同學。
同時,你的父母與你也經常吵架,因為各種觀念不合…
而且割裂感不是把一個事一刀切為兩半,而是把它切碎,切得極碎。比如說建設家鄉這個事:社會主流觀點:支持鄉村,縣城振興仿佛成為了政治正確。但是大家私下裏都認為留在家鄉的人沒出息。你覺得身邊的人,包括老師,家長虛偽,你內心的道德狠狠地鄙視他們虛偽,但是你一想到家鄉貧瘠的文化環境,物質條件,想到素質低下的身邊人,你又想去大城市拼搏…但是語文試卷上出現了大學生回村創業,大學生當村官,你知道他們回村只是把村子當彈板,或者有利可圖,不是為了建設家鄉,但是你為了得分,仍然言不由衷地寫下了所謂的正確的答案。看吧,就是一個小事,就有如此多的觀點在激烈地碰撞,為了獲得利益(分數,大家的肯定)你來回地轉換著自己的觀點,最後你都忘了自己最初的理想是什麽……
這一個個割裂感,如同是一把無形的刀,分割著現在的年輕人,讓一個個年輕人生活在一個個孤島上,同時,這些在孤島上的年輕人,又每一天都面臨著割裂感:這割裂感來自於優秀的別人家的孩子,來自於以前學習不好,但是已經成家立業的老同學,來自於電視上一切向好,穩步向前的就業形勢……甚至有時候,割裂感間接地來自於你自己。你看著知乎上的人均985和抖音上一群富二代,想著自己小時候的理想,面對著現在的處境,再想起以前學習不如你的同學,親友現在已經成家立業,過年回家鄉時他和他家長對你那嘲諷的嘴臉如同憤怒的小鳥通關失敗後豬的笑容(至少你是這麽認為的)你心有不甘,頓時爆發小宇宙,要奮勇拼搏。
但是不久的之後,你遭受了社會多方面的捶打:勞累的學習,工作,各種困難……你筋疲力盡,又讓你覺得,能結婚成家,有個孩子,有個房子,有穩定的收入已經是奢望。你發現這時候的你心情很低落,前所未有的低落。你再回顧自己的一生:仿佛也沒有什麽特別值得高興的事情。無非就是自己某次考試成績比自己的夥伴高(但是也沒什麽用,因為你也沒有考上什麽好大學。)或者是小時候吃到自己喜歡的零食,自己受到老師的表揚。再或者是你自己小時候考了一百分,在思索以後是上清華還是北大的快樂的「煩惱」,抑或是小學時你和你暗戀的物件做了同桌,或者你暗戀的物件多和你說了幾句話,你自作多情認為她喜歡你,或者是快高考了,你的分數上不了什麽好大學,但是看著比你成績還差的同學,你偷偷地幸災樂禍,五十步笑百步,實際上你從小到大可能根本沒有真正地感受到快樂,那些所謂的快樂只不過是你在沒有直面生存壓力下,以及你的人生沒有被大範圍局限下,你在壓力比較小的情況下被某些現象觸發的意淫罷了。難道不是嗎?你沒有生活的壓力,你可以暢想自己未來富可敵國。你暫時沒有面對高考,你可以暢想自己考上名校,同時你的同學沒有你考的好,更加深了這種意淫。讓你有了一種很大的快感。實際上,我覺得,小時候認為自己肯定能考上清華北大,與看小電影的快感類似,都是在暫時沒有直面壓力下,透過某些方式刺激自己的大腦的意淫罷了(比如說自己考得比同學好,以及小電影的畫面…)但是,高考這座分水嶺,也是大山把這所謂的快樂壓碎。高考後的你,沒有了意淫自己考上名校的快樂,而且你的未來大概率被局限在某個區間,同時你要直面為了生存的壓力,你發現,自己好像從來沒有過快樂,以前的快樂,不過是一個幻境罷了…
在某個夜深人靜的時候,或者某個閑暇的時候,你突然回想起自己經歷過的某個事,再根據這個事聯想到其他事,最後以點連線,以線帶面:你會發現,從小到大,你接受到的大多數資訊,很多都是假的…可能你考上大學,親戚恭喜祝福你,很可能他們因為自己的孩子沒你考的好,背後嘟囔,不就是個普通大學嘛,有什麽好張揚的,你的混混同學表面上叫你學霸,背後裏很可能覺得你是個書呆子,不會為人處事,以後吃不開,而且你的混混同學也知道,你的成績也上不了什麽好大學,只是在成績很差的縣一中裏相對好一點罷了,但是明面上還是叫你學霸……你發現你從小到大,幾乎每一個人和你說的話都是虛偽的,都在和你玩心眼,但是你現在才發覺出來,或者說你以前看著親戚那虛偽的笑容,混子同學那陰陽怪氣的語調…感到不適,但是這時候的你,才徹底地發現,自己一直被騙,一直在別人設的局裏…你發現,自己以前如同是一個被人愚弄的傻子。同時,你發現以前的時候,你身邊的人,乃至於你的父母,還會透過一些「巧妙」的方式來使你圖痛苦,從而實作某些目的,或者說單純地透過使你痛苦來實作某種快感。你的父母透過別人家的孩子,讓你無力反駁,因為真正侮辱你的,是別人家的孩子,你總不能把別人家的孩子無緣無故揍一頓吧…甲看你不順眼,和你說:「難怪乙說你哪裏哪裏不好,太差勁了。」你無法爭辯,因為侮辱你的主體是乙,不是甲,你發現即使這是一個法制社會,身邊的人依舊能用無數種方式來惡心你,使你陷入無盡的精神內耗……你從小到大可能收到過很多這樣的內耗,(我們那裏把這個叫「踹股」)但是你卻無力還擊,只能一直陷入這種精神內耗,可能你的學習成績差也是源於此吧…
而你現在的困境也無處宣泄,這裏面有你的物質困境,也有你的精神困境。你和別人說了,別人或許明面上安慰你,背後對你也是無盡的嘲諷。
但是,你又往深層思考:那些和你玩心眼,內心嘲笑你的親戚現在過得也不怎麽樣,你那些以為自己多麽厲害,多麽聰明,覺得你不會為人處世,情商低的同學現在也不比你好到哪裏去……他們把精力很大一塊放在了琢磨別人是多麽的愚蠢,來證實自己多麽的聰明,從而實作了阿Q式的精神勝利,底層人的內耗就是這麽的嚴重,都認為別人是傻子,自己有多精…實際上生活中絕大多數的事都是小事,做錯了也沒什麽,但是很多人就喜歡揪著這些小事不放,明裏暗裏笑話別人,而真正重要的就是那幾件有關於未來方向的大事,沒幾個人有能力掌握,或許那些人也知道自己沒那個能力把握大事,只能從對別人小事上遇到麻煩而幸災樂禍,從而獲得低階無味庸俗的快感吧……有的時候,你也扮演著幸災樂禍的角色:你在一所普通大學,你知道自己的未來大概率局限在某個區間,但是你用自己考了很多證來麻痹自己,不去認真思考未來的路怎麽走,並且透過對於你的大學同學沒有拿到這些證,或者你的同學因為一些事受挫的幸災樂禍來加大這種麻醉……其實,這個世界上有能真正能活明白,看明白事的人,太少了……
同時你也對於你所在的圈子感到深深的絕望,你覺得你所在的圈子仿佛是一個低矮的豬圈,裏面有一群豬在搶著粗劣的食物(如同社會中下層,或者說對標普通大學,各種資源質素少又差了,而且競爭者多)有的豬因為搶到了更多的稻糠而沾沾自喜,有的豬因為看見別的豬摔倒了而幸災樂禍,你也是其中的一頭豬,你想跳出這個圈子,但是,你往出跳的時候,其他豬有的嘲諷你,有的甚至在妨礙你往出走。
你回想起你自己的人生,很多時候難以有突破,也是被這一雙無形的大手限制住了,在縣一中讀書很難考上好大學,在普通大學很難找到好工作都是這雙無形的手的傑作,就如同是一個筐裏放著一群螃蟹,你是那只想往上爬的螃蟹,但是身邊的其他螃蟹要麽拽你的腿,要麽壓著你,不讓你往上爬,如果在那個筐裏的只有你這一只螃蟹,你早就爬出那個筐了,這時候,漁夫把這個筐裏的所有螃蟹一起放到鍋裏清蒸,這時候的你憤恨,後悔。你所在的筐就如同你從小到大身邊的生存環境,學習環境,親友,同學圈子,你從小到大學習成長學習的過程如同往上爬的過程,而你最後面臨馬上被清蒸的境遇如同馬上面臨社會險惡的你……
你發現從小到大沒有一個可以交心的人,同時你所在的圈子一直在內耗,大多數人內心都在算計自己,你感到以孤獨為主體的感覺,而且不止是孤獨,還有矛盾,有對於未來的恐懼,以及對於之前某些行為,思想的悔恨,這就是割裂感。
割裂感把你分割在一個孤島裏,同時,這個孤島裏的一草一木都有著割裂感,甚至空氣裏都彌漫著割裂感,讓你體無完膚。
至於生活壓力大之類的。其實你看看歷史,歷史上很少有現在這種和平穩定,人人都能吃飽的年代了。歷史上大多數的年代都伴隨著饑荒,戰亂……
但是這種割裂感卻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
(最近網上很多人都在抄襲我的文章,我最近工作上很忙,之後會集中處理舉報)
後記:
這篇文章是我在2022年5月份寫的,2022年5月初某天傍晚,我在知乎上看到了這個問題:「為什麽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悲觀。」自己剛開始看到這個問題,內心突然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觸動,想寫一些東西,之後看了其他答主的文章,也產生了很多的共鳴。於是結合自己和自己身邊親友的成長,學習,工作經歷,洋洋灑灑地寫了這篇文章,寫完之後大有一吐為快之感,仿佛把積郁在胸中許久那股難以形容的郁悶之氣吐露出來,頓時感覺前所未有的暢快。之後又根據自己的回憶,斷斷續續地想到了以前的一些經歷,再加上各位朋友陸續的評論回復,以及私信,很大程度上啟發了我的思想。因此寫完文章之後又不斷對這篇文章進行了完善,補充。這篇文章能獲得這麽多的贊同,引起這麽大的反響和共鳴也離不開大家對我的幫助,感謝評論區以及和我私信的朋友,感謝你們寶貴的意見和支持。
同時,我看了評論區,以及有朋友發給我的私信,一些事情又引起了我的思考:產生我前面文章提到的現象的底層邏輯是什麽?我思考許久,我認為產生割裂思想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後的幾十年到現在有三種底層邏輯:1:社會主義集體化思想,2:中國傳統忠孝思想,3:資本主義功利思想。這三種思想有互相矛盾的地方,有的地方比較相似,(但不是相近,更不是相同,相通)這三種思想組成了我們社會輿論,主流思想,以及人們世俗的,功利的思想的底層邏輯,我們身邊的一些社會現象,一些讓我們感到割裂的意識形態,一些和我們讓我們感到擰巴,感到不適的思想,文化氛圍,很大程度上是不能調節好這三種思想的關系,而產生的現象。
這裏強調一點,我之所以用中國傳統思想而不用中國儒家傳統思想來形容我們國人特有的文化特性是因為我覺得儒家思想具體講了什麽,我們現代人很難去還原。儒家的創始人孔子去世之後,儒家分成了八派,每一派的掌門人都是孔子的弟子和子孫,而且都聲稱自己是儒家正統,試想一下,這些人活著的時候和孔子同吃同住,這些人都不知道孔子的思想具體是什麽,我們又怎麽能大談孔子思想呢?更不能冒昧地認為所謂的孔子思想害了國人。因此我沒有在中國傳統思想裏加了「儒家」二字。
我前面提到的三種思想,以及這三種思想的交匯融合和矛盾之處構建了我們的精神世界。比如老師宣傳為集體做貢獻是社會主義集體思想的體現,家長背後議論親友,互相算計,親戚無邊界地打探私密,攀比,則是中國傳統思想的體現,社會風氣功利化,缺乏職業道德,嫌貧愛富則與資本主義思想有關。電視裏的宣傳片中提到黨員幹部的家風家訓則是中國傳統思想與社會主義集體思想的融合…
同時,我們國家的傳統思想本身也有矛盾之處,我們的傳統思想表面上教育和睦謙讓,孔融讓梨,但是歷史上,明爭暗鬥,甚至弒父殺兄的故事不斷,而爭強好勝者往往也是既得利益者(李世民,朱棣,還有五代十國類似的例子不勝列舉)。傳統思想表面上教育忠君愛國,宣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但是王朝滅亡之際,絕大多數文臣武將卻各懷鬼胎,各謀出路。更有甚者,打著匡扶國家的旗號行利己之事,兩頭下註,左右逢源的例子更是不勝列舉。一邊宣傳君權神授,一邊歷史無數次驗證了:「天子者,兵強馬壯者為之 」的客觀事實。一邊宣傳文天祥,嶽飛的愛國節操,但是更多的則是類似於耶律德光入侵中原之後中原各鎮望風而降。五代十國時期社會動蕩,天下大亂,則是上述極端情況的具體表現(歐陽修說:五代無全臣)當然,以上現象也體現了現代化國家概念的普及和集體主義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同時利用中國傳統文化宣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之類的古語來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從某種意義上也是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思想和中國傳統思想的融合。
而這三種思想之間的矛盾和尷尬,令人不適的融合,各自本身的矛盾之處則是讓我們感到割裂感,產生不適的根本原因,我記得小學初中的時候,有一門課叫思想品德課,小學時候這門課是水課,不考試,初中這門課就是背書,考試類似於默寫背書的內容。當時覺得思想品德課一是沒有意義浪費時間,背誦記憶那些無用的內容,二是覺得思想品德課教育的內容本身也空洞與實際相違背,三是覺得思想品德課的內容一堆仁義道德好虛偽,授課老師都不相信那一套,只是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罷了。思想品德課好像是老師在騙學生,學生也在配合老師的演出,空氣中彌漫著虛偽的氣息。為此當時的我膚淺地認為思想品德課的本身是毫無意義的。(我記得初中也叫它政治課)後來我才明白,政治的內容很深奧,並不是滿紙毫無意義寫滿仁義道德的書籍,而是講述了社會的執行規律,資源的分配規律,包羅萬象,是最重要的一門課,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經歷的一門課。
至於我覺得以前思想道德課那滿紙的仁義道德是虛偽的,行不通的,也是社會主義集體道德思想與我們國家現實生活中的傳統的功利思想和資本主義思想之間的矛盾的具體表現。小時候覺得思想品德課,政治課這種課是個人都能教這門課,就是照本宣科,畫題背題,後來明白,能把這門課講好,講明白比講好數學課物理課難多了……
當然了,我提到的這些思想實際上在很多文學作品中都有涉及,比如都梁老師寫的【亮劍】後半段,我軍將領李雲龍,丁偉和知識分子田墨軒對於階級問題,以及中國未來的社會建設,意識形態等問題的爭論與交流,以及李雲龍公交車與他人的沖突,還有李雲龍和老戰友趙剛對於建國後一些現象的交談,都或多或少地反應了我前面說的現象,還有【遙遠的救世主】中丁元英提到的思想問題,都對於我前面說的思想問題有所涉及。這些文學作品的作者們借筆下人物的口吻來述說了對於一些事,一些現象的思考。
我還記得上小學時,班主任總是偏向家裏富裕的學生,經常挖苦家境貧寒的學生(尤其是家境貧寒而且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那個老師曾經公開和一個家境貧寒的學生說:某某是富二代,你和他玩什麽啊!但是緊接著上班會課,班主任為了完成學校下發的教學任務,又告訴大家要無私奉獻,多為集體做奉獻,當時的我感到極端的諷刺和虛偽,……再後來上了初中,班級裏有一個學生的母親是我們那裏的縣一中(高中)英語老師,他曾經說過自己負分都能上一中,(憑借他媽的關系)他還說過自己家裏有好幾百萬(部份高中老師補課很賺錢,而且幾乎沒有家長舉報老師補課,因為得罪人,而且很多老師都是教學骨幹,教實驗班的,我們那個縣一中就靠實驗班出成績,所以就算被舉報了,也就是避幾天風頭,之後又復出了…),由於上小學,上初中的我當時還小,對於社會的認知,以及思維能力,表達能力都不是很強,所以當時的我也沒有系統化地思考這些事,但是我們這一代人,東北縣城這種欠發達地區的人,幾乎出生就被賦予了逃離家鄉,去大城市,背叛自己原生階級的,背叛自己原生群體的使命,同時,家中總有那麽幾個早些年在大城市成家立業的旁系親屬,也成為了自己長輩常提到的榜樣。也總是聽到好好學習,以後有出息,去大城市的這種聲音。但是,看到自己家庭條件優越的同學,親戚,隱隱地感覺自己個人的努力很難削平這種差距……再後來,由於互聯網的普及,知道了階級固化,知道了寒門很難出貴子……實際上自己之前已經存在於這種社會的浪潮之中了,自己之前經歷的種種現象也都是這些宏大敘事的折射,只是只緣身在此山中,沒有發現罷了,奈何初識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終人…
平衡我說的這三種思想(社會主義集體思想,中國傳統思想,資本主義思想)之間的關系,很難,既有理論和現實的沖擊,也有中國復雜國情的原因(中國人的傳統思想,底層邏輯極其復雜),也有實際生產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部份矛盾。這也造成了年輕人沒有統一核心思想的問題,使年輕人在一個沒有固定規律的離散的空間裏遊蕩。
但是,讓一個有十多億人口的,高度統一的國家的人民都有一個豐富的物質生活,都有一個正確的,健康的精神思想引導在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也是很復雜很困難的。
我們的黨正在帶領著我們在走一條史無前例的光明的道路。我們所遇到的割裂,所遇到的不適的思想也是道路中不可避免的坎坷。
但是我相通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我們腳下站著的是我們生長的土地,我們怎麽樣,中國便怎麽樣。你若光明,中國便不黑暗。如果每個人都陰沈冷漠,中國就暗無天日。如果每個人都活成一束光,中國,就必將是一輪閃耀的太陽。
最後再次感謝評論區給出寶貴意見,和私信我,為我點贊,收藏我文章的朋友,感謝你們的支持,祝你們平安喜樂,萬事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