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射箭後畫靶……聽著挺諷刺的……
為什麽研究奔得木呢?
很多研究的大目標是仿生學,透過理解啄木鳥保護腦部的機制設計保護人腦的機制
這種認識的前提是達爾文主義的適應
既然啄木鳥活得好好的,那肯定有什麽保護機制
幾乎所有研究都是這一基調
沒人覺得它腦子奔傻了還活得好好的
達爾文應該第一個不同意吧
這麽明顯的適性負擔為什麽會被保留下來?
要知道,啄木鳥承受的力道是非常大的
現在的研究基本繞不開一篇理論文章
Woodpecker pecking: how woodpeckers avoid brain injury - Gibson - 2006 - Journal of Zoology - Wiley Online Library
這篇文章計算了啄木鳥的頭到底受到什麽程度的沖擊
圖中下方的曲線是人的頭部可以承受的單次沖擊
這種沖擊的受力與承受時間成反比(意思是越輕的沖擊需要越久才出傷)
結論是
the human brain is injured at accelerations of about 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