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為,這個不是適不適合問題,而是你對自己的目標以及道路是否清晰。重要的問題是是否真的在全面了解(哪怕它相對冷門)之後還是決定要選自己的專業,以及你要清楚自己的初衷,要付出的時間,精力等。
自我情況:本人家境非常一般。本科是在重本雙非院校讀套用心理。目前是某師範大學的套用心理學準研究生。曾有到腦科醫院,心理機構的實習經歷,本科有參加科研的經歷。
我的認識:
一.對心理學專業的認識
大一大二和大部份人一樣,是抱著學心理咨詢的想法。並且排斥科研,只想搞套用。所以科研經歷會比較少一些,進行了一些偏向咨詢的積累。
後面認識到。和目前高校心理學中,科研是非常正常的一部份,你需要註意到它的詞的限定範圍:高校。科研對於高校是不可缺少的部份,任何專業都是一樣的。
關於心理咨詢:
那是不是在高校不能學心理咨詢呢?也不是的。我的本科院校有咨詢方向的老師,我很喜歡他的課,而且也覺得,自己在本科中在這方面的積累,對自己的身心成長是很大的。
不過實習經歷讓我認識到,高校能學到一些專業的,系統的心理咨詢知識,但是對於想要真正套用於就業,還是不夠的,比較淺的。(個人角度,這種系統的知識還是很重要的,到這一步這裏已經比市場那些亂七八糟的好太多了。)它更像幫你打基礎,讓你了解全貌。想要學習深度的心理咨詢知識,並把它職業化,這方面目前是偏向社會化和市場化的。比如具體到某一個流派的培訓如認知療法CBT,如果你要走這一方面的道路,離不開市場上的培訓。(如何甄別就另說了)。
關於科研:目前心理學許多學生是把科研和心理咨詢(套用)割裂開來的。搞科研可能會看輕套用,想搞套用的可能會排斥科研(我一開始就是),覺得太枯燥了。
但是我去實習和經歷一些實踐後,發現科研和套用是分不開的。例如:哪怕是心理機構很優秀的老師,依然要看他的方面最前沿的文獻等等。這其實深刻改變了我的看法,科研和套用可以整合起來,並且科研對於套用也很重要,一個是點,一個是面,一個是維度的上端,一個是下端,只有兩者結合,才是完整的。加上,研究生期間我選擇了契合自己的發展和興趣的研究方向,因此,我的觀念是比較樂觀的。
總的來說,我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主要是兩個:心理咨詢(藝術性表達治療,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兒童,家庭),其中聚焦的點我也想好了。也知道心理咨詢離不開個人體驗,督導等等。
總之,我認為我自己為什麽選擇這個專業,這個專業的大致全貌,哪個方向適合我,怎麽樣去發展,我覺得還是比較清晰的,所以即使知道會有一些困難,但不會迷茫消極。樂意走上現在的道路。這和受到榮格理論,追尋自己的天賦和獨特性的影響是離不開的。我從心而走,也會努力保持清醒。
當然,前面答主們對於一些高校的描述也是很客觀的。我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不一樣的參考,我很普通,但我覺得我是適合的,契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