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人眼中的茶飲生意,是窗明幾凈的,是香甜的,美好的,帶著閑情逸致的。而真正的茶飲從業者,往往忙到沒有時間坐下來休息,點單、調飲、報貨、管理、營運、盤點,生意的奧秘蘊藏在無數細節與琢磨之中。
這一次,我們以古茗為樣本,深入與這個品牌的多位加盟商交談,試圖解答一些問題:開家茶飲店,是一門什麽樣的生意?古茗的加盟商都是一群什麽樣的人?那些開古茗賺到錢的人,都做對了什麽?
這不是什麽一夜暴富的故事,也不是單純的成功學敘事,加盟商們出身不同,背景各異,在自己茶飲店的一方天地裏,展現了完全不同的個人智慧和成長路徑。
透過他們的講述,我們看到了茶飲人以年為單位的日夜耕耘,也更深入地理解了所謂「生意」和「人性」,看到了莫欺少年窮,以及人對個體命運的掌握。
加入古茗,加盟商們想要的很簡單:第一掙到錢,第二被看見。故事還未停止,他們仍在共同成長的路上。
文| 梁宋
編輯| 青藍
圖|
受訪者提供
底層的孩子,中間的女兒
古茗的加盟商,大多是一群什麽樣的人?
要回答這個問題,或許周勇的故事,可以窺見一二。周勇有一張憨厚的圓臉,穿著樸素,說話沒有什麽華麗的辭藻,他是古茗24家店的老板,目前年收入超過800萬元。
周勇毫不介意講述自己的出身,「80後」,浙江溫州人,從小家裏條件不好,「是整個家族最窮的」,16歲輟學,打了三年零工,19歲離家去廣州闖蕩,一下火車,身份證和錢包就被偷走了。
「打流的」,他這樣總結剛去廣州時的生活。剛開始,他只有一身衣服,睡過天橋下邊,睡過騎樓的屋檐下,睡過電話亭和放ATM機的小門頭,為了混口飯吃,他去人流密集的上下九步行街撿礦泉水瓶和易開罐賣,大城市不好生存,連垃圾桶都有地盤,他主動給人當「小弟」,終於混到了一個垃圾桶點位。賺到一點錢了,他才買了幾身衣服,租一間月租350元的城中村小屋。
周勇在廣州打拼時的出租屋樓下,舊樓、窄巷,出租屋只有8平方米
他是那種在底層摸爬滾打過的人,見過人性最真實的樣子,有好心的服裝店售賣員,會把包裝袋整理好送給他,甚至買早餐給他吃,也有人看不起他撿垃圾,但沒關系,在發達的城市,垃圾也是錢,「沒有辦法,我還是要把它撿起來」。
20歲到30歲,周勇並非不努力。他做過很久廢品回收生意,先是自己有個垃圾桶據點,再到主動幫大家把撿到的廢品賣到兩公裏外的資源回收桶,賺個路費和差價,很多個夜晚,他一個人拉著滿載貨物的加長拉貨板車走在路上,一次裝太重,他整個人被貨撬起來,脫離了地面。
生活並沒有很快善待他,好不容易攢了幾萬塊錢,2007年開塑膠粒子廠,2008年就遇到金融危機,錢全虧了。他沒死心,還承包過大廈的衛生和垃圾回收,靠這起家幾年間賺到近100萬,又因為開服裝店虧了大幾十萬,錢如流水般經過他。
2014年,在廣州打工的周勇抱著女兒,那時他很瘦,幹著最重的體力活
他見過人放棄自己的樣子,打流的朋友喜歡喝酒,買馬(博彩),他也買過,他們過著一種臨時生活,聖誕節的時候,有教堂的人過來發被子,新被子一發,有人就把被子拿去賣,賣個10塊20塊錢,轉頭就買酒喝了。
周勇心裏有警覺,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想踏踏實實努力,也希望努力能有回報。31歲,他回浙江老家,註意到家裏的鎮上開了古茗,和朋友打聽了一下,這家公司很不錯,身邊加盟的人都賺到錢了,但面試透過率很低,他也不怵,照著上邊的招商電話就打了過去。
那是2018年,古茗選擇加盟商出了名的嚴格,這家公司偏好挑選吃苦耐勞,能長期合作的人。戚俠當時是古茗加盟的負責人,他曾講過,「古茗對加盟商的挑選概率大概是100人申請,能透過1個」,透過率1%。
周勇其實沒抱什麽希望,電話那頭問了一圈他的過往經歷和個人情況,過了幾天,邀請他去參加面試。那天面試的人很多,但周勇也不知道為什麽,自己被選中了。
同樣被古茗選中的人還有海瑞雪和楊偉偉。
海瑞雪是河南人,爸媽生了5個女孩一個男孩,她排行老三,是那個容易被忽略的、排在中間的女兒,從小放養著長大,「撂到地裏隨便跑」。
她17歲出社會,在流水線上打了幾年工,一天幹十幾個小時,20歲開始做生意,賣窗簾,從制作窗簾到安裝,她都自己來,踩兩米多高的梯子,拿十幾斤的電鉆,因為請別人裝一個窗簾要15塊。
後來,她結婚,懷孕,去浙江台州大溪鎮看望開出租的老公,那是古茗最早開店的地方,她還記得那個店,門頭很亮很亮,是賣奶茶的,那是她第一次喝奶茶,加了珍珠,老公和她商量,「我們也開一個奶茶店吧?」她的古茗之路從此開始。
楊偉偉也是苦出身,關於貧困,故事都是那麽相似,「沒有一個東西你拿得出手,走路都要低著頭」,不喜歡過年,因為一到過年家裏就因為沒有錢而吵架。他當過兵,部隊一個月津貼其他人拿來買零食,他從來不好意思吃別人分享的零食,因為自己不會買。
楊偉偉從小就知道錢意味著什麽,父親生病,借遍了親戚只借到一萬多塊,這些都是很心酸的過往,貧窮讓人早熟,他很早就體會到了生活不易,所以在創業時遍嘗艱辛也不輕易放棄。他加入古茗很早,2012年就開始了,可以說是和創始人團隊共成長。
茶飲是「小吃小喝」的行業,看起來門檻低,但真的要賺錢,必須勤勞肯幹,把自己釘在店裏,把門店當成自己的唯一事業去幹。
曾經有人問過,古茗招加盟商標準是什麽?古茗內部最看重的,是加盟商能不能「在店管理」,一個茶飲新人開店,老板不在店,這家店大概率管不好,也管不細,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一顆菠蘿員工切可能只能做兩杯茶飲,但老板自己切,或許就能做三杯,這還只是最淺層的損耗率的問題,如何報貨、營運、增加銷量,只有老板紮紮實實每天守在店裏,生意才能做好。
12年過去,誰也沒想到,「走路都要低著頭」的楊偉偉成為擁有古茗店鋪最多的加盟商,門店數量已經超過60家,去年利潤超過2000萬。他身上看不到太多自傲的部份,話也很少,身邊的人都叫他「老實人」。
「白天是老板,晚上睡地板」
似乎每個創業故事都有個艱難開局的過程,古茗人也無法例外。開一家茶飲店,特別是開第一家店,那種從0開始的困難是具體的,也是瑣碎而令人焦慮的。
2018年,從廣州回鄉的周勇資金很有限,也不懂選址,覺得有人的地方就能開店,菜場廁所旁邊有個門店貼了「招租」,挺便宜的,他打電話就問拓展,「這裏早上人很多,晚上人很多,應該沒問題吧?」拓展都氣無語了,「大哥,你看過哪個賣飲品的開在廁所旁邊」。
輾轉許久,他的第一家店最終落在江蘇無錫利港鎮,他是外來人,租這家店時,人家都問,你租來做什麽?他說做奶茶,對方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他知道,幾乎沒有人看好他。
拆店面的時候,他印象特別深的是店裏邊那根柱子,上面糊了厚厚一層海報——扒開一層,是服裝店廣告,扒開一層,是漢堡廣告,再扒開一層,是首飾廣告,海報扒開一層裏面還有一層,周勇看著這些海報,看到了什麽是具象的「創業九死一生」。
他第一家店承蒙了許多幫助才裝修好,基礎硬裝需要找當地人,是隔壁大姐幫忙找的,軟裝需要圖紙,他不會畫,總部派人過來給他畫的,「真是手把手教」。裝修好了以後,他覺得大門的位置不妥,和玻璃的位置需要調換,就全敲掉了,玻璃還沒來,器材都到齊了,沒辦法,他就在店裏睡了三四天,說到這兒他笑了,「白天是老板,晚上睡地板」,坊間的玩笑話成了他真實的處境。
周勇的第一家古茗門店,裝修前在設計上花了一番功夫
店鋪裝好了,人得去公司學習培訓,他從沒接觸過茶飲,根本記不住,經常留級,後廚學三天,調飲學三天,學完了還要考試,他補考了三次。身體的累其實都不要緊,店鋪終於開張了,周勇心裏很期待,「這下能發家致富了」,那還是2018年,大家對古茗這個品牌還很陌生,開在小鎮上,生意很寡淡,周勇忍不住天天算賬,投入了50多萬,光是店鋪轉讓費就花了10萬,流水每天只有幾百,那種焦灼和壓力可以想見。
他沒有請員工,每天都在琢磨怎麽賺錢,周遭世界沒什麽變化,只是小鎮上多了一個發愁的年輕人而已,一個人打掃衛生的時候,他把手機放在操作台上聽播客,想學習如何營運店鋪。
幾乎每一位加盟商都曾有過這種開店後的落差和冷遇,這需要一顆強大的心臟,去熬過陣痛期,穿過內心懷疑自己的幽暗甬道。
開店之前,海瑞雪想象中的奶茶店就是,「有人來了,我就做一杯奶茶」,很輕松的那種感覺,實際開起來之後根本不是那麽回事,喝奶茶和做奶茶之間隔著一整個太平洋。茶飲是餐飲的一個分支,賺的是辛苦錢,別看店鋪小,永遠有做不完的活,切水果、煮珍珠、沖茶,要不就在打掃衛生,回想守店那些年,海瑞雪好像沒有自己是坐著休息的場景,都是站著的。
開店之前她甚至想過,如果業績不好,她就趁空閑時間去廣場上賣豆漿補貼一下門店,實際開起來之後,她感覺自己和店完全拴在了一起,根本沒有精力做別的,她把孩子送到了老家交給老人幫忙帶,經常晚上12點鐘才吃晚餐。
她至今記得那個「最黑暗的一天」。剛開業那三天,她生意還不錯,因為做了買一送一的活動,每天的流水有2000多元,當時公司派了兩個人支援,加上她和丈夫兩個人,四個人忙得飯都顧不上吃,等到買一送一活動結束後,銷量驟降,她記得那天天快黑了,封口機上顯示的數碼是「54」,也就意味著她只賣出了54杯飲品,流水大約300多元。
那一天天很陰,她心裏也沒有亮色,和丈夫兩個人都想裝作沒事,但接下去的幾天銷量依然不佳,丈夫開始失眠了。他們開這家店投入了近30萬,其中有20萬都是借的,這20萬投下去,賠了怎麽辦?
海瑞雪是精神非常強韌那種人,她知道自己擅長什麽,願意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去拼,「認定的事情我不會糾結」。她當時就開解丈夫,現在才剛開店,「我們借了20萬沒錯,同齡人有20萬,可能去買一輛B級車,幾年之後,這輛車肯定貶值不值錢的,但是我們把這20萬投進了一家店,或許它不一定掙錢,你幾年之後在這個上面摸索的東西絕對是增值的」。這是海瑞雪的智慧,也是她眼中茶飲行業的「長期主義」。
破局
海瑞雪是河南人,她有一張令人感到親切的圓臉和幹練的短發,聊天吐字清晰,語速挺快,給人一種颯爽的感覺。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她是一個很「高能量」的人。
門店銷量不好,她從來不會氣餒,每一個人經過店門口,她都會很大聲地說,「歡迎光臨古茗」。有一次,她給一位50多歲的帥哥(她會稱呼所有男性顧客為帥哥)推薦某款奶茶多好喝,那位男士和她閑扯了十幾分鐘,也沒有買,「我也不覺得有啥,下一個人來我還是照樣」。
還有一次,一位喝醉酒的男士過來買了5杯奶茶,可能因為情緒不好,說了很多難聽的話,對方離開的一瞬間,她眼淚流下來了,沒一兩分鐘,又來一位顧客,她很快把眼淚擦一下,「歡迎光臨」。
海瑞雪在為顧客點單
熱情,是她的第一張名片。她願意做顧客的知心姐姐,面帶笑容,陪著聊天。她熱情到什麽程度,有一次,她接到了一個電話,對方說,能不能投訴一下你家店裏那個短頭發的小姐姐,她實在太熱情了,熱情得讓我受不了,她回復,「好的好的,我收到您的反饋了,我讓她盡量註意一下」。
要開拓客源,光有熱情還不夠。海瑞雪每天都在觀察,誰是她的目標客戶,她的門店旁邊有一所學校,她註意到大溪的門店曾經給學生推出過學生卡,每一杯優惠兩塊錢,第二天,就印好學生卡,買了學生喜歡的明星海報,還有學習用品,直接拉了一個條幅,「辦學生卡免費領取學習用品」。
一開始,學生們只是試探性地過來看看,擔心是騙局,後來發現確實是免費贈送學習用品,一傳十十傳百,形成了群聚效應。她很懂得如何抓住學生的心。學生課業繁重,有時候希望她送到學校門口,她一杯也給送,下雪天也給送。因為產品質素過硬,復購率高,靠著這批學生群體,海瑞雪開啟了新局面,經歷了三五個月的積累,她終於有了很固定的客戶。每到學生們放假,她店旁邊的小路全部是堵死的,學生把她團團圍住。
後來,她開始辦會員卡,她會記住自己會員的樣貌和喜好,那是她從海底撈和胖東來的書裏學來的,要重視服務,細微的服務,大家積分卡的名字五花八門,有叫「小蘑菇」的,有叫「權誌龍的未婚妻」的,她都記住,誰的積分卡在第幾頁,她都能迅速蓋上章,誰愛喝什麽,一說老樣子,她直接知道是啥。
海瑞雪在和員工分析經營情況
更關鍵的是,海瑞雪用心在做這門生意,她從未停止觀察和學習,走在路上看到古茗的杯子,如果沒有喝完,她會專門過去拍照,回去看監控,分析是不是做得有問題。
面對競品,她也不膽怯。當時,她門店旁邊有一家茶飲連鎖店,她想,做低價她做不過這家店,要做差異化,她要賣這家店沒有的東西。公司剛上新抹茶飲品的時候,一杯9塊錢,她心裏特別沒底,因為她自己從來沒喝過抹茶,大家會愛喝嗎?每進來一位顧客,她都會拿起手邊的抹茶飲品介紹,我們新上了一個抹茶風味的奶茶,用綠茶的嫩葉研磨而成的,上面加了一層奶泡,手工打的,喝起來比較順滑,賣了一兩個月,她一天的抹茶比奶茶賣得還多,最多的時候一個月打壞了幾個奶泡機。她更堅定了,差異才是她的競爭力。
一個特別能體現海瑞雪經營的細節是,她提到,自己從來不會偷工減料,顧客很喜歡喝珍珠,她會問,「幫你多加點珍珠可以嗎?」不是祈使句,而是一種詢問,她連送別人東西,都把自己放得很低,當旁人點出這一點時她都笑了,「那你送也得讓別人開心啊,這不都是小事嗎?那我賺的就是這上面的錢呀」。從1家店,到7家店,從負債20萬到年入100萬,這是屬於海瑞雪的破局。
周勇的加盟比海瑞雪晚了三年,他開的是鄉鎮店,破局的方式和海瑞雪有共通之處,卻又有不同。
鄉鎮是人情社會,大家互相都認識,周勇希望做到的是和當地居民做朋友,他開始改造自己的店鋪,雖然只有兩張桌子,他放上了免費濕紙巾、免費雨傘、免費雨衣,甚至還有免費沖下水道的沖劑。為了吸引客源,他擺上了放動畫片的電視,一台遊戲機,夏天還會組織顧客燒烤。
2018年,周勇認為自己做的最正確的決定是抓住了外賣的風口。店鋪剛開一個月一直沒起色,他觀察到燒烤店有很多外賣生意,便去和燒烤店的人聊天,也和騎手聊天,自己動手最佳化外賣頁面。
燒烤店有收藏送烤串的活動,他就去問外賣經理,收藏有什麽用,是會讓我們店鋪顯示在前面嗎?得到肯定回復後,他推出了收藏店鋪送中杯珍珠奶茶的活動。他還自己推出了特價贈飲活動,上架「奶茶四件套」,買四杯珍珠奶茶,第一杯只需要1分錢,相當於買三贈一,能帶動銷量和知名度,他還有利潤可賺。
2019年,在「私域流量」還沒有成為一個熱詞時,周勇已經開始建立自己的微信群了。有一次,晚上12點多,群裏有個家長的小孩發燒了,在群裏問,哪裏有藥店還開著,想給小孩買降燒貼,群友說,「古茗店裏有,老板就睡樓上」。那天,周勇給了對方一份退燒貼,「3塊錢的東西,人家連說了10句謝謝」,那種感覺真的不一樣,那一刻,他覺得自己真的融入當地了,而融入,才是小鎮生意真正的開始。
「學院派」與「00後」
在古茗的加盟商裏,徐輝是一個有些特別的存在。他是台州本地人,而台州是古茗最初創辦的地點。2011年,徐輝大學畢業,在家鄉的肯德基工作,通常情況下兩年半到三年才能升到餐廳經理,他18個月就做到了。
2012年,古茗創始人王雲安還是一個大學畢業不久的年輕人,他和幾個好朋友一起創業,開了古茗,附近的肯德基店裏有一張很大的長條桌,是這群年輕人討論的據點,那就是徐輝所在的門店。他們在那邊開會,徐輝也不忙,就湊過去聽,現在回想那個場景,徐輝很坦誠,當時他心裏還是有一些心理優勢的,覺得自己是職業經理人,對方只是初出茅廬的小年輕。
他能感覺到這群年輕人的求知欲。比如,初創團隊的某位員工,白天在古茗上班,半夜還來肯德基兼職,只要空下來,就會問徐輝一些管理知識。
2015年,這個小團隊曾經給徐輝發過口頭邀約,邀請他加入古茗,他拒絕了,理由很正當,百盛是一個國際大品牌,福利待遇也非常好,他實在沒有動力加入初創茶飲品牌。
到了2017年,古茗因為想做直營店,再次向徐輝發出邀請,這一次的邀請頗為正式。有人專門開著王雲安的車來接,徐輝印象很深,「是一輛外觀看上去已經挺老的奧迪」,那時候古茗已經有1000多家店了,「一年營收幾個億」。
他們在古茗辦公室見面,當時王雲安執念於開直營店,但徐輝對這個專案不看好,第二次拒絕了古茗。那一次,他印象很深的還有一件事,大家坐下一起喝茶,茶幾上有很多綠色的香水檸檬,一溜排開,老王(古茗人喜歡這麽稱呼王雲安)開始挨個選檸檬,讓徐輝聞並且挑一個最喜歡的,他聞來聞去,一點感覺都沒有,就挑了一個外觀好看一點的,老王一看說,「這個不行」,分析了很多專業的東西,具體分析了什麽徐輝已經忘記了,印象很深的是那種專註的熱情,「他對這個東西搞得非常專業,光選一個檸檬,幾十種,一個一個在那選」。
「一顆香水檸」是古茗最受歡迎的產品之一
從2017年開始,古茗的生意開始快速增長,當時徐輝介紹了兩位自己的副經理進古茗,現在是古茗第600多號員工。到了2019年,古茗爆發式增長,他感覺到自己決策失誤了,心裏很後悔。
2020年,疫情到來,徐輝32歲了,他開始面臨職業選擇和思考。當時,他在肯德基內部有一次升遷的機會,但他也看到了一個大趨勢,之後餐廳經理的工作量只會更多,薪資從長期看卻很可能是縮減的,他決定離職,加入古茗。
這是一個遲到了五年的赴約。2020年12月底,徐輝以加盟商的身份面試古茗,面試他的區域經理都有些不相信,一個餐廳經理過來面試,能不能待得住?對方給了他一個考驗,讓他去古茗門店,沒有薪金,硬生生幹了一個月,看他能不能穩得住,定得下心,他透過了考驗。
他「all in」了這一次創業,花了將近180萬,高位接下福建兩家門店,那是他和妻子全部的積蓄,付完貨款後,身上就剩1000多塊錢。
接店正值年末,兩家門店只留給他們4個人,馬上又要面臨過年高峰。他和妻子想盡辦法招人,招全職不現實,必須把眼前困難解決掉,他們厚著臉皮,讓學生偷偷帶他們從小門爬進職業中專去發傳單。
這次創業,徐輝最大的優勢,是他和妻子都有肯德基近10年的工作經驗,他們擅長招人、留人、管理,有一整套的成熟體系。
怎麽樣選人?肯德基有一種「動物模型」法,老虎型性格沖勁很足,無所畏懼,但有時候可能會傷到人,考拉性格慢吞吞,但是做事會很細致,很沈穩。快節奏餐飲需要人力架構金字塔,底層是一層考拉型的人,有沖勁的老虎型去做尖頭,這樣一來,有人去沖,有人在後面托底,門店運轉會比較順暢。
因為過硬的餐飲和管理經驗,徐輝的門店幾乎沒有陣痛期,第一年最高日流水就做到了南平第一,第二年不做活動的情況下,最高日流水突破3萬,第三年連續7天突破3萬,第四年連續5天突破4萬,2023年春節期間營業額排名,徐輝一家位於小縣城的門店,營業額做到整個古茗的全國第三。
徐輝與其他加盟商一起參加活動
這是令人吃驚的成績。徐輝還很創新的一點是,在門店推行了綜合工時制,茶飲行業淡季和旺季日流水可以相差10倍,人力儲備是一個很微妙的問題,按照日流水2000多塊錢去備人力,營業額翻10倍的時候肯定撐不住,徐輝的理念是多備人,多備人自然而然會涉及到人力浪費,綜合工時制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口。
旺季,大家可以都上班,淡季,人員冗余,他會鼓勵大家休假,不斷描述大理有多好看,演唱會現場氛圍多好,「玩十天沒問題,只要在我最忙的時候不要請假」。
茶飲是人員流動非常大的行業,工作半年以上就算穩定的老員工了,但徐輝的門店有很多做兩年、三年的員工,其他加盟商管他叫「學院派」,有自己獨到的一套管理方法,且行之有效,這對管理者的要求很高。徐輝算過一筆賬,加入古茗4年,他利潤大約在600萬,刨除成本,他賺的錢比之前10年還要多。
過去幾年,古茗也加入了非常多和從前加盟商不一樣的嶄新面貌。聶佳芳是「00後」,被稱為「聶老板」,她加入古茗才一年半,已經在廣西開了3家門店,她的獨到之處是,因為年紀輕,網感非常好,有非常多線上玩法,開店之初請達人試飲推廣,建立微信社群,她在廣西的小縣城有8000多人的微信粉絲,開店一年半基本做到了回本,這個來自江西的24歲女生,進過皮鞋廠、啤酒廠,做過海底撈服務員,現在靠自己的努力做到了年收入近100萬。
抱團與利他
幾乎每一位加盟商都提到了這一點,古茗這個品牌,帶有很強的浙商內容,大家願意分享,願意以傳幫帶的形式互助,這種「抱團」與「利他」的關系,不僅是總部與加盟商的關系,更是加盟商與加盟商之間的關系。
這種精神與創始人風格密不可分,早在初創時期,王雲安和高管就會直接對接加盟商,很多加盟商都有王雲安的電話,他們遇到問題直接給他打電話,機器壞了,王雲安會去修,資金周轉不開,他們甚至會互相借錢。
隨著加盟商數量增多,這種溝通方式逐漸變成了微信群。再後來,古茗成立了「加委會」,保證總部與加盟商之間溝通順暢,也讓加盟商之間能夠互相交流,讓做得好的加盟商能浮出水面,分享自己的「方法論」。
古茗加盟商在分享開店經驗
上個月,【人物】在杭州見到了古茗加委會的負責人吳翔,與加盟商們打交道這幾年,也是他自己飛速成長的幾年,加盟和直營最大的區別是,加盟商每個人根據他們的經歷,都有一到兩個擅長的點, 可能是做活動,可能是做社群,可能是玩抖音,可能是抓營運,可能是選址,每個人都有擅長的那一兩把刷子,「奶茶生意做得好的,並不一定是樣樣都好,某一兩個點做到出挑,生意就絕對不會差」。
而他的工作,是把這些好的「錦囊」和方法論盡可能多地觸及到每一位加盟商。加委會營造了一個線上空間,是一個內部論壇,裏面寫著各種加盟商們的智慧結晶——
比如:店長怎麽選?晚班怎麽排?每個門店團建經費從哪來?怎麽花?誰來管?不同的店型,面對的問題會不一樣,幹了兩年的老員工,現在沒有激情躺平了該怎麽辦?員工來了,但是他的工服是不幹凈的,我該怎麽讓員工穿洗得幹凈的工服上班?淡季如何透過店內紅包墻活動提復購增業績?我的兩個店員談戀愛了,我該怎麽辦?甚至有人分享,「用楊梅大號去核器去車厘子也一樣好,又快」——這些都是非常實操且具體而微的細節,卻也是加盟商們在一線工作真正會遇到的問題。
剛開始做加委會時,吳翔也走過彎路,他把分享的PPT做得很高大上,文縐縐的,加盟商們不喜歡這些「想象中的商業」,他們是解決問題導向,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他們要的是更實際的東西,每一次來,都要學一些回去就能用上的「招兒」。
「學過、做過、贏過、教過」,吳翔漸漸明白,加盟商才是真正做過並且拿到結果的人,加委會要做的,是把舞台留給加盟商本身,提供一個平台,把方法論總結好,「把天花板往上推一推」,讓新加盟商少走彎路。
加盟商們把對問題的解法都寫下來,貼在墻上,「掏心掏肺」
除了線上錦囊,加委會也組織線下的活動,讓優秀的加盟商們聚在一起分享,甚至去門店遊學,回去再落地,從而影響到身邊更多的加盟商。
【人物】曾經見到過一次加盟商們在杭州的聚會,他們一起團建,學習打橄欖球,也一起在會議室分享心得,但無論在會議室還是在戶外,加盟商們總是很有討論的熱情。
徐輝描述了一個場景,是他眼中加盟商的聚會——不管今天對面坐的是20家店,還是30家店的加盟商,他們都非常好學,一坐下來聊的不是玩什麽,可能別的人聚在一起喜歡吹牛皮,說今天打牌怎麽樣,但是古茗加盟商一坐下來,開一點玩笑之後馬上就開始探討,「你那邊聽說做得比較好,你怎麽樣做的?」
大家聚在一起,好像有說不完的話,太多要聊的了,招人、人員架構、薪資設定、績效獎金,每時每刻都在學習,而且這種學習是非常平等的。有個加盟商是中國移動出來的,手上之前管了1000 多號人,當有小的加盟商投擲一個他覺得感興趣的點,他也會立馬掏出Pad就開始記錄,立馬去請教,把這個東西聊透,摸透。
包括在車上,有人一轉頭說,「今天我的堂食感覺掉了,應該怎麽做?」馬上就有人接話,「我們來聊一聊」,就連開完會走回酒店那一段路,八九個人,兩兩都在聊不同的事情,誰感興趣,湊上來,又開始聊。
那是一種非常良性的交流和互助的氛圍,也是古茗一直致力營造和延續的精神內核。過去12年,古茗有過幾千位加盟商加入其中,有很多人透過茶飲賺到錢,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這個品牌對於他們而言,不僅是過往人生的一種銘印,更是一種思維方式,讓他們變得寬廣從容。
海瑞雪已經加入古茗十年了,她至今都在琢磨怎麽能把這門生意做到更好,去吃個羊肉火鍋,也在想,為什麽這家羊肉火鍋口感這麽好,跟老板聊,原來是他家人流量大,羊肉當天必須賣完,新鮮才能口感好,她立馬聯想到自己的門店,明年賣水果茶,葡萄24小時內到店,是不是能把它賣光,葡萄剝出來兩個小時,就把它賣光,低價不是競爭力,「這才是我的競爭力」。
2021年,楊偉偉給團隊開會
楊偉偉才35歲,已經是古茗最大的加盟商,他經歷過很困苦的生活,現在收獲了自己的財富,他越發覺得,生意的本質是分享,足夠的開放,才能足夠長遠。
2021年,古茗曾經做過面向加盟夥伴的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超過1600位加盟夥伴的回答中,有8成人認為,和古茗之間是相對平等互惠的合作關系;有22.2%的人認為和古茗是「一家人」,而古茗要做的,是努力將這個比例提到更高。
古茗的故事曾一度被書寫為幾個年輕人的創業故事,但它其實更是幾千位平凡創業者的故事合集。每位加盟商都有屬於自己的創業記憶,那是用時間書寫的個人史,就像聊天結束時,徐輝指著橄欖球場上奔跑著的加盟商夥伴說的那句話——我相信,這個球場上叫任何一個人出來,都能夠講一個屬於他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