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路陪著寶媽過來的白衣奶爸,在給出有關醫學方面的建議時,想先說說自己的經歷,畢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不同的產後,相似的失眠與情緒
我的妻子剛生完寶寶的那段時間,我們的生活也十分艱辛。最開始是剛生完寶寶的幾天晚上,她需要一邊忍受著從未經歷過的切口疼痛,一邊承受身邊還有剛出生的寶貝嗷嗷大哭。剛用盡全身力氣生完孩子,本身就已經筋疲力盡想好好休息一會兒,但耳邊一直是寶寶的哭聲,這種情況下,情緒容易爆發是難免的。
然後過了幾天,當她剛剛結束漲奶的痛,身體的泌乳小分隊開始工作了,又開啟了沒日沒夜的吸奶模式「餵奶-吸奶-洗奶瓶」,剛躺下,崽子可能又醒了,那陣子我做丈夫的是睡都不敢睡,生怕把她晾著更讓她惱怒,因為我明白,稍微一疏忽,就會陷入「失眠----情緒大幅波動----脾氣暴躁----失眠加重」的迴圈。
做媽媽在這段時間是最累的,畢竟產假決定了她在家時間更多,有娃後在家更忙,吾日三省吾身「餓了沒?尿了沒?拉了沒?」,每次等我下班回家,妻子已經做了很多事。手機備忘錄裏滿滿的都是寶寶日常生活記錄,好不容易有空還要分析寶寶的生長曲線,不停壓榨自己的睡眠時間。睡得越少,脾氣自然也越來越暴躁了。
產後失眠,脾氣暴躁不等同於產後抑郁
雖然產後抑郁的癥狀包括失眠,但產後失眠並不一定就等於產後抑郁。
產後抑郁可能在懷孕期間就開始出現,不是突然發生的, 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典型的表現為持續出現不明原因的絕望感/無力感(如這樣的抑郁狀態超過了 2 周),嚴重時出現自殺的意念和行為,部份還會反復出現與自己意願相違背的傷害嬰兒的想法和行為等,自己參照量表進行對照或只是由別人的觀察只是初步的篩查,結果並不準確,應該到精神科請專業醫生診斷。
情緒低落、暴躁的產後媽媽約有15%會發展為產後抑郁, 但失眠引起的脾氣暴躁往往會在睡眠得到補充後好轉 [1] 。睡眠與情緒之間的聯系千絲萬縷,互相影響 [2] 。產後失眠影響情緒,情緒持續性的變化如果不經幹預的話會加重失眠,惡性迴圈才會導致抑郁焦慮的發生 [3] 。白天的情緒會影響夜間的睡眠,夜間的睡眠質素又會對第二天日間情緒產生幹預。情緒良好的人,感受到的是快樂、滿足。就會有好睡眠,而好的睡眠又會反過來幫助他們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反之,如果人一旦出現失眠的情況(術語叫做睡眠剝奪)就會更易激惹、暴躁、憤怒,當然也會出現焦慮、抑郁等消極的情緒反應 [4] 。
那麽,產後失眠究竟正常嗎?
為什麽會出現產後失眠的情況呢?我們來詳細盤點一番。失眠其實是女性生產後的一種常見的現象 [5] ,大部份的新手媽媽都會由於激素水平的作祟,在生理和心理上發生劇變,身體各組織系統都會受到波及,所以失眠只是眾多產後變化中的一個小插曲 [6] 。失眠的嚴重情況也會有個體差異(比如傷口的疼痛程度、家人的照顧程度等),或輕或重,由於內容太長,引起產後失眠的原因我先畫了一個導圖,詳細的請繼續看下文:
1、生理因素
(1)產後疼痛
最開始生產完,不管是剖腹產還是自然分娩,都會或多或少產生傷口(剖腹產——刀口;順產——側切/撕裂),這是最初影響產後媽媽睡眠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還有不亞於生產痛的開奶之痛,初期的漲奶期以及後續哺餵姿勢不規範,還容易引發乳腺炎、乳頭皸裂,這種痛,擱誰誰失眠;
(2)內分泌失衡
懷孕期間,女性體內多種激素(包括:雌激素、甲狀腺激素、皮質類固醇等)的分泌都會有所增加,但生完寶寶後,體內的激素水平會明顯降低,尤其是雌激素表現最為明顯,下降振幅堪稱斷崖式,產婦生產完的第3-7天是上述情況的高發期。體內激素水平的異常引發了機體內分泌功能的失衡,神經活動受到牽連,在初期表現為頭痛、焦躁、四肢無力;繼而引起失眠,表現為難以進入熟睡狀態、睡眠時間大大縮短;若不及時幹預,後期產婦的精神狀態也會受到影響,表現為精神狀態極度不穩定。
(3)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如產後缺鐵性貧血也會造成失眠,一些女性在產後沒有註意營養的補充,鐵儲備不足,鐵蛋白都低於20了都不知道。鐵蛋白的數量可以反映出體內鐵儲存的狀態,不管是孕期還是產後,如果不能夠及時的補充鐵元素,往往會造成鐵元素的缺乏,相應的鐵蛋白的數量也會下降,如果鐵蛋白不足,那麽就很容易引起缺鐵性貧血,不僅易疲勞,而且也容易出現睡眠障礙。
2、精神因素
生產後初期,機體突然從興奮狀態轉入疲倦狀態,情緒也會突然從高亢到低落,尤其大多數產婦都是初次分娩,內心緊張不安,突然面對一名素未謀面的家庭新成員,完全不知道要怎麽和他愉快的相處,要怎麽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媽媽,突如其來的社會身份轉變會使人焦慮。女性本就心思細膩,生產結束後做媽媽的喜悅夾雜著缺乏育兒經驗的焦慮不安,這些心理因素的疊加,會造成過度思慮,影響睡眠質素,甚至失眠。深究原因,其實也主要是激素水平在作祟,生產後打破了原來雌激素、孕激素的水平, 一般產後一周內以上癥狀較明顯 ,但隨著激素水平的自我調節,一周後癥狀會慢慢減輕或消失,如果持續惡化,可能會有患產後焦慮、抑郁的風險。
3、外部因素
(1)社會因素影響
不論家庭經濟條件如何(除非家裏有礦),家庭新成員的到來對家庭關系總是會有影響的,比如家庭的住房條件(長輩要來家裏帶孩子)、收入情況(產婦產假期間的收入受到影響)、與長輩相處(婆媳關系是永遠的難題),這些煩惱都會影響產婦的情緒,進而引發或加重產婦失眠癥狀;
(2)生活習慣的影響
產後尤其是在月子期間,生活習慣會發生很大變化,攝入的食物比從前大幅增多,有時候還是打著為孩子好的名義被逼吃下的,從三餐變成六餐,有時覺得不夠再來頓夜宵,生怕沒奶或者奶水質素不佳。多吃、少動,身體日漸增重,胃腸道的負擔和找不到腰的身材,就像兩座大山重重的壓在新媽媽身上,進而引發失眠癥狀;
(3)寶寶的影響
其實回頭想想,月子裏的寶寶是最好帶的,因為他們只做三件事「吃-拉-睡」,但是難點就在於這是萬裏長征的第一步,大多數新手媽媽都是缺乏育兒經驗的,剛開始面對柔軟的小寶寶,連換尿不濕都會手忙腳亂,心理上就已經受到影響了。
寶寶剛開始也只能用哭聲來表達他的需求,餓了哭,尿了哭,拉了哭,自己睡不著也哭,不分白天黑夜,所以寶寶的頻繁夜醒把我們的睡眠生物鐘完全打亂,新手媽媽也會頻繁夜醒,期間可能還要吸奶,再睡回去就比較困難了。
就算不是新手媽媽,就普通人而言,如果前一天沒睡好,就會直接影響第二天的心情,何況新手媽媽產後初期長時間缺覺失眠,情緒暴躁實屬正常。睡眠尤其對焦慮和抑郁影響頗深,而情緒暴躁、憤怒本身就會使人清醒並擾亂睡眠機制。
如何改善失眠下的暴脾氣
由此看來,產後情緒暴躁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睡眠不足,采用以下手段改善失眠可以有效緩解不良的情緒問題。
(1)緩解疼痛
如果是產後初期由於各種疼痛引起失眠,首先就是聯系醫生緩解身體疼痛,其次要盡量的放松下來,如睡前半小時,盡量做一些令自己放松的事情,避免大腦的過渡活躍,比如可以洗個熱水澡或者做一個安靜的冥想;
(2)適當地動起來
適量的體育鍛煉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入睡,提高睡眠質素。產後也不是絕對的不能動,做一些身體可以承受的運動(比如:凱格爾運動、瑜伽等)對情緒和改善失眠是有幫助的,但是也要盡量避免運動時間與就寢時間太接近,否則運動後體溫過高,大腦皮層興奮狀態會難以入睡,甚至加重失眠的情況,可以盡量利用碎片時間把運動安排在白天;
(3)協調好生物鐘
產後初期,我們面臨著突然身份轉變的同時,生物鐘也被打亂了,寶寶的頻繁夜醒使得我們的睡眠支離破碎,此時應該盡可能的將生物鐘與寶寶同步,嬰兒每天睡眠時間遠比成人多,我們可以在寶寶睡覺的時候也盡量跟著小睡一會兒,但是白天小睡時間不宜過長,如果白天超過3小時,夜間睡眠肯定會受到影響。
(4)保持樂觀
首先要勇於接受現實,失眠了就是失眠了,不必強迫自己變回原來的狀態,接受現階段的生活常態,順其自然,保持樂觀的心情,對待孩子的頻繁夜醒、餵奶哭鬧,都把他們當做自己生命中珍貴的經歷,在養育寶寶的路程中,應該隨時都是被幸福感包圍的。
(5)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切記暴飲暴食,如果睡前還是比較餓,可以選擇一些清淡、低脂、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攝入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增加胃腸道的負擔,也應該盡量避免飲用大量的液體造成起夜,一般建議入睡前3小時內盡量減少攝入;
(6)及時就醫
如果失眠癥狀比較嚴重,經過自我調節無效或情緒波動更大,應該及時求助心理醫生,進行適當的心理疏導或藥物幹預,千萬不要自行服用抗抑郁或抗焦慮的相關藥物!!
如何預防產後失眠
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根據【中國睡眠研究會】釋出的【2022年中國睡眠研究報告】顯示 [5] ,當下中國超3億人有睡眠障礙的情況,失眠發生率高達38.2%,而新手媽媽的睡眠問題表現突出。睡眠可以用來消化白天發生的不愉快,就像一塊舒緩膏,來撫平白天經歷的尖銳痛苦,雖然不能完全修復,但也能松口氣,得到舒緩。雖然新手媽媽產後失眠非常常見,但也不能因為普遍存在就被忽視,不論是家人還是自己,在愛寶寶的同時要更關註媽媽,產後本身就由於身體各項機能被打破平衡,更易誘發疾病,所以產後失眠更需要自己和家人的關註和呵護。
參考
- ^ Optimizing postpartum care. ACOG Committee Opinion No. 736.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Obstet Gynecol 2018;131:e140–50.
- ^ Bei B, Coo S, Trinder J. Sleep and Mood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 Postpartum Period. Sleep Med Clin. 2015 Mar;10(1):25-33. doi: 10.1016/j.jsmc.2014.11.011. Epub 2014 Dec 12. PMID: 26055670.
- ^ Burst, 1996; Christine, & Hunt.,2013; Hunt, & Christine.,2006; Ntaouti, et al., 2018; Reck, Stehle, Reinig & Mundt, 2009
- ^ Durmer JS, Dinges DF. Neurocognitive consequences of sleep deprivation. Semin Neurol. 2005 Mar;25(1):117-29. doi: 10.1055/s-2005-867080. PMID: 15798944.
- ^ a b 【2022年中國睡眠研究報告】 中國睡眠研究會
- ^ Causes analysis and nursing experience of postpartum insomnia. National Medical Frontiers of China, 2008,3 (21):115-118. doi:10.3969/j.issn.1673-5552.2008.21.096
- ^ Effects of thermal environment on sleep and circadian rhythm. 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anthropology,2012,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