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失去味覺的舌癌患者,借助這款「電子舌頭」可重建味覺

2025-01-15心靈

味覺主要依賴於舌頭上的味蕾,它們能夠感知甜、酸、苦、鹹、鮮等不同味道。然而,對於接受過手術的舌癌患者來說,味覺可能會受到嚴重影響。這是因為手術通常會移除部份舌頭,而移植的組織通常來自身體的其他部位,這些組織不具備味蕾的功能,因此也就無法嘗出不同的味道。

味覺能感知到的味道

(圖片來源:veer圖庫)

近日,我們團隊——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資訊科技研究所陶虎、周誌濤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張誌願、楊馳、白果團隊合作,開發出一種「電子舌頭」,為這些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舌癌是如何讓患者失去味覺的?

人類的味覺感知依賴於舌頭上的味蕾,它們如同小型「感應器」,專門用來檢測食物的味道。味蕾集中分布在舌頭表面的味蕾乳突中,每個味蕾內包含味覺感受細胞。當我們進食時,食物中的化學分子會溶解在唾液中,並接觸到味蕾內的感受細胞。這些細胞能夠辨識甜、酸、鹹、苦、鮮五種基本味覺。

隨後,味覺感受細胞將這些味覺訊號傳遞給舌頭上的神經,最終透過神經通路將資訊傳遞到大腦。大腦負責解碼這些訊號,將其轉化為具體的味覺體驗,例如「這個蛋糕很甜」或「這個檸檬很酸」。正是這種高度復雜的味覺感知機制,為味覺辨識的技術發展帶來了更高的門檻。

味蕾

(圖片來源:Wikiwand)

在影響味覺的諸多因素中,舌癌及其治療對味覺的破壞尤為直接且不可逆。舌癌的治療通常涉及舌瓣切除和移植手術,而被切除的部份往往包含大量味蕾,這直接削弱了患者的味覺感知能力。

此外,用於修復舌頭的移植組織通常來自手臂或腿部的皮膚,這些組織不具備味蕾功能,因此無法感知味覺。

對舌癌患者而言,味覺的喪失不僅影響飲食體驗,還嚴重損害生活質素和心理狀態。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長久以來,研究人員一直都在致力於開發一種「電子舌頭」,幫助患者在術後重新「嘗」到味道。

AI早已具備視覺與聽覺,味覺的開發為何姍姍來遲?

味覺與視覺、聽覺都是人類感知和探索世界的重要感官。在人工智能的感官辨識研究中,視覺與聽覺的技術發展遙遙領先,而味覺辨識則明顯落後。

回顧AI在視覺辨識領域的進展,最早的突破來自影像辨識技術,透過網絡攝影機捕捉影像並用演算法分析物體、風景等的形狀、顏色和其他特征。隨著深度學習的興起,視覺辨識的能力實作了質的飛躍,比如能夠精準地進行人臉辨識。

而在聽覺辨識方面,AI同樣起步較早,從早期能辨識人類聲音並作出簡單回應的語音助手,到如今能夠在復雜背景雜訊中清晰分辨人聲,聽覺辨識技術也取得了顯著進展。

相比之下,味覺辨識的發展卻明顯滯後。盡管已有一些化學傳感器能夠檢測液體中的特定物質,但這些技術主要套用於食品檢測或藥品質素控制領域。

為何味覺辨識的進展遠不及視覺和聽覺?這主要與數據采集的難易程度有關。影像和音訊數據的采集相對簡單,且數據量豐富,非常適合用於AI的訓練和計算。 而味覺資訊的獲取則依賴能夠貼附於舌頭上的特定傳感器,不僅采集過程復雜,而且味覺感知機制多樣化 ,訊號的復雜程度遠高於影像、影片和音訊。因此,從這些復雜訊號中解析出有效資訊的過程更具挑戰性,導致味覺辨識的發展步伐緩慢。

此次研發的「電子舌頭」可成功模擬人舌部份功能!

受到人類味覺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啟發,我們團隊——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資訊科技研究所陶虎、周誌濤團隊設計並研制了一種高通道、能夠與舌頭表面完全貼合的柔性電極。 這種電極可以安全、無創地記錄患者移植舌瓣的電生理訊號,並具有高時間和空間分辨率。 同時,團隊結合腦機介面技術,透過多模態電生理特征融合演算法,從患者味覺障礙側的舌瓣中解碼出甜、酸、鹹、苦、鮮五種基本味覺。

「電子舌頭」示意圖(左)

「電子舌頭」與腦機介面技術結合實作跨被試高魯棒性的味覺解碼(右)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不同於人類舌頭透過味蕾直接接收食物的味道資訊,「電子舌頭」透過采集舌癌患者移植自身體其他部位的重建舌瓣的電訊號,並利用人工智能(AI)技術對訊號進行解碼,從中提取出患者本身無法感知的味道資訊。

研究人員將五位舌癌患者采集的訊號數據結合起來訓練模型,使 「電子舌頭」的「嘗」味準確度達到了97.8%,接近人類舌頭的精確水平

目前,「電子舌頭」的套用場景主要集中在舌癌的診斷和治療領域,不僅能夠幫助術後舌癌患者重建味覺功能,還可以為因其他原因導致味覺喪失的人群提供解決方案。透過采集味覺刺激引發的電訊號,它還能夠輔助醫生定位舌癌病竈的中心部位,為術前切除安全緣的規劃提供安全、無創、無輻射的電生理新參考,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自然·通訊】。

此外,對於已完成舌瓣切除和重建手術的患者,「電子舌頭」相比傳統的目視觀察方法,能夠更客觀有效地監測重建舌瓣與真實舌頭的融合程度,幫助評估手術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復情況,從而為術後護理提供科學依據。

未來,「電子舌頭」還將繼續升級

盡管「電子舌頭」已經展現出巨大的潛力,但目前它僅具備單向采集能力。且與人類舌頭相比,人類舌頭不僅可以嘗味道,還能結合嗅覺、質地、溫度等多種資訊,形成復雜而獨特的味覺體驗,而這一綜合感知目前仍是「電子舌頭」無法完全復制的領域。

未來,研究人員希望為其賦予實時分析與即時反饋的功能,結合更先進的人工智能演算法, 實作即時味覺解碼 ,並透過電刺激反饋幫助患者實作味覺感知的仿生重建。

不僅如此,「電子舌頭」的套用前景還遠不止於醫療領域。在健康管理方面,它可用於味覺健康的早期篩查與幹預;在娛樂和元宇宙領域,它可以結合虛擬現實技術, 讓人們遠端體驗不同地區的美食味道

要實作這些願景,「電子舌頭」需要在硬件、演算法和套用場景等多方面進行技術叠代。例如,開發無線采集系統,推動器材小型化和可穿戴化,以提升便攜性和舒適性;最佳化人工智能演算法,提高數據處理速度和分析精度,從而應對更復雜的場景需求。透過不斷的技術進步,「電子舌頭」將變得更加智能、高效,為醫療、健康和娛樂領域帶來深遠的影響。

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周誌濤,王馨兒(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資訊科技研究所)

監制:中國科普博覽